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印太"或"印太亚洲"作为一个地缘学概念开始流行起来。到目前为止,"印太"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地缘战略构想,或者是一个正在设计之中的地缘战略体系。美国的"印太"地缘战略构想主要关注的是地缘政治安全或者军事安全,而不是该地区的地缘经济整合和经济繁荣。中国在美国"印太"地缘战略构想中处于一种"他者"的地位。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想与本地区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现实之间存在严重错位。在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想中,印度是该战略构想的"关键";但在印度的"印太"概念中,不仅有地缘政治因素,而且也有相当重要的地缘经济内容。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国家,更欢迎地缘经济意义上的"印太"概念。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将推动"印太"地区进入"印太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对“美国必胜的”五个假设美国人对“美国必胜”的坚定信念基于五个关键假设。第一,美国必将在与中国的地缘战略竞争中获胜。认为美国会输掉这场竞争是不可想象的。第二,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不可持续,必将崩溃,因为社会主义政权最终都会失败。第三,美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无须做出任何根本性的战略调整。第四,美国已建立起一个基本公正和秩序良好的社会,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国社会无须做出根本性的调整。第五,要在“自由灯塔”和“山巅闪光之城”(美国),以及共产党执政的政府之间做出合作选择时,大多数国家会本能地倾向与美国合作。事实上,这五种假设都有可能被证明不成立。让我们逐一拆解。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格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复杂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日益提高,大国间的地缘经济博弈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南美洲虽然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的"外围地带",但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区位和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拓展方向的战略定位,使其成为中美两国地缘经济博弈的重要地区。文章从投资与贸易两个维度来刻画地缘经济联系的强弱,探讨2000—2015年中美两国在南美洲地缘经济博弈的时空演变和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与美国对南美洲的经济依赖明显低于南美洲国家对中美两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双边均呈现出不均衡的相互依赖。(2)从时空演进上看,相对于美国,中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增强呈现出由南向北扩展的趋势,这主要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南美洲内部呈现南北差异。(3)中美两国在南美洲地缘经济博弈中,在贸易与投资领域呈现出不同特征,中国侧重于通过投资的方式与美国进行博弈,并从2010年开始在投资方面比美国更具优势,而美国则更加注重保持在南美洲已有的贸易地位。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被誉为“一百年来石油工业最重大的事件”,对美国经济、世界能源市场和国际地缘政治都已产生多方面影响,这些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将日趋明显。对中国而言,“页岩气革命”带来了机遇,但更多的是带来了挑战。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加速发展我国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势在必行。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国际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地缘政治、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等方面内容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学者们对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石油地缘政治的内涵、演变轨迹、发展现状和中外石油地缘政治关系来展开的。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大国之间围绕石油展开的地缘政治冲突虽然不可避免,但合作依然是一种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是指地理上的缘由给国家带来了政治上的影响。里海的能源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相关大国如美国、俄罗斯、环里海国家以及印度和日本都纷纷加入了里海的能源竞争中,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意义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7.
胡敏  王铮  顾高翔 《技术经济》2016,(11):113-121
将全世界划分为10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一般均衡框架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汇率情景下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的GDP将于2035年超过美国;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的GDP增速放缓,而对其他国家的GDP增长有促进作用;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GDP的增长,但不利于其他国家GDP的增长;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农业、轻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下降,食品加工业、能源业、化学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上升,而印度和俄罗斯与中国在地缘经济上是竞争关系,欧美国家与中国在地缘经济上是合作关系,因此印度和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变化与中国大致相反,而欧美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与中国类似。  相似文献   

8.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相似文献   

9.
60年一甲,30年一运,中国又将进入一个新的30年。这个时期我们仍然需要从地缘政治、经济、军事等层次设计我们的国际大战略,但从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和发展角度看,我们需要形成“人口优劣势资源供需与外部平衡形成国际经济(科技和产业等)竞争能力一与之相关的国际间贸易和贷币问题国家经济安全…发展道路与民族复兴”这样的分析思路,依此逐步构建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0.
张禹南 《时代经贸》2010,(10):64-65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上海。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在任职期一年内对中国访问的总统,这次奥巴马总统的访问之旅不论出于政治利益还是经济目的,都是举世瞩目、震惊世界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的演讲中,看出新时期中美经济关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15甘,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上海.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在任职期一年内对中国访问的总统,这次奥巴马总统的访问之旅不论出于政治利益还是经济目的,都是举世瞩目,震惊世界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臭巴马总统在上海的演讲中,看出新时期中美经济关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几十年来,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由于世界政治进入激变期,而且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使得大国博弈进入了关键阶段。各种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突发,世界正加速迈入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功能;特朗普推行的"美国优先"的全球战略收缩政策如贸易保护深化政策、限制难民政策、减税政策、有条件重返TPP政策等不断推进;朝鲜半岛局势逐步缓和;中东大国争夺日渐  相似文献   

13.
王飞  陈岚 《国际经济合作》2023,(4):78-90+94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在拉美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域外大国。鉴于地缘政治、经济联系和历史文化的长期影响,美国视拉美为“后院”,美拉合作以安全为导向,美国捍卫对拉美的绝对控制权。中国虽然同拉美的联系起步较晚,但中拉合作以发展为导向,尤其在经济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美竞争深刻影响国际格局和地区秩序。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两党基本形成共识,认为中拉经济合作触及美拉安全底线,遂在拉美开辟竞争战场,通过直接的干预性举措和间接的竞争性举措将大国竞争引入拉美。拜登执政后,美国加大干预中国和拉美经济合作的力度,规则化、制度化倾向愈发凸显。中国应积极谋划和制定推动中美拉三边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因应之策,避免在拉美地区陷入“新冷战”。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更是中国西向出口的第一站,研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关系对于促进双方合作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尝试运用定量手段衡量1992—2015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影响双方地缘关系演变的因素。发现:①地区尺度上,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演变可划为低速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四个阶段,双方累计互动147次、月均0.51次,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安全、能源、文化等领域;②国家尺度上,中国与5个国家互动频繁,但国家间差异显著,其中中乌互动事件最多,而中塔最少;③将双方地缘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地缘政治是先导性要素、地缘经济是重要因素、地缘文化是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2016年世界黑天鹅事件不断,世界地缘政治日趋复杂.2016年连续出现英国脱欧事件、德法非洲难民、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失败、韩国总统亲信干政和美国总统大选政治分裂等问题,加之乌克兰局势动荡、ISIS恐怖活动、韩国部署萨德、局部冲突不断升级等,使世界复杂地缘政治形势进一步显现.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引发了新一轮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延缓了世界经贸复苏的进程,经济增速呈现逐年回落态势,由2010年的5.2%降至2011年的3.9%,2012年和2013年进一步分别降至3.2%和3.0%,2014年出现小幅反弹到3.4%, 2015年跌回到3.2%.  相似文献   

16.
环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激励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开始探索在印度洋多边机制中如何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环印度洋地区处于从地缘政治快速向地缘经济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都在不断扩大自己与环印联盟国家的接触与合作,两个国家有可能会相互竞争,特别是将面临在海洋空间、资源、航线、贸易及影响力等方面的竞争。但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领域,印度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进入印度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印度必须探索如何从中印关系中获取利益,并在中印合作中保证自己的利益。环印联盟这一多边机制的存在,不仅为中印两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共享地缘政治的平台,以确保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尊重彼此的权益,并通过相互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的共赢策略来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7.
《经济》2009,(12)
(一)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他在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奥巴马是第一位在第一年任期内访华的美国总统,而他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也被普遍认为是亚洲之行当中最重要的行程.在三天时间里,奥巴马和中国领导人就热点问题进行了沟通.作为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贸易伙伴,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和摩擦,奥巴马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彭飞  富宁宁 《海洋经济》2020,10(5):27-39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其推进势必伴随着中国权力半径的延伸和承受沿线国家地缘政治风险的阻碍,沿线国家地缘脆弱性成为影响倡议顺利推进的关键前提。从脆弱性视角出发,界定地缘脆弱性内涵,以敏感性—应对能力作为地缘脆弱性评估框架,基于综合指数法、空间探索性方法和ArcGIS可视化手段,利用GDELT中海量事件数据和沿线国家统计数据,测度2000-2017年"海上丝路"沿线海洋国家地缘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探索地缘脆弱性演变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时间序列上,沿线区域地缘脆弱性波幅较大,不同板块差异显著;空间演变上,脆弱性高的国家数量先升后降,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②三项指数均存在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且体现出地缘政治风险高和地缘影响力大的区域在空间上重叠的"悖论"。③地缘脆弱性演变的影响因素为地缘政治风险和地缘影响力;内在驱动力涉及地缘区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  相似文献   

19.
自以登盛总统为首的缅甸民选政府成立后,日本基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以及制衡中国等方面的考量,重开对缅大规模援助和投资。日本将缅甸纳入"价值观外交"体系,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政商学考察团频繁访问缅甸,开始全方位介入缅甸。除了提供大量援助以外,日本还借机介入缅甸民族和解进程,日本企业也大举重返缅甸,日缅关系迅速升温。  相似文献   

20.
顾宾 《经济导刊》2022,(Z1):86-88
<正>美国制衡“一带一路”的最新思路,体现在《创新与竞争法案》(以下简称《法案》)中。这是一个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具有高度共识的法案,2021年6月参议院通过,2022年2月众议院通过,2022年3月28日参议院又通过法案修订版。目前该《法案》正在统一两院文本,之后经美国总统签字生效。《法案》原名《无尽前沿法案》,立法目的直指中国,诋毁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渲染“中国威胁论”,鼓吹开展对华战略竞争。对《法案》中涉及“一带一路”的内容,笔者提出几点初步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