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道 《发展》2007,(6):1-1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丰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要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现实依据,在发展问题上,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实际相继形成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正是对这些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发展和检验。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夸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而人的全两发展理论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全面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并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我党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认识水平提升的表现。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科学发展观贡献突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且指导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促进了人类事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7.
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该文从发展地位论、发展目的论、发展中心论、发展整体论、发展协调论五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4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检视一年的历程,回顾去年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理论热点问题,对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发展进程,搞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很有帮助。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的理论创新。2004年是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落实的一年。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开创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新局面,是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该文从发展地位论、发展目的论、发展中心论、发展整体论、发展协调论五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指导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地探索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引领问题,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首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功地实现了对旧科技观的改造,形成了具有自身作风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其次,与时俱进地进行了科技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第三,认识到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理论成果,这些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文章试图从创新理论的实践特色及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等角度对创新理论进行相应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体系,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整体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领悟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创新,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2007,(12):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新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说,根据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两大任务——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胡锦涛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研究灌输理论,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都有重要意义。灌输理论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必须提升教育者的素质、丰富更新灌输内容、转变灌输观念,改善灌输形式。  相似文献   

17.
常亮 《发展》2006,(12):94-94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求实精神,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创立和形成的,是科学的理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认真学习贯彻这一科学理论,始终保持先进性。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政治思想上保持先进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这是由党员干部的身份地位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决定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创新理论,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坚决破除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  相似文献   

18.
真理来源于实践,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真理,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但无论我们如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都必须以  相似文献   

19.
发展问题是一个伴随人类始终的恒久而又常新的问题。人类对发展的认识在持续深入,对发展理论也在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当今关于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科学发展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意蕴不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充满着理论创新的睿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如下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人学价值: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彰显了把"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