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燃气发电装机及发电量占比较小,发电用气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较低,平均上网电价较高。当前中国天然气发电产业面临的挑战包括:政策体系尚不健全,产业定位不清晰;天然气资源保障存在不确定性;气电燃料与设备运维成本偏高;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尚待理顺;电力市场改革快速推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电力需求将延续增长态势,电源结构向低碳转型;中国天然气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气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供给宽松期叠加市场化改革加速期,促进发电用气成本下降;燃气发电电力工程造价呈下降趋势,这些都是天然气发电产业的机遇。展望"十四五"期间,实现"十三五"气电装机规划目标存在较大难度;受经济性制约,"十四五"期间气电发展节奏的不确定性较大;生态环境约束背景下,中长期天然气发电发展空间依然广阔;中国天然气发电产业发展路径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斌 《化工管理》2022,(32):71-74
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将成为碳达峰目标下江苏的优先选择。目前,江苏天然气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多个领域受到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的冲击,文章从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推广LNG重卡、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降低用气价格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未来十年我国天然气利用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灿奇 《国际石油经济》2012,(Z1):110-115,183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以化工为主向多元结构转变,天然气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表现为城市燃气稳定增长、发电用气占比大幅提高。技术、政策、经济性是未来影响我国天然气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受天然气利用政策调整、资源保障程度提高、能源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气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城市气化、以气代油及天然气发电。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方向将保持这些趋势,特别是发电将成为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从而使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呈现城市燃气、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燃料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以化工为主向多元结构转变,天然气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表现为城市燃气稳定增长、发电用气占比大幅提高.技术、政策、经济性是未来影响我国天然气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受天然气利用政策调整、资源保障程度提高、能源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气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城市气化、以气代油及天然气发电.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方向将保持这些趋势,特别是发电将成为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从而使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呈现城市燃气、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燃料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5.
“碳缘政治”正悄然显现,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大类别: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能源依赖进口的发展中能源进口国,依赖化石能源出口的资源国。这“三个世界”已经并将继续围绕着“双碳”进行一轮接着一轮的博弈。西方国家“碳缘政治”至少有三重目标:继续引领世界,保持领先优势;利用低排放优势,广泛榨取碳利益;扼杀化石能源出口国经济。“碳缘政治”下,发展中能源进口国威胁与机遇并存,资源国应对左支右绌。中国应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能源产业间的差距;继续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保证能源安全;把控“双碳”推进节奏,争取自身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能源利用以化石能源为主,各国能源加速向新能源演进,呈现出化石能源下降、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低碳氢使用增加四大发展趋势。全球天然气需求先增后降,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发电和工业领域。中国能源需求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65亿吨标煤左右,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中国天然气发展经历了管网建设拉动、政策拉动两个历史阶段,未来发展动能将主要来自“双碳”约束下的工业用能升级和气电与新能源的融合。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天然气在各利用领域呈现差异化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灵活性调节和应急支撑作用,促进风光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工业用能领域发挥补煤替煤作用,促进工业用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城市燃气领域长期发挥基础能源作用,增进民生福祉;在交通领域发挥过渡性能源作用,助力陆上重卡和远洋船舶运输减污降碳;在化工领域对原料气起到补充作用,主要保障农业化肥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然气利用发展趋势和政策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陕京线、涩宁兰、沧淄线等天然气管线的相继建成投产,以及西气东输、忠武线、长庆天然气东输二线等管线计划的相继实施,中国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呈现了一些新特点。化工用气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天然气发电和城市燃气用气正呈现增长态势,天然气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后中国天然气利用的发展趋势是:天然气需求量将大幅上升;天然气消费结构将继续发生调整,天然气发电和城市燃气将快速发展;为弥补供应缺口,将更多地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随着中国天然气利用的发展,中国政府在天然气的投资政策、价格政策和利用政策方面也将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当前天然气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天然气进行定位;并基于多视角下的天然气消费总量对比分析和改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天然气潜在消费总量和结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气在能源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保障近中期能源安全的压舱石、能源转型阶段性桥梁、新能源规模发展伴侣和多元化能源系统中的日常能源等角色。(2)从天然气消费总量路径来看,2020—2030年,天然气消费将稳步上升;2030年之后,天然气发展降速,并在2035—2040年间达到峰值,峰值约为6 000亿m3;2040年之后,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不断上升,天然气将逐渐退出。(3)从天然气消费结构路径来看,未来工业和居民用气依然是天然气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用气占比不高但比例相对稳定,发电用气占比在2045年之前将持续增长,交通和其他部门用气占比逐渐降低。预计工业部门、居民生活和化工部门天然气消费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分别约为2 200亿、1 200亿和550亿m3;2040年左右,发电部门天然气消费将达到峰值,峰值约为2 000亿m3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地处长三角地区且经济发达,天然气资源已基本形成国产陆上气、海洋气、进口LNG等多元化的供应格局,但其天然气市场发展在国内仍处于中等水平.管道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居民气化率及天然气发电负荷率低于周边省份;终端配气价格较高,天然气相对可替代燃料不具有价格优势.近期国家颁布的天然气行业相关政策,涉及管网改革、市场利用及下游配气环节等多个方面,对浙江省天然气发展有着较大影响.浙江省天然气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建议重点发展政策推动领域,拓展天然气市场利用规模;降低下游城市用气成本,增加用户用气经济性;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推动天然气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石油公司天然气发电业务拓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发电作为天然气利用的四大领域之一,具有用气规模大、用气增长迅速、用气量相对稳定等特点,正在成为天然气市场开发的重点。国际大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德士古、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等,都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油气生产以外的发电领域,专门成立了天然气与电力部门,将天然气销售与电力业务统一起来,实现了天然气业务的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国际石油公司拓展天然气与发电业务的经验有六个方面值得借鉴。近两年,中国海油快速将天然气业务延伸展到下游发电领域,走在了国内石油公司的前列。国内其他两大石油公司也应利用电力体制改革之机,主动与电力公司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天然气发电市场开拓策略,以投资燃气电厂项目为契机,逐步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正>从碳排放占比来看,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推进工业节能减碳提效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碳减排压力巨大。从碳排放占比来看,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推进工业节能减碳提效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开展了“双碳”目标下企业节能减碳路径探索研究,可为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增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天然气需求,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天然气消费区分散且主要以产地为中心,产量和运输条件的限制又使天然气需求处于抑制状态。在天然气利用方面:化工原料用气比例大;油气开采用气比重过高;天然气发电及民用比例较小;天然气汽车尚处于产业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20年将是我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时期,预计到2000年和2010年我国商品天然气供给量将分别达到300亿立方米和1000亿立方米。我们要以现有的天然气消费地为基地,加速形成华东、东北、东南沿海、西北和四川盆地几个天然气区域性消费市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天然气在发电、城市燃气和天然气汽车方面的应用,并加速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发展已跨过煤炭进入了“油气时代”.世界典型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未来天然气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发电和工业用能是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方向.与世界典型国家相比,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结构不合理,天然气利用水平较低,大气环境亟需改善.鉴于此,中国应大幅减少煤炭利用,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利用水平.随着国产气多元化、进口气多渠道格局的形成,未来中国的天然气利用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资源基础.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大气环境改善的约束条件下,预计到203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潜力为58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天然气发电和以气代煤领域.为实现此目标,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天然气战略地位,明确天然气发展定位,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减少天然气供应中间环节,加快重型燃机等装备国产化,促进天然气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市场价值是天然气用户使用天然气来满足某种功能需求而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应用天然气市场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按照当前能源价格以及相关技术经济参数,测算出分类用户的天然气市场价值,可充分了解天然气与其他能源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天然气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替代成本法、资产定价法和支出限额法。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表明,在城市燃气领域,天然气在居民生活、商业以及CNG汽车等领域较其他能源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在工业燃料领域,天然气作为特殊工艺用燃料的优势明显。在发电领域,调峰发电的天然气市场价值较低,在2.2元/立方米左右,发展天然气发电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在化工用气领域,制氢的天然气市场价值较高,在4.0元/立方米以上,但尿素和甲醇的天然气市场价值只有1.5元/立方米左右,应在《天然气利用政策》的指导下,考虑不同天然气化工项目的经济效益,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岸碳入海是区别于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一种碳封存途径。岸碳入海国际可借鉴经验较少、中国国内尚无先例。背负中国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先行地的使命,经济发达且临海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率先发展岸碳入海的优越条件,但存在项目周期长、技术尚未成熟的挑战,有较大的商业风险和安全风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岸碳入海建议按照“统一规划、技术先行、示范摸索、集群发展”的策略进行;科学统筹项目执行;政府层面给予项目配套支持政策;相关企业与区域内具备CCUS领先技术的国有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商业模式,并根据发展状况进行商业模式的迭代更新,以期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化工行业是中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较大的领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行业之一。在中国双碳气候目标的背景下,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碳压力。因此,文章分析了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及化工行业减碳的可行性及前景,探索碳中和背景下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钢铁行业是能耗大户,同时也是碳排放大户。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作为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钢铁行业落实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是国家完成双碳目标的有力支撑,更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应积极谋划,提早布局,通过降低需求、加大废钢资源利用、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物流、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等方式全方位实现降碳。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是主战场,火电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火电企业率先纳入。碳约束时代来临,火电企业进入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时代,必须加强碳资产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具有灵活、安全、清洁、低碳等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可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进口规模大、气电经济性差、储气调峰能力不足、清洁低碳转型难度大等诸多挑战。建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继续加大对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构建稳定、多元、有弹性、韧性强的进口天然气供应体系,完善多能协同共保机制;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以减污降碳协同替代、支撑新能源规模发展、最终实现集中式利用深度降碳为路径,分阶段优化完善天然气利用政策体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健全天然气应急调峰体系,完善促进灵活电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甲烷排放管控,推进油气生产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21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不可再生资源占比达到56%,较上年降低0.9%,表明除煤炭外的能源在境内能源产业结构中占据非主导地位。“十四五”是中国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未来要从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变成碳排放和碳减排相对均衡的国家。实现向煤炭能源转型,“双碳”是必然趋势,这些举措离不开资金支持。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剖析了中国煤炭能源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金融政策支撑下煤炭能源转型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