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霞 《商场现代化》2007,(11X):324-32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经过将近20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但是,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动和企业内部状况的影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民营企业陷入了"没有人才是等死,人才流失是找死"的困难境地。本文从分析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入手,提出了民营企业留住人才的七个关键,以期对民营企业留住优秀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菲 《中国市场》2010,(31):17-18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成分,激活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着重从个人、企业两方面探讨了应对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应采取的策略,旨在提醒企业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留住人才,企业在市场上才有持久稳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仙俊 《中国市场》2011,(49):81-82
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其次分析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宏观经济的不断改善,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留住核心人才也成了民营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人才流失的影响及原因入手,探寻有效控制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5,(9)
在民营企业30多年的生存与发展中,人才起了关键性作用,能否吸引、留住人才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然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国有企业可以凭借其声誉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软和硬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特别是人才流失的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对民营企业吸引,留住人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经历了30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和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特别是人才流失的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活跃和人才观念的改变,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给民营企业带来致命打击。本文侧重研究什么是核心员工的界定标准以及民营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来留住核心员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民营企业精英人才流失的趋势特点,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对民营企业精英人才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对精英人才流失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归纳分析法分析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精英人才流失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精英流失的趋势。通过对现象的了解分析总结归纳特点,再根据特点提出对于民营企业有实施价值的应对策略,为民营企业吸引和留住精英人才,提高人才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高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同时拉动了经济增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龙江丝路带"建设为黑龙江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从国家政策制度,企业管理机制及个人薪资期待三方面探讨黑龙江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并从国家和企业双方面提出了应对黑龙江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对拉动黑龙江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地区人才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就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做具体分析,并就人才流失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泉州的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值已达到1万多亿元,对泉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新形势下泉州的民营企业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希望畿够再创辉煌。然而民营企业中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发展关键因素。所以本文分析了泉州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影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特殊体制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方面,民营企业为地方贡献了大量的税收;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有数百万家,其分布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随着近些年来"知识经济"的来临,民营企业明显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其人才迅速流失,不仅对民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对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地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笔者将着眼于"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流失"这一客观事实,与读者讨论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且结合笔者所学,给出相应的应对之策,以助力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商》2013,(23):76-77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而言,人才流失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其发展过程中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而如何留住人才则是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获得发展所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今激烈的经济发展浪潮中,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在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而人才战略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推动力。中共十六大召开之后,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在机遇面前,民营企业能否成功地发展,企业的各个战略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才战略更是第一战略。照我国民营企业目前人员流动的状况来看,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国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许多企业进行家族式管理,对人才战略意识还不够,企业中人才流失严重。那么,民营企业该如何作出对策呢?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兰 《中国市场》2015,(12):59-6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但近年来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如何有效地避免人才流失已成为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的基础上,从企业与人才两个视角,对人才流失问题进行了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分析,探讨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从人才流失预防、管制和应对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白彦  贺伟 《商场现代化》2007,(2):297-298
人才流失是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引发的人才危机可能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的威胁。本文分析了人才流失对民营企业的不利影响,着重从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旨在为民营企业走出人才困境,更好的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才流失是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引发的人才危机可能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的威胁。本文分析了人才流失对民营企业的不利影响,着重从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旨在为民营企业走出人才困境,更好的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以美 《商场现代化》2006,(17):246-248
民营经济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然后,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却不日益突出,本文在全方位分析广东省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壮大国民经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令人担忧,人才流失严重。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没有人才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因此本文将对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屡屡碰到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等问题。如何控制人才的流失,特别是怎样留住核心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点。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留住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