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沪市上市公司2010、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及盈余质量数据考察了内部控制审计是否能够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即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要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上市公司在决定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存在自选择问题,在控制自选择问题后,结论依然不变。另外,我们还发现首次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显著高于上一年度,即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提高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法定要求,以提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审计鉴证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7年度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更容易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上市公司在披露审计鏊证意见时,明显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披露管理行为.因此,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避免披露过程中的披露管理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数据,立足于公司特征和外部审计角度,针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总体水平较差,但在2003—2005年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与是否在海外交叉上市、是否聘请"四大"进行外部审计、资产总规模、资产净利率、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百分比显著正相关,与外部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与监事会规模、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样本年度正相关;在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因素中,是否海外交叉上市、独立董事占董事总人数百分比和资产净利率是比较一致的显著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审计尚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深沪两市的公司在2012年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自我评价报告中,有22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这2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从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公司特征、披露情况、内控目标、内控要素等方面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实施以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预防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受到世界各国证券监管部门的重视.我国要求2011年起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全面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012年起两大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控信息.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样本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而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变化不存在显著关系.研究结论提供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在审计领域引发经济效果的客观证据,同时发现与验证了新制度环境下影响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用变化的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1年的数据,不但进一步检验了传统的审计费用影响因素,还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审计费用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审计费用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会对审计费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1年的数据,不但进一步检验了传统的审计费用影响因素,还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审计费用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审计费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会对审计费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一项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8年度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1年A+H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为依据,构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并设置了信息披露质量指数,旨在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内控审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是决定上市公司内控审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越大,内控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越低;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第二至第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度越大,内控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基于此,本文建议上市公司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尽量避免一股独大局面出现,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和监督作用,阻碍控股股东操纵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0.
杨光远 《会计师》2023,(11):93-95
截至2022年12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已超过4000家,股票市场总市值突破70万亿元。整理收集了2020—2022年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以其中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为研究对象,基于内部控制框架剖析其成因,找出大部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监管机构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美国对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双重审计,其他国家开始仿效美国,实施类似的制度。本文在分析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及具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对我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加强内部控制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准则。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动因,以2010年沪深两市132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自愿性选择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外部声誉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可以促进自愿性审计需求。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外部声誉越好,如入围主流媒体声誉榜单、未被 ST、未曾被处罚、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资产负债率较低;以及内部治理机制较好,如国家控股、股权集中、董事会规模越大、开会次数越多、CEO 稳定等,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信息作为衡量内部审计受托责任履行的载体,对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日趋规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设立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披露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信息的上市公司在资产规模、股权集中度、财务状况、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方面与披露未设置内部审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存在显著差异;财务状况好的上市公司更趋向于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自愿披露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情况的上市公司普遍以国有性质居多、股权集中度较高、财务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故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定义、目标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故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定义、目标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宝勇 《时代金融》2011,(24):147-148
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目的是为了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财务状况、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的审核状况。然而上市公司披露内控鉴证报告会增加其披露成本及法律风险。本文从公司特征、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几方面着重探讨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因素,可以推断出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披露的规律,藉此能够反推出企业没有公布于众的隐含状况,为监管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能够加强监管,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建设;同时为认识决定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提供一些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信息的预期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阚宝勇 《云南金融》2011,(8X):147-148
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目的是为了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财务状况、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的审核状况。然而上市公司披露内控鉴证报告会增加其披露成本及法律风险。本文从公司特征、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几方面着重探讨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因素,可以推断出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披露的规律,藉此能够反推出企业没有公布于众的隐含状况,为监管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能够加强监管,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建设;同时为认识决定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提供一些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信息的预期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报告错误和舞弊的第一道防线,理应与财务报表审计一样受到重视。2011年我国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开始,逐步强制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审计报告的披露。如果说2011年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独立于财务报告审计的第一年,那么从审计意见视角来看内控缺陷的时间不长,就此话题研究的文献较少,研究成果也不多。本文对披露了2013年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披露与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标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之间的不同,并提出实际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报告错误和舞弊的第一道防线,理应与财务报表审计一样受到重视。2011年我国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开始,逐步强制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审计报告的披露。如果说2011年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独立于财务报告审计的第一年,那么从审计意见视角来看内控缺陷的时间不长,就此话题研究的文献较少,研究成果也不多。本文对披露了2013年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披露与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标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之间的不同,并提出实际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杜勇  刘星 《会计师》2009,(6):106-108
<正>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要求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