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岸贸易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点内容.海南在离岸贸易方面具备显著的制度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离岸贸易有助于充分释放海南自贸港制度红利,创造广泛的经济价值,提升海南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地位.当前海南离岸贸易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距离国际成熟的离岸贸易中心仍有较大差距.为推动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进一步发展,海南应夯实制度开放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比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发展规划,找准海南自贸港金融的发展定位和重点.指出了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金融业在投融资、金融市场、结算等领域的业务机遇.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角度,提出银行业可通过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本外币一体化账户服务能力、跨境投融资服务能力、跨境贸易融资服务能力、新型贸易审核能力,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相似文献   

3.
钟贞贞 《海南金融》2021,(11):83-87
《总体方案》《自贸港法》赋予了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全新的税制安排,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最为关键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与国际成熟自贸港相比,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税制安排仍具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税制初步形成.海南自贸港特殊税制安排是自贸港更高水平开放的客观需要,顺应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符合国际税收制度改革的潮流,极具前瞻性和探索性,是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4.
陈阳 《中国金融》2022,(10):27-29
<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事业顺利开局,蓬勃展开。以聚焦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要义的自贸港金融功能,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鲜明特征。近年来,海南金融业加速制度集成创新,努力夯实金融业发展基础,自贸港金融功能正在不断形成、持续强化和全面凸显,中国金融开放创新“海南样板”的雏形正在展现。  相似文献   

5.
<正>海南自由贸易港(下称“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标世界最高形态开放水平,金融是重要支撑。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金融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与自贸港建设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深化海南自贸港金融发展,应以更高水平开放为引领,既要着眼夯实基础、补足短板,满足实体经济金融资源配置需求,更要注重超前布局、率先作为,在助力我国金融改革开放、落实自贸港建设国家重大战略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方昕 《海南金融》2021,(12):3-7
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作为改革开放总框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海南自贸港金融定位为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和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构建园区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金融格局.当前海南金融部门扎实推进自贸港金融政策的落地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阶段,海南自贸港金融应把握开放创新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探索金融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先行先试,为全国区域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目标,外汇局海南省分局稳步推进自贸港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自贸港跨境金融管理与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下一步,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自贸港金融开放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发挥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海南自贸港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对于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国际成熟自贸港建设经验,发现强大的产业园区支撑是成熟自贸港的共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南自贸港未来建设的着力点是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以产业园区推动生产要素集聚,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康养医疗、数字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反向夯实海南自贸港的产业基础,以特色化的产业集群推动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陈友滨 《中国金融》2023,(20):31-33
<正>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充分发挥工银集团综合化和国际化优势,做好金融服务“四篇文章”,全力支持海南经济建设新一轮发展,为自贸港建设注入金融活力2023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五周年。在这五年里,海南自贸港建设经由“顺利开局”“蓬勃展开”“进展明显”“蓬勃兴起”四个阶段,向着“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一宏伟目标披荆斩棘、踔厉奋进。  相似文献   

10.
金融风险防控是事关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得失的关键变量,作为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要切实发挥好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金融安全网、经济稳定器、资源调配器、跨境资金链”作用。海南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面临不良资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海南自贸港资产价值历史性重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素需求旺盛、不良资产市场对外资深化开放四大历史机遇,存在省内不良资产交易不够活跃、资金来源渠道不够丰富、配套政策制度不够健全、资产处置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需要以平台化赋能、基金化运作、投行化思维、数字化转型方式发展,高质量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旭 《中国外汇》2023,(15):25-26
<正>十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在自贸试验区持续推出外汇管理改革措施,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与企业聚集,为自贸试验区发展注入了活力。自2013年9月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以来,我国已分6批设立了21家自贸试验区,并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增设上海临港新片区,扩展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当前自贸试验区已广泛覆盖我国东西南北中区域。十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在自贸试验区持续推出外汇管理改革措施,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海南自贸港利率市场化面临的发展困境有:利率市场化在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创新中地位趋于边缘,《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未明确利率市场化的角色和地位,海南经济金融基础现状束缚利率市场化创新发展,利率市场化创新可能引发资金套利等金融风险。究其原因,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核心堵点问题增加了其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难度,海南自贸港风险防控能力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创新要求,地方金融监管权限的有限性难以全面统筹利率市场化在自贸港创新发展。为此,应当学习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自贸港等利率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明确金融特别立法授权依据与边界,促进利率市场化与自贸港其他金融目标创新趋同,进一步优化地方金融监管权限,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推动利率市场化在海南自贸港率先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2023,(20):29-31
<正>围绕海南自贸港的战略定位,开发性金融积极发挥“金融国家队”的作用,在服务自贸港建设中努力深耕细作、贡献力量建设海南自贸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五年来,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海南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相似文献   

14.
资金流犹如经济的"血脉",从金融视角看,资金流是资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来源、运用以及部门间调剂的概括。纵观自贸港发展历程,利用好资金流既是自贸港成功的体现,也是成功的关键。成功的自贸港能够驾驭资金流,通过控制资金流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流量、流速和流向,可以有效改善本地货币金融环境,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不成功的自贸港难以驾驭资金流,往往只是资金流的"过路财神",甚至会受到过量、过快资金流的反噬。本文从分析国际经验入手,归纳总结国际上自贸港引导和利用资金流的有效经验和风险教训,并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分析海南自贸港引导和利用资金流的特殊优势和突出问题,探讨如何趋利避害控制好资金流,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5.
<正>综合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性质,再回归到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任务上,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重点在于探索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自贸试验区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其间,国务院先后批复设立6批自贸试验区,其中包括2018年设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目前,自贸试验区覆盖21个省,形成了东中西协同、陆海统筹的“雁阵”格局。各自贸试验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服务国家战略,形成了一批又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王胜 《中国金融》2023,(20):34-36
<正>海南自贸港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正在推动自贸港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海南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相似文献   

17.
敦志刚 《海南金融》2023,(12):29-37
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压器”及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压舱石”,被视为反映全球金融发展的“晴雨表”,在全球资本汇聚、实体经济增长以及创新支持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均遵循“供给引导型”模式的发展路径,即金融业的发展优先于其他经济领域,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催生了相关的经济活跃度,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各具特色的发展特征,分析海南自贸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并结合海南自贸港全面“封关运作”实际,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自进入"自贸时刻",海南开始有意调动民资和外资参与自贸区(港)建设的积极性。海南自贸区建设又到了一个新节点。随着海南自贸试验区第一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海南自贸试验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自进入"自贸时刻",海南开始有意调动民资和外资参与自贸区(港)建设的积极性。海南自贸区建设又到了一个新节点。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之年。海南省两会公布的一连串数字,可以观察自贸港建设成果和发展方向。引资与引智:多指标“倍增”实际利用外资额同比增长100.7%,新设企业增长113.7%位列全国第一,引进人才比上年增长177%……2020年海南招商和引才数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彭伟说,自贸港政策激发海南服务业增长潜力。去年外商投资海南自贸港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全年新设企业数同比增长3.2倍。  相似文献   

20.
税制安排是实现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海南自贸港税制改革正面临外部新一轮国际税改和内部财政约束等因素影响制约,如何有效突破,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制体系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任务。为此,一方面,建议加快海南自贸港税收法制化建设,优化税制结构,降低所得税和流转税税负,将现行全球税制向有限属地税制转型,建立符合支柱二规则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大力推动自贸港财政体制改革,明确中央与海南自贸港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科学合理界定自贸港财政支出范围,加快支出方式改革,优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管理,以应对自贸港内部财政约束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