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都非常大,是全国碳减排重点区域和潜力区域,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实现"双碳"目标,文章建议江苏省在加快产业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加强科技研发、构建碳交易平台、建立完善低碳发展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夏丽萍 《特区经济》2013,(10):43-46
人类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碳关税的征收是大势所趋。江苏省作为中国的外贸出口大省,碳关税的征收必然会对江苏外贸出口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碳关税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与理论依据;其次,分析了低碳祭件下江苏外贸出口行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现状,探析了碳关税对江苏外贸发展的影响;最舌,提出了实现能源低碳化、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开拓销售渠道、确立低碳排放标准等措施积极应对碳关税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在全球达成基本共识。文章基于《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及《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数据,运用ADF—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碳标签对我国制造业出口产生影响:发达国家率先推出的碳标签制度,作为一种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将显著增加我国产品出口成本,降低出口量。对此,我国制造企业需认真研究国外碳标签发展情况,制定出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气候和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文章在借鉴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江苏省制造业碳排放现状,并结合年度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以科学、真实、简洁的态度,对江苏省制造业有关碳效率优化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的绿色转变事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客观要求。因此,绿色转变研究必须从增长的极限转向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分析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和日用玻璃生产企业碳排放情况,以期找到日用玻璃生产企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推动日用玻璃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层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全面部署,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双碳”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全面分析总结专项资金设立以来的管理情况,剖析组织与支持连续性的系统规划、地区差异的统筹考量、绩效评价和追踪评估机制完善细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协调机制、推动协同创新、开展创新合作、提升项目管理、加强监测评估等对策建议,为加快推进江苏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未来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石墨烯、碳纤维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产业链是江苏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链之一,常州作为江苏省碳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以新型碳材料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碳材料集群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某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制造业成本偏高等短板,根源是产业链与创新链互融互促不足。文章研究表明,推动常州碳材料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对策包括:注重规划引领,从顶层设计推动双链融合;注重需求导向,提升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注重技术驱动,提升创新链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注重要素配套,完善影响双链交融的资金链和人才链;注重信息融通,构建双链对接的全流程科技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出于规避碳足迹标签贸易壁垒性的考虑,中国没有选择碳足迹标签和其他种类碳标签并行发展的国际普遍形式,而是推出了低碳认证标识。但是,碳足迹标签具有其他碳标签无可比拟的低碳引领作用,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绕不开这一碳减排工具的采用。在积极发展碳足迹标签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其壁垒性,应是中国低碳发展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9.
张荷 《浙江经济》2022,(11):70-7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温岭作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必须深刻把握国家战略导向,紧紧围绕二氧化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全面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碳金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福建省具备良好的金融资源和优质的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碳金融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和困难同时存在。因此,探寻碳金融发展路径,是促进福建省低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陕西省各工业部门的完全碳排放系数进而测算出各工业部门出口隐含碳的排放量,发现陕西省出口隐含碳的重点部门分布于金属矿加工制品业、石油化工业、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等几个完全碳排放系数较大的工业部门.其次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研究征收碳关税对陕西省工业品出口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征收碳关税对出口总成本以及碳成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的征收不仅会使各部门工业品的出口贸易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会使陕西省工业品的出口成本大大提高.因此,陕西省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国际碳关税的征收,推行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辽宁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深入分析发展绿色低碳支柱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新能源相关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绿色低碳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镇江经济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过分依赖对能源的消耗,尤其是制造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文章立足江苏省镇江市制造业的碳排放问题,从低碳约束下镇江发展制造业经济的有利条件、镇江制造业在低碳背景下面临的挑战、经济高碳化形成机理与低碳经济政策选择、影响镇江低碳经济发展系统的多种因素、低碳经济理念下镇江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五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约束对镇江制造业经济的影响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实践催生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碳金融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备受瞩目,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文章从中国碳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碳金融,走中国特色的碳金融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碳金融为各类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提供服务,是撬动经济绿色发展的有力杠杠,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中国始终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并组织开展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深圳作为我国第一批低碳试点城市,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排头兵。本文将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深圳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优势,重点研究深圳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创新途经,并最终为深圳构建碳金融体系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程娜  桑一铭  李博文 《改革》2023,(12):151-162
因经济发展对碳基技术、传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适配制度和社会嵌入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而引发的“碳锁定”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创新意愿、政府环境规制、受教育程度对“碳解锁”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国“碳解锁”水平较低且存在回落现象,区域间“碳解锁”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北地区“碳解锁”路径较其他地区选择余地更小。应从技术、经济、制度和社会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区域差异化的“碳解锁”机制,建立“多主体—多路径”的区域治理体系,进而推动绿色技术革新,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解释了温室气体排放与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与碳审计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碳审计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应采取的碳审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黄俊勇  刘世锦 《改革》2023,(2):62-74
碳标签是将产品温室气体排放信息通过标签标示出来,从而引导公众低碳消费,促进企业低碳生产。国际经验表明,碳标签对推进本国低碳转型、提升国际低碳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推广应用碳标签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企业节能减排、促进了公众参与,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为此,中国应加快完善标准体系,补齐基础数据库短板;加快培育第三方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推广应用碳标签,促进低碳生产;引导消费者认可碳标签,促进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9.
结合齐齐哈尔能源消耗现状,从发展背景、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目标、企业效益等8个方面,对比传统会计与碳会计的异同,探讨了碳会计的优越性,并从低碳投资活动、低碳经营活动、低碳融资活动以及低碳信息披露及业绩评价四个角度构建了碳会计体系,以期为齐齐哈尔市企业构建碳会计体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燕  赵燕 《北方经济》2022,(6):29-32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同时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地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点和难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碳排放大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自治区面临着运行机制仍需完善、碳排放总量大、减排技术瓶颈仍需突破、生态碳汇能力有限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要切实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动能转换上下功夫,扎实推进鄂尔多斯市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