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其在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茹  孙蓉 《保险研究》2017,(3):90-102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面临困境,价格指数保险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农产品期货市场因其价格发现功能及对冲机制,使得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具有相对优势。本文研究了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在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农产品“期货+保险”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是大宗及鲜活农产品价格调控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其在价格机制改革中具有显著作用。我国应增加农产品期货品种,提高市场有效性;建立再保险体系,分散系统性价格风险;促进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正强  赵亮 《中国金融》2023,(22):52-54
<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构建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和地方政府根据农民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现实需求,相互协作、合力探索出了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保险+期货”模式。我国“保险+期货”是建立在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基础上,两个风险管理市场密切协作、有效管理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的重大创新。该模式自2015年8月以玉米价格险为开端,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战、非洲猪瘟等事件加剧了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探索新的避险方式、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迫在眉睫,"保险+期货"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本文对国内外"保险+期货"的文献进行全面回顾,从运行机制、定价方式、实施效果、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保险+期货"是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了一定威胁“,保险+期货”作为分散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益的金融手段受到高度重视。为完善我国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保险+期货”发展模式,本文总结借鉴美国使用期货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阶段性发展成效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将该模式作为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的工具手段,纳入以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风险的管理体系当中,促进保险和期货的结合,提升金融赋能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特有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较好对接了农户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迫切需求与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在该模式下,农户并不直接参与期货交易,保险公司也提前锁定了价格风险,而由期货风险管理公司通过复制期权的形式入场对冲交易,交易风险低、可操作性强、市场接受度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保险+期货"模式主要依托期货交易所采取专项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在资金支持、品种研发、持续经营等方面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境外经验来看,一方面政府补贴力度较大,另一方面市场化程度更高,包括农业保险公司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均可广泛地利用期货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其专业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鉴于此,有必要引入保险公司等各类市场主体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更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保险+期货"作为创新型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为农户提供了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工具,激活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功能,为保险公司找到了新的风险转移途径。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中国还处于试点阶段,如何开拓与普及,如何使其提升效率,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析与探讨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农产品"保险+期货"制度的运行机理,梳理国内的试点实施现状,在识别试点过程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及完善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构建高效率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期货来说,期权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其操作灵活,成本低,收益和风险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等.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用期权来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比期货更加方便和灵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直接面对市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很大,需要一种工具来规避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9.
“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弥补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目标价格厘定困难和缺乏系统性价格风险分散途径方面的缺陷,规范农产品保险的承保及理赔标准。但期货价格对个别试点地区现货价格代表性不高、期现价格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参保农户时常会面临赔付不足或赔付过度的情况。本文采用玉米和大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据,分析了“保险+期货”的赔付情况及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实际保障效果,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对“保险+期货”赔付合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套期保值效果越好,“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偏差越小,套期保值效果的提高能显著增加“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合理性,但影响效果在不同实施模式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建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制定更为合理的赔付标准,规范查勘定损工作,以改善赔付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在各地陆续试点推出,正逐渐成为我国小微农业主体主动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新型优质工具。本文考察了"保险+期货"模式的基本原理、运行情况、服务功能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一是期货价格保险相较于传统目标价格保险,其在目标价格和结算价格厘定、风险对冲机制、价格透明度和历史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二是"保险+期货"模式具有有效整合分散型小微农业主体、实现跨市场套期保值、锁定未来销售价格、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等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金字塔型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的设想,并从政策环境、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三个方面阐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产品价格机制逐渐形成,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及由此产生的风险分散需求日益增多.当前农产品价格指数推出、农产品指数期货产品的丰富为通过期货市场分散风险和套期保值创造了适宜条件,本文在总结借鉴美国、加拿大发展经验基础上,得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度供给、加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期货与保险的监管协同、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等手段,提高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风险分散能力,将有助于稳定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粮价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的"保险+期货"模式通过农产品价格保险以及承保风险在衍生品市场进行二次对冲,降低了各参与方尤其是农户的风险。从微观层面而言,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也实现了承保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从宏观层面而言,对于服务"三农",落实农业领域改革开放要求,促进金融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辽宁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保险+期货"的优势、潜力及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广试点范围,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对转移农产品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特别是对贫困农民转移市场风险,实现"十三五"扶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目标作用重大。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实操过程中也衍生出新的风险因素。论文从"保险+期货"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面临的定价倒挂、操作困难、基差严重、流动性弱、违约可能性高、系统性波动、流程断裂七大风险,借鉴了美国农业保险与期货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从精准扶贫视角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的情形下,养殖户受粮食价格波动制约,面临较大的养殖成本风险,其中"保险+期货"模式能够有效防范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以2019年在海口市开展的养殖类"价格保险+期货"试点为例,围绕试点项目运行机制、项目运行效果、项目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项目成效明显,成功为养殖户规避了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有利于推动海南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但试点项目依然存在保费过高、"基差风险"难以避免等不足.最后,针对养殖类"价格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都是政府服务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战略的重要金融渠道。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进行了肯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稳步扩大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试点,国家通过市场化轨道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对于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风险管理体制的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实施背景以及理论可行性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内容和经验做法,梳理我国保险与期货对接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为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且具有实操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完全竞争条件下面临随机需求的期货加工企业的采购问题,可以将原材料采购问题和期货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此背景下,建立采购策略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技术对模型中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有二,一是这一类企业在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增加时,若市场为现货溢价应增加现货采购量,若市场为期货溢价则应增加期货采购量,采购量的大小与风险厌恶程度呈反向变化;二是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企业面临的收益前沿变差,在同等条件下,边际成本较小的企业其利润减少也越小,表明企业应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边际成本来确保企业获得较好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积极准备推出股指期货这一特殊的金融期货。而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规避风险的工具,又是投机的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从市场环境、市场交易主体和市场监管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我国开设股指期货可能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内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产品金融属性增强及国际化背景下,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保险+期货”模式为例,在市场风险加剧和期货市场功能正常发挥背景下,从运作方法、效果、特点及存在问题介绍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创新模式探索,以期探讨期货市场与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结合路径,为国内农业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及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服务实体产业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功能,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业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期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还很不完善,期货市场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增加农产品期货品种,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结构;加快农产品现货市场化改革,减少套期保值成本,完善期货交割制度;开展期货知识培训,普及期货市场知识;完善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参与期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期货市场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豆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占据很大份额,但是我国大豆价格近年来因为各种因素影响而经常变化波动,这无疑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国计民生的稳定。出于规避大豆现货价格频繁波动导致的风险的目的,可通过大豆期货来实现套期保值,以便大豆运营商锁定成本、增加利润。下面将就大豆现货和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确定问题做具体分析,并运用OLS模型估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确定最小方程套期保值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