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很多重要件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的角度讲,几次提出新农村建设,都是引导中国农民追求美好生活,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从区别的角度讲,五十年代中期的新农村建设强调的主要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些变化,比如把私有土地变成集体所有,把个体经营变成农村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统一经营。另外,由于当时国力不强,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自己。这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不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是明确的、稳定的,就是宪法规定的,农村将长期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此外,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逐渐具备了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给予更多财力支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笔认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构建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稳定、健康进行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从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的资金供给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资金需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当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乡风-村容-民主建设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约束条件及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合作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搞好农村经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分析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首当其冲,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白银市农村经济概况、新农村建设现实基础、金融支持农村及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建设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二十字方针的提出.义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目标,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政府、集体和个人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5年12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作了具体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地改变农村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壮大的广阔舞台,农村信用社应主动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为农村消费信贷提供机遇和挑战,从消费信贷政策取向和宏观效应看,消费信贷对新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农村消费信贷面临诸多问题的分析,为新农村建设解决消费信贷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部署。今年,中央又以1号文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指出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金融会计》2009,(4):24-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需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对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充分发一挥支付结算服务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支付体系制度安排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涛  姜林 《西南金融》2007,(12):35-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从金融视角切入,以四川省绵阳市辖内农业大县一盐亭县为典型案例,剖析了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需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新路径,以及促进农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焰 《中国保险》2006,(10):19-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国务院在近日出台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思路,对发展农村人身保险作出明确规定,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人身保险的发展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农村人身保险,对中国保险业来说,则是难得的战略机遇、神圣的历史使命和强力的时代召唤。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寿险公司,中国人寿必须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认真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经营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并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更需要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撑。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金融创新步伐缓慢,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服务效率不高,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肖梅 《中国外资》2008,(12):215-216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的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了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就武威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现状、制约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因素以及加快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西宁辖属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的在于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工农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而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大厂县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需求状况及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缺陷,提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丹 《西安金融》2007,(12):27-2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根据Ronald McKinnon和Edward Shaw1973年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发展中国家农村要素市场的分割和金融的压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消除农村金融抑制,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