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劳动力资源开发初探丁海明所谓劳动力资源即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指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充分挖掘劳动力的潜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改变劳动力的结构,改善劳动力的组织和管理,以便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具体地说,劳动...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流动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从广义上说,劳动力流动应该包括一切劳动者为从事劳动而产生的劳动力在职业空间的迁移或移动。狭义的劳动力流动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以获取收入报酬为目的的岗位、职业变换和就业空间的移位。我国目前劳动力流动的含义,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而到外地从业的劳动力空间移位的劳动力之流动。本文所研究的劳动力流动就是指人户分离的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3.
苏恒 《天津经济》1994,(6):42-43,46
我市劳动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全面深化劳动领域的各项改革,尽快建立起我市城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劳动体制。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充分就业和劳动力合理流动:以劳动合同为基本方式确立劳动关系,通过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我调节和政府的适当干预,保持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相对稳定;在政府统筹规划下多方办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的职业技能开发新格局;建立起市场机制决定工资水平,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工资体制,形成覆盖城镇所有职工,基金统一调剂作用,社会化管理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险体系;实行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较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政府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劳动体制的基本框架,实现上述目标,我市要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企业的目的是根据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组织生产、创造财富,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劳动管理,以努力增加税利,提高经济效益。一、劳动管理的概念及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1.所谓劳动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集体生产中组织共同劳动的客观需要,它主要包括劳动力的招收、定员定额、劳动组织、职工调配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与生产力的断想冯显铸社会是由人组成并管理的。没有人,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存在。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劳动力,人是劳动的主体,生产资料是劳动的客体,人和生产资料这些物质要素,通过非物质要素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的作用,促使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与社会得到...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组织用工及人力资源规划都发生了时代性变革。应用在线劳动力作为组织生产新劳动方式,文章对在线劳动力市场进行狭义与广义分类,并以发布在互联网上的任务为核心定义了在线劳动力概念。以文献综述形式整理相关研究,并提炼出在线劳动力市场对当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性影响,基于在线劳动力特点,文章提出组织应用在线劳动力所遇困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在劳动管理上采取了一种“手风琴式的管理”,就是能够随意伸缩其劳动力之需要量,上海企业里的临时工及兼职(部分工时)员工,正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人工成本是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行业条件艰苦,用工量大,劳动组织复杂,人工成本管理难度较大。当前,煤炭企业的职工薪酬设计不尽合理,劳动力组织不够科学,人工成本管理思路不够明确,造成在人工成本上面临"减人提效"和"人企和谐"的两难选择。笔者通过对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分析,认为人工成本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重点在于提高劳动力组织科学化水平,难点在于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工成本管理密切联系的还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依靠科技进步。总之,加强人工成本管理需要我们拥有创新性思维,统筹兼顾企业经济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以文中所提的六个方面的工作为抓手,实现管理创新、工作进步和人企和谐。  相似文献   

9.
刘毅 《珠江经济》2008,(10):1-1
乍看这题目,有点伪命题的感觉。严格意义上说,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式中,以传统方式为基础的农业部门,劳动力数量远远超出其他生产要素,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甚至低于零,形成剩余劳动;而以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形成剩余产出。因此,农村的剩余劳动对工业部门创造了无限供给。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劳动力资源就是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它既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力,即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在业人口;也包括未参加社会劳动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适龄人口中的不在业人口。目前,我国对劳动年龄的一般规定是: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特殊作业,女工、因病提前退休例外,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适龄劳动年龄人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农村出现了以无效劳动分占有效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分占。虽说劳动分占在农村集体中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但它却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有效化解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机制。从劳动分占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角度回顾农村经济的变革过程,能够客观地看到中国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能否从事有效劳动,或者说有效劳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纳农村劳动力。这就说明,向农村提供充足的有效劳动的机会,才是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廉价劳动力与中国工业化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只追求效益效率而忽视普通劳动的权益,这种忽视底层劳动权利的社会现象必须纠正。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是一种畸形发展的社会。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是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国经济已经从粗放经营阶段进入质量和技术阶段。衡量这一阶段的标准,不仅要看中国的企业如何,更要看中国的劳动队伍素质如何。因此,关注我国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素质质量的提高,已是我国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加强劳动力资源管理预防劳动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煤炭企业劳动纠纷案件不断发生,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了一定影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虽然造成企业劳动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加强企业劳动力资源管理是预防劳动纠纷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人力资本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劳动力价值新认识的基础上,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背景,研究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价值构成、计量以及其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等问题,得出了人力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在价值形态上就是劳动力的价值;人力资本的使用,不但能使其自身的价值升值,而且能给人力资本带来剩余的货币价值;现代企业是或将是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合资企业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建立和日趋成熟、完善,中国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素质的加强、提升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转型为背景,阐述了经济转型期我国劳动劳动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和特征;以及逐步打破旧的劳动管理框架,探讨结合企业、劳动者以及政府三方协调的劳动管理体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按劳动力价值决定工资并不意味着按劳分配,二者有着根本区别,应该按照个人劳动进行分配,而不是单间以劳动力价值来决定工资。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经经济学的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将人口增长率高,农业部门广泛存在隐蔽性失业.同时存在个规模小但充满希望成开起来的工业部门的经济称作劳动剩余的欠发达经济或二元经济该经经济模式以劳动力的非稀缺性和资本的稀缺性为基本特征,随着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打入批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溢出,通过合适的途径把这作劳动力配置到其他产业部门中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是每个二元经济所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自然然环境差、经济基础不强从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上说,农村人…  相似文献   

18.
丰富而规范的建筑业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建筑生产要求,提高农民建筑工人的劳动素质和建筑技能水平,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应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开发、培育农村建筑业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并主动引导建筑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而实现建筑业劳动力的城乡协调发展和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消灭军事劳动和剥削劳动,即消灭战争和私有制,以完善人类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劳动未完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基础是高度智能化的复杂劳动,即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表现的社会经济基础,具体要求就是依靠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数字服务业的充分而有力的发展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提高劳动收入、引进国外高质量劳动力、规范股票市场发展、避免中间效用过度增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夯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劳动基础的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对劳动力资源实施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是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方式的重要调节手段,它既受制于社会制度,又关系到企业经营制度。如何在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搞好劳动力总量的供需平衡,并通过市场的作用推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和企业制度的创新,是建立劳动力市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要围绕把劳动力市场发育成为经营性的中介组织,采取突破一头(市场载体)、带动两翼(社会制度调整与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式推进。一、围绕深化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