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符胜斌 《新财富》2013,(9):74-83
经过数年的追逐,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国际终将以4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美国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虽然该交易还需取得一系列政府部门的审批,成败尚未定论,但双汇国际所采取的方案及相关路径设计值得后来者学习和借鉴。此次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实际上准备了两套截然不同的方案,具体采取哪一种方案取决于史密斯菲尔德现有债务的重组情况。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案,若能完成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后续整合发展和去杠杆化,都是双汇国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3年9月,双汇国际耗资71美元完成对全球最大猪肉加工商及生猪养殖商史密斯菲尔德(简称SFD)公司的收购。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一桩收购案,联想集团收购IBMPC业务也不过是12.5亿美元的标的额。中国企业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案例也发生在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宣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总对价约151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13,(11):88-88
@双汇: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了中国双汇收购方案,股东中超过96%投了赞成桑。交易完成后,美国最大肉食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将成为双汇国际的全资子公司。  相似文献   

4.
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和双汇国际5月29日共同宣布,双汇将以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Smithfeld Foods,SFD.NYSE)的全部股份。据悉,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成立于1936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养猪及猪肉生产企业,在全球12个国家开展业务。双汇集团控股公司是河南双汇投资开发公司的主要股东,河南双汇投资开发公  相似文献   

5.
5月29日,双汇国际宣布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SFD.NYSE)的全部股份,收购金额约为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消息一出,整个行业为之震动。  相似文献   

6.
苏贝 《中国品牌》2014,(1):61-63
2013年12月3日,“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30名候选人名单正式对外公布,双汇国际董事局主席、双汇集团董事长、双汇发展董事长万隆成功入围。经过2011年瘦肉精事件的洗礼,双汇集团在成功走出品牌危机的同时又加深了对品牌声誉的认识,一年以后,双汇业绩基本恢复元气。而此次备受关注的中国企业在美最大并购案—双汇国际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项目完美谢幕,意味着双汇不仅已经走出瘦肉精事件的阴霾,而且双汇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吃掉”了美国的世界最大猪肉生产商。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家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合二为一,是否生出一个全球猪肉生产“巨无霸”?中国媒体纷纷欢呼双汇为中国梦添彩。  相似文献   

7.
赵志永  张彬 《商》2012,(19):55-55
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入住双汇,取得双汇的实际控股权。这桩并购背后到底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双方寻求并购的动机是什么,将会给我国企业并购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本文就以高盛并购双汇为案例,分析并购带来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红 《新财富》2007,(3):54-62
双汇管理层很早就试图解决激励问题,“海宇”和“海汇”两公司应运而生:管理层通过“海宇”低价受让双汇的国有股权,通过“海汇”的关联交易获得资金。不过,这种非正常的激励方式不仅影响到“双汇”正常的投融资策略和财务状况,而且在“海汇”被勒令整改和监管层股权激励新政策的压力下,陷人了无法破解的“激励”困局。 作为国际投行当中最负盛名的并购专家之一,高盛极有可能洞悉了双汇面临的这一局面,在与双汇管理层达成激励承诺的默契下,促使管理层先将“海宇”所持有的双汇股权低价向其转让。然后,高盛再用超常的高价竞投双汇集团股权,从而轻松地完成了并购。 无论并购方是国外产业资本还是国资背景,都很难使双汇管理层确信自己的利益会得到合理安排,而以高盛为代表的国外金融资本纯粹追求财务回报、不吝股权激励的特点体现出优势。值得深思的是,正是因历史及制度原因形成的管理层激励缺陷被外资利用作为工具,致使国有优势企业不断“外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不同凡响     
“双汇”大手笔收购全球最大生猪及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是不是真的让国人吃上外国的放心猪肉还是另有所图?中国人这样买美国“猪”,真担心到时候连人带猪都被人家宰了。  相似文献   

10.
"双汇"大手笔收购全球最大生猪及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是不是真的让国人吃上外国的放心猪肉还是另有所图?中国人这样买美国"猪",真担心到时候连人带猪都被人家宰了。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由1958年成立的漯河市小小"冷仓",到1994年成立双汇集团,到1998年"双汇实业"A股成功上市,到2012年双汇集团实现了肉类资产的整体上市,现在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内类供应商。双汇在经历了2011年瘦肉精事件重创后,重铸了消费者信心,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在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需求不振的形势下,双汇的肉类出口有增无减,2013年更是以巨资收购了全球最大的肉类企业史密斯菲尔德。这  相似文献   

12.
王永强 《中国品牌》2013,(12):66-69
"贾布斯"是业内对乐视网创始人及董事长、CEO贾跃亭的谑称,并购花儿影视和收购乐视新媒体,"贾布斯"的资本魔方有着怎样的秘密?停牌逾一月,并购两公司;开盘涨三成,筹资四亿多。这就是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视网")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写照。但也是因为此次重组,乐视网并购临时增资至3亿元的乐视新媒体文化(天津)有限公司(下称"乐视新媒体")"壳"公司,被外界认为"贾布斯"大施财技。"贾布斯"是业内对乐视网创始人及董事长、CEO贾跃亭的谑称,因乐视网一直对外传播"颠覆式创新",并借鉴苹果公司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食品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双汇收购smithfield公司。通过对双汇收购smithfield公司这个案例的SWOT分析得出,双汇通过并购可以拥有丰富的纵向全产业链模式运作经验和优秀的技术优势,可以借鉴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双汇在并购后由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整合存在的信息传递渠、沟通方式和管理方法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做到海外并购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并购前的准备;注重并购后的整合;培养好跨国经营人才,进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私募股权退出方式进行整理归纳,依据双汇案例提出“并购是实现企业IPO上市的途径,也是私募股权投资IPO退出的借道方式”的这一观点。其次,本文依据双汇发展及万洲国际近10年的财务报表及公告分析了管理层与私募股权投资间存在的利益纷争、资本运作以及财富转移。通过财务数据来说明在曲线上市过程中私募股权投资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双汇管理层如何保证自身控制权。最后,本文结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IPO退出的实践,提出了影响中国IPO退出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双汇的案例不仅为解决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也为资本运作中不同股东之间的制衡问题以及公司治理纷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5.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伍德拉夫曾宣称:即使整个可口可乐公司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仅凭“可口可乐”这块牌子就能在很短时间内东山再起。同样是中国生产的领带,多数产品只能卖十几元人民币,可一旦贴上皮尔·卡丹的牌子,领带价格就变成700~800元人民币以上。在国际国内的各宗并购交易  相似文献   

16.
1963年拉开了美国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的序幕。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体系。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的缘起、方法与其特征,指出中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构建自身的银行并购的反垄断规制体系,包括:(1)以"合理原则"为反垄断分析的核心原则;(2)民族金融竞争力的提高作为银行并购的反垄断目标;(3)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合作有序的管制协调机制;(4)制订《银行并购法》作为银行并购的指引;(5)科学合理的对竞争效果的经济分析体系;(6)激励性和约束性相容的反垄断规制政策;(7)规制政策应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个月的8月5日上午,万洲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万洲国际是全球领先的猪肉加工企业,这是继2013年9月顺利收购美国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后,万洲国际完成的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万洲国际是双汇发展母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猪肉供应商,下属有亚洲最大的动物蛋白公司双汇发展、美国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欧洲最大肉制品企业康博菲尔。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各种并购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双汇国际利用杠杆收购,成功地以小博大,减小了收购时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一)国际动因 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中,企业并购已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作为直接投资的一种普遍方式,跨国并购却是起始于二战以后,在上世纪60一70年代迅速发展,并且在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中,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在从1994年开始掀起的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主要角色。从起源及发展史看,跨国并购的国际动因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双汇该死吗     
王文正 《浙商》2011,(9):38-41
所有的标语,10分钟之后全变成了讽刺!无论是双汇集团总部的“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还是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济源双汇”)的“诚信立企,德行天下”;无论是双汇连锁店里的“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还是冷鲜肉专卖店里的“要吃优质放心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