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化与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很容易与直译、意译的概念混淆。归化和异化是用来处理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形式的转换和文化因素的传递。笔者梳理了归化、异化的理论来源和主张,并比较了其与直译、意译概念的区别。此外,还提出这两种翻译策略是相互补充,共同存在于译文之中。  相似文献   

2.
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杜甫诗作《房兵曹胡马》两个英译文本的研究,阐述在翻译过程中将归化和异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传播中国文化以及目的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归化与异化之争可谓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只是论争的战场由语言层次上升到诗学、文化和政治层面.本文认为,翻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决定了异化和归化在翻译中并非总是单一运行.翻译策略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源语作者和译者的交际意图,是归化还是异化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以其达到便于沟通,促进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直译和意译的延伸,归化和异化打破了语言因素的限制.直译和意译的价值取向主要涉及语言层面,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取向是基于文化层面.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和手段,归化和异化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个成功的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无所谓哪个多一些,主要目标是再现原作的风格,同时结合读者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充分结合归化和异化,充分体现其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常用的策略。翻译策略的选择往往受到原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文化地位差异、译者翻译目的及个人素质和社会接受力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翻译工作者要多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及译者动机中分析翻译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严 《黑河学刊》2006,(2):71-72,125
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的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文化是千变万化的语言用法和语言习惯产生的重要原因,现已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发展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并且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跨文化”的关键就是跨越文化障碍。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薛简 《魅力中国》2011,(14):274-274
电影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又是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翻译界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之争。翻译时应充分认识语言文化的差异,结合电影翻译的特点,对影片中的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归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8.
陈红敏 《魅力中国》2014,(18):242-242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必然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历史状况的不同,导致其文化也千姿百态.表现出各种形式的差异。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翻译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本文论述了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中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美式戏剧《生活大爆炸》英语字幕的汉译为例,探讨了喜剧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了早期传统字幕翻译的缺陷,论述了专有文化词汇和网络流行语的归化翻译策略,主张迎合目标观众的特点和喜好进行别出心裁的归化创造。  相似文献   

10.
魏军 《发展》2006,(9):130-131
语言文字,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因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过程,事实上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过程;而在实现这一转化的策略选择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不应被片面地等同于翻译技巧的选择问题,而应从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角度来理解它.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红梅 《魅力中国》2014,(13):188-188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化和归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异化或归化策略其实都是一种翻译手段。他们是对立统一、相得益彰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还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应根据在翻译中涉厦的多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实现真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英汉习语都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并且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要根据翻译目的、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灵活使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策略去翻译英汉习语来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龙"在西方通常被译为与中国文化内涵完全不同的"dragon"。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来探讨中国"龙"的英译问题,中国"龙"的英译"dragon"简单应用了归化策略,不能正确反映源语文化内涵,是文化霸权主义行为。为更好地传播中国龙文化,对中国"龙"翻译时,可以从异化策略考虑将其译为"Long",树立龙文化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素有争论。异化、归化与直译、意译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极端异化与极端归化都是不妥当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翻译目的、译文读者对象以及语境的不同,可遵循不同的原则,采用"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策略。而在文学翻译中,应增加异化比重,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世界的成为民族的,加快世界文化融合和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之争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黑河学刊》2009,(1):63-64,67
翻译中应采用归化还是异化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我国翻译界对归化与异化的定义及其来源与特点以及在我国翻译史上对归化与异化谁为主的争论等方面,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两个翻译策略进行积极的梳理和思考。进而指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读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很大提高,异化翻译在新世纪的中国翻译中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张宪杰 《新西部(上)》2010,(8):138-138,128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体裁,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功能特征。本文从归化和异化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出发并结合一些著名广告翻译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广告词的翻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作为两种翻译策略虽无法替代,却并非对立。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随着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国外游客日益增多,省内许多景点也采用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但其中的翻译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辽宁景区公示语的英译说起,认为景区公示语要注意区分两种不同类型:指引性公示语和解释性公示语,并提出"归化"和"异化"理论有助于辽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模式的转换,还是文化交流及文化模式的转换.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跨文化活动的增加,翻译的重心逐渐从语言层面转移到了文化层面.异化与归化则成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常用的方法,也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所在.翻译工作者应该辩证思考两种翻译策略,寻找蕴含文化因素的语言转换规律,真正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传达信息和交际的重要工具,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在进行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互译时,要关注中西文化价值观、语言文化差异、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以及外来文化,自觉运用英汉翻译策略,建立正确的文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互译中,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于找到文化共核而进行形象转换,往往造成对原语文化意象的损害。该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了翻译中的文化缺损和形象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