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前期的封建地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封建制度下,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农民收取地租。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体现着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关系。封建地租的剥削程度,通常是以地租率,即转化为地租的那部分产品同土地生产品之间的比率来表示的。中国地主制经济建立的初期,就形成了封建地主与佃农对半分成的封建地租率,即佃农以土地主要农作物收获量的一半交纳地租。历史文献中,往往把这种对半分成叫做“均分”、“中分”、“对分”等等,我们不妨把这个封建地租率叫做均分地租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绝对地租率的规定不应该是绝对地租量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量之间的比率,而应该是绝对地租量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之间的比率;同样,绝对地租量并不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量成正比关系,而只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3.
赖晨 《新西部(上)》2007,(7X):16-16,21
清末民国闽赣边区杂粮(副产)种植十分普遍,其种类主要是薯类、大豆、油菜;杂粮——尤其是红薯在清末民国的闽赣边区农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近代四川的押租制与地租剥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押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一种地租剥削形式和手段,而四川是全国押租制最为盛行和典型、押租剥削最为苛重的地区。四川押租制始于移民垦荒,它一经产生后,立即成为地主压榨佃农的新途径,迅速流行、发展,蔓延和渗透到各县和几乎每宗租佃个案,与地租同为土地租佃不可或缺的条件。押租额和押祖率持续升高,名目与日俱增,手段花样翻新,其性质也由起初的地租保证蜕变为极其残酷和无孔不入的高利贷剥削,并成为地主任意役使和勒索佃农的把柄。地主通过增押增租、高押高租、明佃暗当,转押租为高利贷,以及贪婪需索、吞霸押租本金等手段,使地租剥削总量和地祖率加倍升高,佃农劳动成果被囊括殆尽,广大佃农加速贫困破产。四川物产丰饶,佃农却是“世界上最苦的”,“天府之国”成了佃农地狱。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国闽赣边区杂粮(副产)种植十分普遍,其种类主要是薯类、大豆、油菜;杂粮--尤其是红薯在清末民国的闽赣边区农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7.
8.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近几年来不断畸形膨胀的房地产价格问题,探讨了如何运用地租理论来加以限制调节。  相似文献   

9.
兰玲 《改革与战略》2010,26(4):14-17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在地租理论方面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李嘉图地租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批判了李嘉图地租理论中的许多错误之处,并阐述了李嘉图错误的原因,在批判的同时继承、发展了他的地租理论,使地租理论成为一个科学和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和“三农”问题都关系到国计民生,深入分析它们的实质和根源都跟土地有关,其治本之道在于完善土地市场。该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指导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转,调整土地收益的分配。该文提出在部分土地个人所有制基础上,确定土地使用费征收客体,以及按照地租的不同类别进行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  李娟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81-18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章通过研究马克思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时代背景、地租理论基础、地祖定义、地租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者阶级性五个方面对二者地租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地租理论存在的异同点。指出二者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和“三农”问题都关系到国计民生,深入分析它们的实质和根源都跟土地有关,其治本之道在于完善土地市场。该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指导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转,调整土地收益的分配。该文提出在部分土地个人所有制基础上,确定土地使用费征收客体,以及按照地租的不同类别进行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3.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晓波 《乡镇经济》2011,2(1):53-57
文章分析了农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现状,在结合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对农民而言更是安身立命之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在不断加快,其中由城市发展而引发的集体土地国有化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集体土地资源供给与市场配置间价格矛盾,文章以现代产权经济理论为主线,阐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据此提出集体所有土地地租价格构成,提出了现行征地制度的主要矛盾,分析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展开表现的问题和冲突,最后提出了改革我国征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蒙丹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9-131,177
文章指出,现行的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促使地方政府之间为了实现地区财税收入最大化和个人政绩最大化而竞争。为了吸引工业资本的进入,地方政府采取了低地租引资的方式,同时抬高商住用地的价格,从而形成了土地价格的"二元"化。这样,一方面阻碍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延缓了东部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另一方面,推动了畸高的房价,加剧了产业风险。文章呼吁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财政税收体制和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改革,以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一、研究对象和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六篇,简称地租篇。马克思在本篇一开始就指出这一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一种特殊历史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它与以往的土地所有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资本主义关系所决定、所派生出来的,既不同于封建的,也不同于小农经济的,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土地所有权形式。  相似文献   

18.
拙作《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在本刊发表以后,得到了王方中等十三位学者的热心评论。各种不同的意见,对我都是有益的。我都怀着感谢的心情认真加以考虑。通过自已的反复思考,觉得在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上,还应该明确一下自已的意见。这个问题,事实上在我脑中盘桓了近三十年。这一思想的最初萌芽,是受到老一辈经济史学家严中平同志的启发。六十年代初,当他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严中平同志就在编写组内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条红线。这一思想和提法,当时在组内和组外,都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那时编写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始,讨论是比较悬空的,没有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益分配是在国内城市经营实践中广受争议的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活动的适用性,并运用该理论,探讨了一种新的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即国家凭土地所有权获取绝对地租,城市政府经营土地获取级差地租,土地使用者开发土地获取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20.
农业、手工业与农村曹树基认为,土地产权中不同性质的永佃权问题需要做具体研究.从1927年后浙江省推行二五减租实践过程看,既有欠租撤佃的"相对的田面田",也有欠租也不可撤佃的"公认的田面田".由于两种"田面田"的地租率不同,而"公认的田面田"主反对"二五减租",成为浙江"二五减租"的最大障碍.[1]李德英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成都平原佃农地主结构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复杂的租佃关系,探讨了该地区佃农比例高于其他地区的原因.[7]她还通过对一些县级档案资料和土改档案资料的分析研究,指出近代成都平原的押租与押扣,是该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制度上看,租佃双方的经济关系比清代以前更趋平等.[3]赖晨指出被长期描述为50%~80%的近代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