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克兰危机影响下,俄欧乃至全球油气供需格局显著调整,美国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油气出口国,全球油气需求重心加速东移;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反弹,地缘政治不稳定限制油气供应,全球油气价格进入动荡期;转向煤炭是欧洲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油气价格上涨将推动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增加,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出现波折;能源供应紧缺担忧增加用能成本,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综合成本上升;欧美油气企业纷纷宣布退出俄罗斯,油气项目和企业进入转让并购活跃期。中国应进一步增强油气安全保供能力,对内坚持中长期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方向,以能源转型破解油气高对外依赖难题,对外强化区域能源高质量合作,打造区域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正>原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备储存能源,但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2017年以来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2020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新能源的替代还需要过程,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规模还将持续保持高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加大油气项目投资是油气企业的现实选择。区别于常规生产行业,油气田开发行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系统性行业。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高、  相似文献   

3.
国际要闻     
正2021年全球石油库存或将趋紧未来6个月,全球炼油厂将大幅增加原油加工量,以稳定汽油和柴油等燃料的库存。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每周公布的库存数据显示,3月5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以外的原油和产品库存为12.83亿桶,仅比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高1%。原油库存较5年平均水平高6%。但成品燃料和中间炼油产品的库存比2016~2020年的平均水平低2%。汽油短缺变得尤为严重,比5年平均水平低6%。未来几个月,美国炼油厂将不得不加快原油加工和燃料生产,以防止库存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4.
潇河 《中国石化》2006,(9):53-55
在目前的高油价时代,作为全球第一石油大国的沙特阿拉伯无疑成了世界关注的中心,许多国家都在垂涎沙特这块石油大蛋糕。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中,沙特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以来沙特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2005年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2218万吨,超过当年原油进口总量的17%。沙特油气市场对外开放时间晚,与中国政治关系稳固,因此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战略关注国,两国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高油价:原因透视及走势前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虽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原油需求量增大,但是由于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继续增长,欧佩克的实际产量也比较大,所以国际市场石油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不至于支撑持续的高油价。造成2003年底以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原因除经济增长因素外,主要有:美元贬值促使欧佩克减产保价;美国战略储备增加、消费国石油库存较低;个别区域和个别品种(美国汽油)的供需矛盾突出;(5)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恐怖溢价;(6)“储量枯竭论”重新抬头引发恐惧心理;(7)投机基金的炒作加大了油价上涨的压力。2004年下半年,促使油价坚挺的因素将依然存在,主要是石油需求继续增加、伊拉克产量不确定性很大、其他产油国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等。但是某些因素可能发生逆转,特别是欧佩克国家增产、投机资金获利回吐和中国经济的降温,都可能促成国际石油价格回落。预计在经历了今年的高油价之后,2005年石油需求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总体看,2005年的油价将比2004年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6.
国际链接     
中俄能源合作驶入快车道;欧盟审议通过能源政策绿皮书;高油价使俄罗斯今年前两个月贸易盈余大增;中东欧国家及美国能源部长级会议强调能源多样化;欧佩克再度下修200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预估;非洲成立炼油企业联合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从高油价看美国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三次原油价格暴涨主要受政治因素导致的供应中断的影响。当今的原油价格高涨与上世纪的三次原油价格暴涨大不相同。从近期看,全球石油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是均衡的。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较低,中国的石油消费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也不高。因此,所谓石油生产供应不足,石油需求增长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强劲需求导致当今的高油价,这一说法是片面的。目前原油价格与原油期货非商业持仓量(投机者交易)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美元贬值也是造成油价飙升的“元凶”。美元贬值既推动了石油价格高涨,又使美国把世界财富转移到本国。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为美国的生物能源等新能源战略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美国通过高油价、高粮价战略,使世界新兴经济体付出高昂成本,降低了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2022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均发生重大变化,特点非常明显。石油市场政治溢价突出,国际油价冲高后回归至正常水平,布伦特原油年均价格近100美元/桶;石油需求增速低于预期,仍未达到疫情前水平;石油供应增量创历史新高,“欧佩克+”减产量大大高于计划;对俄制裁限价重塑原油贸易格局,俄罗斯原油出口被迫“西降东升”。天然气价格出现历史性上涨,引发能源比价严重错乱,成为全球能源系统全面重构的始作俑者;欧洲天然气需求量大幅下降,带动全球天然气需求量下降近1%,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第三次下降;国际天然气生产格局和贸易流向发生剧烈变化,现货交易量急剧增长,合约交易日益灵活。2023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可能超过疫情前水平,基本面延续紧平衡状态;国际油价同比回落,基准情景下,布伦特原油均价范围在80~90美元/桶;全球LNG产能增量小于需求增量,市场持续紧张;国际气价震幅收窄,总体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相似文献   

9.
回顾 1.原油 2009年2月,国际油价继续宽幅震荡.低迷的全球石油需求和美国的高库存,尤其是美国库欣(Cushing)地区库存的持续增加,使得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在33~45美元/桶宽幅震荡.之后,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通过、原油库存的意外下降,以及欧佩克减产计划履行较好成为油价反弹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未来十年世界石油供需格局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生  梁坤  武娜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1-6,124,125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世界石油市场变动将对国内石油供应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存在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和中南美洲四大石油供应中心以及亚太、欧洲、北美三大石油供应洼地,北美已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欧洲形成以中亚—俄罗斯为主、中东和非洲为辅的供应格局,亚太地区石油供应严重依赖中东.世界剩余石油资源能够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求,但不同情景的供应格局将有所差异.在高油价情景下,美洲地区能够实现石油自给,中东石油将更多地流向亚太;在低油价情景下,全球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未来非常规石油、深水石油和伊拉克石油产量增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重要支撑.世界石油需求增幅受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执行力度的影响而存在变数.世界石油市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应持续强化“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强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把握未来发展制高点,以全球视野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能否承受高油价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念 《中国石化》2004,(11):14-16
如果说在20世纪的三次石油危机中,由于经济的封闭和没有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国际油价的飞涨几乎与中国经济无关,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的话,那么,这次国际油价的上涨却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发生在中国加入WTO,石油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0%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高油价”,体会到了什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美元主导全球石油市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世界油气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基于增强国际市场影响力,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稳步推进。推行石油人民币的外部条件逐步成熟,“一带一路”倡议为石油人民币提供动力,国际形势与“去美元化”浪潮为石油人民币创造机遇,中国政府持续扩大金融开放助力石油人民币发展。同时,确立石油人民币国际地位尚存诸多制约,包括跨境人民币回流机制和政策有待完善,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等。因此,中国需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大国能源外交、促进重点区域经济合作、健全发展石油交易金融体系,推动石油人民币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据《世界石油》2005年2月号报道,由于全球经济全面转暖,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着油价走高,加上低利率掩盖了高油价的负面影响,转而促使供需不断增长、油价持续升温。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了260万桶/日,增幅为3.3%,成为1976年以来石油需求增加最快的一年(1976年世界石油需求曾达到330万桶/日)。石油生产方面,2004年全球原油产量达7172.1万桶/日,增加了233.5万桶/日,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和俄罗斯国家层面的合作如火如荼,企业之间的合作亦是亮点多多。作为最近几年中俄能源合作持续升温的证明之一,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2015年,俄罗斯在其中的四个月是当月的最大对华石油出口国。但是俄罗斯全年在对华石油出口国中居第二位,中国同时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石油进口国。原油贸易量创新高俄罗斯2015年提高石油产量,创下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纪录。这种  相似文献   

15.
油品市场     
《中国石化》2005,(10):71-71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认为高油价将持续数月;国际私人资本正转向能源矿业;前8月我国原油进口略增成品油进口下降;中石油207亿回购母公司海外资产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商;中石油收购国外油气。  相似文献   

16.
在未来5~10年里,世界大多数人不能够就近并尽其所能地购买和消费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所以牛市将会持续.维持国际油价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包括:1)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良好;2)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3)美元大幅贬值;4)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石油供应量;5)原油库存减少;6)全球炼油能力无法满足需求;7)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对全球石油供需的预测值差异较大,供应无法满足需求.虽然石油价格很高,但需求仍在增长,整个供应链的产能仍然很紧张,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面临很大的挑战,这可能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国际油价走势回眸与2006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两年,油价的持续攀升,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但主要有以下四大影响因素:一是全球石油供求出现不平衡;二是全球石油炼制能力不足;三是突发事件和中东地区恐怖活动的影响;四是国际游资炒作.随着世界经济增速的减缓,全球石油需求的降温,以及勘探开发与炼油设施投资的增加,未来全球原油供需总体将保持平衡.就国际舆论而言,对2006年国际油价走势持继续上涨观点者,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推测,认为对原油开采的投资不能保证维持必要的备用产能,原油市场将保持供给偏紧的状态;持油价将回落和下跌观点者则是从市场投机角度出发,认为投机性因素造成缺乏真实的需求,油价将下跌至35美元/桶的水平.笔者认为,在2006年,石油供应多元化,可望使石油生产能力提高;能源需求多元化,可望使石油需求增长减缓;石油资本多元化,可望使投机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减弱;战略石油库存增加,可望使市场增添信心.  相似文献   

18.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表示,2011年前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将高于过去10年,因高油价未能阻止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正>1回顾1.1原油:7月、8月国际油价环比均下降7月,全球经济转弱背景下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增强、美国汽油库存增加、美国将进一步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等因素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7月初,七国集团(G7)宣布对俄制裁将加码、市场担忧“欧佩克+”增产能力、利比亚及厄瓜多尔遭遇不可抗力等因素支撑油价上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欧佩克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欧佩克一揽子价格波动在每桶22~28美元参考范围上限。美伊战争和战后伊拉克恢复出口的拖延帮了欧佩克的忙。地缘政治方面的因素始终在对能源市场产生影响。高油价没能阻止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实体石油需求的增长。而欧佩克的限产政策却将西方库存持续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