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修涛 《商》2012,(10):99-99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现今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转型。本文通过对当下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之路在于开放劳动力要素市场,让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构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对钱纳里和赛尔奎因产业结构理论去工业化阶段分析的不足进行补充,测算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9个样本国家经济增长中劳动力和资本的再配置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完整的工业化和去工业化进程的要素再配置结构效应模型。研究发现:(1)在工业化阶段,再配置效应的变化趋势与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所构建的变化模式一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出现了再配置效应逐渐上升的情况,并且劳动力再配置效应远高于资本的再配置效应。(2)在去工业化阶段,要素再配置效应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再配置效应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这一阶段中,资本的再配置效应超越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成为了再配置效应的主体。(3)现代发达服务经济体中,产业结构基本稳定,要素再配置效应的来源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增量结构的变化,此时资本的结构变化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商》2015,(24)
对于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的途径是将生产要素从低边际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边际生产率部门,同时,这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生产函数的建立,对劳动力配置不同部门的边际生产率进行估计。从得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说,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来说,具有十分良好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产业间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利用平行数据建立非均衡增长经济模型,分别得到了东部、中部、西部的劳动力流动对其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且进行了比较和解释。结果表明产业间劳劝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三个区域中东部是最高的,其次是西部,二者均达到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影响贵州劳动力转移中的经济性制约因素以及目前劳动力转移所处的历史阶段,定量计算了贵州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行业配置效益和地区配置效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影响贵州劳动力转移中的经济性制约因素以及目前劳动力转移所处的历史阶段 ,定量计算了贵州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以及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行业配置效益和地区配置效益 ,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秉强 《财贸研究》2008,19(3):27-31
通过构建一个衡量各要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的模型并采取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各要素的弹性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88—2005年间各要素的贡献,据此提出了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两种形式。劳动力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是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二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劳动者属于个人所有,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相似文献   

9.
周引霞 《现代商业》2014,(24):73-7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也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采用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干中学、人力资本、人口红利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孙曙涛 《商》2014,(7):192-193
本论文基于1992——2011年的数据和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引入科技因素,对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改进并建立模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测算浙江省科技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贡献率进行分析,判定其经济增长路径,并提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时代,凭借着对竞争优势的特殊贡献作用,核心员工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依据智力资本理论,作者将核心员工按职位簇分为五类,并明确了各类型核心员工对应的智力资本要素,使核心员工价值维度更加清晰化.  相似文献   

12.
雷桃桃  沈超  汤宗虎  郑杰 《现代商业》2011,(36):203-204
文章从新古典经济理论出发,运用索洛余值法建立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模型,通过收集广西近50年的经济数据,并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广西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析,得出资本、劳劝和技术各要素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不同贡献程度,从而说明广西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为广西以后经济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在我国凸显,目前及未来数十年我国都要应对这个问题。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各方面,包括储蓄或投资、消费等。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同时,劳动力也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影响。应用经典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在曼昆、罗默和韦尔考虑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模型中引入劳动力老化因素,分析劳动力老化对人均实物资本,人均人力资本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托娅 《现代商业》2015,(2):107-108
世界银行在《2O2O年的中国》中强调:"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这是城镇化的具体表现,即由传统的农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城市社会,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为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俞立平 《财贸研究》2012,23(5):54-60
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等因素不同,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采用状态空间模型、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系统分析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信息化贡献的历史演变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0多年,由于生产率悖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为负,从1993年开始为正;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信息化弹性系数相差不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大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信息化的弹性系数最低,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呈U型曲线,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信息化的弹性系数总体上小于资本和劳动力,这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云技术及通信技术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这些技术的充分利用及结合,使传统的商务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一个新鲜的事物诞生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渐渐被人们所接受,随着电子商务的腾飞发展,众多企业纷纷开始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许多企业意识到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通过网络来进行物资、人员协调及商业交换等商务活动。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我国国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是可圈可点的,不仅仅优化了现有的商业活动,更是加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在应用及管理上依然存在着问题,如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普及率低等。本文将针对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与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立强 《商场现代化》2013,(15):184-185
对于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而言,必须要摆脱以前那种单纯的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就能促进经济快速持久增长的观念。要素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增加来推动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本文指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为此,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算了2006—2016年我国三大产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第一三产业在此期间劳动力要素的扭曲配置大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第二产业劳动力要素的扭曲程度有增加态势。进一步考虑技术水平因素对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影响,发现第一二产业技术创新对劳动力配置有正向影响,对第三产业有负向影响。在国家政策趋于完善且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投入也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使劳动产出进一步提升,并弥补一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直辖市重庆迫切需要建立起推动三大产业共同发展的相对完善的资本投入体系.本文以计量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重庆地区资本投入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三大产业的贡献差异,建立起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其检验,从而对重庆未来产业资本投入及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加工贸易对广东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工贸易在广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15年来加工贸易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所起的拉动作用,以及带来的一些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省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