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资源优化配置综合改革试验区位于双峰、衡阳、邵东三县交界处的双峰县花门镇。试验区是一个执行改革开放试验区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担负着经济建设自身发展和农村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资源优化配置综合改革试验区位于双峰、衡阳、邵东三县交界处的双峰县花门镇。全镇辖区面积97平方公里,辖59个村3个居委会,5.6万人,今年3月被确定为全省资源优化配置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交通便利,娄衡公路、青衡公路贯穿全境,并交汇于镇政府驻地正公祠,是湘中地区通往沿海的咽喉。试验区物产丰富,经贸活跃,商贾云集,市场辐射面广。试验区邮电通讯发达,信息灵通,电  相似文献   

3.
孙哲 《西部金融》2012,(3):51-54
本文总结了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建议:如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长株潭城市群是中部崛起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信息化时代,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合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实现区域内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长株潭为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长株潭政府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博弈,找出利益不协调的原因,提出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湖南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的消耗也在高速增长,粗放型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使湖南省的资源瓶颈日趋明显.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湖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南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创建产业园区,利用"中部崛起"战略和建立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有利时机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后发优势等有利因素予以分析,为湖南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改革为我国全局性金融改革,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担负着试验的职责。但是,从试验区设计和相关规定来看,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对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货币自由兑换、投融资以及风险对冲等改革的试验效果有限。其原因主要在于试验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模式使其成为“境内关外”,因而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环境和条件相异,试验区因而也具有沦为IBF之虞,对此我们应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即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长株潭试验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巨大的投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发行市政债券是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鉴于当前长株潭试验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基本条件,今后长株潭试验区应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改革权”,积极向中央争取进行市政债券发行试点,探索利用市政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地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争夺热潮的高涨,研究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基础和准入条件,为中央在全国选取试验区时提供一个客观的、可以量化的和能够操作实施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9—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合并数据,系统考察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自贸试验区没有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实施一系列稳健性分析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考察表明:试验区通过吸引外资进入,在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双重作用下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本土低生产率企业的大量进入,拉低了试验区所在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试验区的制度红利使得企业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的动力不足,从而也抑制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总体上,试验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小于进入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只有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才能走得更远。逃避问题,只会造成偏离预设的轨道。因此,以自贸试验区调研为基础,文章探讨了自贸试验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体制、创新、考核机制和发展目标等问题,指出了制约自贸试验区顺利发展的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策略和出路。研究有助于为新一轮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西北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节点区域,是我国落实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和连接国内外自贸区的关键纽带。基于2005—2019 年中国省域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测算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前后外商直接投资的“真实值”与“合成值”之差,评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对陕西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排序检验与安慰剂检验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陕西自贸试验区对进出口总额同样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为扩大“示范先行,辐射带动”的力度与范围,陕西自贸试验区应深入对接国际商贸通行规则,增强引资政策的吸引力和透明度;完善外商引资配套制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和范围;重视向内开放合作,加强辐射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推动外资平稳发展对于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厘清其对FDI流入的影响,有助于今后有效利用外资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2004—2021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如何影响FDI流入,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影响FDI流入。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能够显著促进FDI流入;机制检验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提高、营商环境优化来促进FDI流入;异质性检验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FDI流入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行政等级高的地区、经济规模小的地区更为明显;拓展分析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促进FDI流入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从促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容、提高政策差异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消费回流,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利用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18年中国36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评估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异质性角度看,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效果显著,而东部地区政策效果不显著;从影响机制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化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直接和间接路径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中国应进一步推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试点范围,为推动跨境电商和跨境消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白新平 《西部金融》2013,(11):45-48
本文以加快建成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背景和出发点,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作个案分析,剖析了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优势、金融支持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快建成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以其独有的制度创新基因引领要素集聚,聚焦“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会对区内的产业协同集聚产生影响。结合2008—2018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使区内产业的协同集聚;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能通过对外开放制度创新、财政补贴制度创新、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促进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税收优惠制度创新机制对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自贸试验区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效果对处于不同地理区位、行政等级不同的城市具有区域异质性,自贸试验区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促进效果具有行业异质性;空间溢出视角下,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会对相邻地区和经济水平相似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促进中非经贸往来意义重大.通过总结国际国内扶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税收服务与管理经验,结合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和特点,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和2017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有效提高碳生产率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利用2004—202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分析福建、江西、贵州三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三省碳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其他26省份的均值,且福建省比浙江省、江西省比安徽省、贵州省比云南省有更快的碳生产率增长;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产生了明显的碳生产率提升效应(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的年均政策效应分别为0.1378万元/吨、0.0654万元/吨、0.0403万元/吨),该结论在时间安慰剂、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和用信息准则选择最优子集等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产生了明显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技术进步促进效应、劳动生产率提高效应。应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毕节自成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与国内、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毕节试验区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济社会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因此,超越现存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的束缚,推进毕节试验区的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可从产业发展、借力协作、城镇化、科教兴区、生态立区等五个方面入手,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型区域.  相似文献   

19.
厦门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原有特区政策的普适化,厦门市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以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综合配套改革来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文章阐述了厦门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系统说明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具体内容,并对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原则和组织保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卫红 《全国商情》2009,(15):19-20
胡锦涛同志倡导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科学发展观在贵州的早期探索和先行实践.经过20年的发展,初步取得一些成绩.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必须发挥试验区的政治、智力、资源等优势,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毕节试验区的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