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斌 《环球财经》2003,(8):70-71
美国国债存在的泡沫将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破灭,各国至今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来应对,而作为美国国债第二大“股东”的中国又怎能独善其身、安然无恙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很大比重集中在美国国债上,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元兑主要关键货币的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会大规模缩水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假设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和中国转而投资欧洲债券两个方面分析其利弊,并提出我国增持美国国债所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11,(9):11-11
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美国国债的评级后,在全世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最关心的是,如果美国经济因此而受到影响,传闻已久的“二次探底”会否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经济原因决定抛售 “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纯属经济原因,跟政治无关。”近日,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这样表示,他分析了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杨泽锐 《特区经济》2013,(12):37-40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长期以来饱受债务问题的困扰,而美国的债务问题也给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本文将介绍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基本概念,然后针对美国财政赤字、国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美国财政赤字的成因、美国国债的作用和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3日】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23日重申,中国对所持美国国债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同时又表示,中国将继续投资美国国债。在美联储大举购进长期国债和机构债券,实质上开动印刷机增加美元供应,从而使中国所持美国国债面临缩水风险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朱悦心 《中国报道》2011,(12):44-47
今日来临的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寅吃卯粮,债务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治标不治本”的信心游戏将难以为继。美国国债泡沫破灭,欧元区成员国陆续退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入2011年,美国国债收益上扬的势头十分明显。截至2月11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9个半月来的最高水平,报3.64%的收益率,对比德、英等其他发达国家的10年期国债收益具有很清晰的收益优势。这意味着大量的逢低买盘即将涌入。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6,(1):33-34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昨日短暂跌至2年期国债收益率之下,为5年来首次。这种罕见事件在过去通常预示着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11月6日】11月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据美国经济学家Brad Setser估算,中国央行在2008年8丹至2008年10月之间增持了美国国债500亿美元,总额达到7500亿美元。中国已经显著超过日本(5950亿美元)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央行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占外国央行持有美国国债总规模的35.4‰占美国可流通国债总额的13.3%。  相似文献   

11.
傅勇 《西部论丛》2010,(9):81-81
当前,美国上下最为担忧的是,经济会否陷入日本式通货紧缩陷阱。最近,美国经济复苏停滞,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官方和私人机构,均下调了美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美联储在最近一次的声明里,非但不再提及何时加息,反而决定终止数量宽松的退出,承诺把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后所得现金,重新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高盛将美联储的这一转向称为“数量宽松第二季”,并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美联储会购买至少1万亿美元的国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7,(13):40-40
美国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份,中国内地减持了5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为一年多来首次出现净减持的状况。由于中国目前是美国国债的主要海外持有人之一,占所有美国可流通国债总额的10%,这一新动向也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不过,专家也指出,尽管当前全球范围内对于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需求升温,但中国政府不大可能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21):24-25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9日]有关中国及美国的其他对手有朝一日将利用美国国债作为一种地缘政治武器的观点在某些领域传播开来,尽管这种严重破坏行为也会殃及攻击者本身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财政悬崖”的核心无非是“美国国债余额上限”是不是可以被大幅度突破的问题。只要可以,“财政悬崖”就不是问题。美国“国债余额上限”当然可以大幅上调。  相似文献   

15.
姜莉莉 《特区经济》2010,(12):90-92
2010年3月,中国一改此前几个月连续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之举,再度增持177亿美元美国国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此举的争议。本文在全面分析美国国债的分类及主要境外持有者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在当前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我国增持美国国债的必然性,提出配比适度性原则,以此防范外汇储备减值风险,并对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出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因中国持有这样多的美国国债给中国换取的是国家的金融安全。持有美国国债量大到不能动,就是中美博弈当中的一张王牌在欧债危机中享有“安全港”美誉,德国又一次在其国债拍卖中大玩用债务赚钱的魔术。  相似文献   

17.
张明 《环球财经》2009,(12):76-76
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投资者(包括中国央行、主权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与居民)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7989亿美元,约占同期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35%。2009年前3季度,中国投资者净增持美国国债715亿美元。这个规模与其他美国的主要债权人相比并不算太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余额2006年7月达到3327亿美元,这形成一个悖论: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购买美国国债,买美国国债还是买美国企业划算?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不足,美国遭受重创.为了挽救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对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中美关系的发展近来屡现波折,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争取主动性和更多话语权,推动中美关系向更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亮 《环球财经》2010,(12):70-73
在传统的货币发行体系中,美元的发行是以美国国偾为惟一抵押物,只有美元的发行绑定美国国债,政府才能制约私人金融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联储是间接发钞;而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