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军  张文忠 《科技和产业》2020,20(10):127-130
在职业人才培养改革进入不断深化的阶段下,高职院校如何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互惠共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高职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对目前高职产业学院现行问题的剖析,以协同创新视角提出了产业学院组织效能提升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产业学院实现协同创新的建设路径,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贸易模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台湾1993~2010年的贸易数据对台海两岸信息通信科技(ICT)制造业最终产品和零部件贸易模式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显示: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贸易模式逐步从20世纪90年代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为21世纪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一点在零部件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最终产品还是零部件,台海两岸ICT产品产业内贸易都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零部件产业内贸易中垂直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最终产品;进一步分析ICT产品垂直产业内贸易中台湾的相对技术优势发现,无论是在最终产品还是零部件垂直产业内贸易中,台湾对大陆出口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均占据优势份额且呈迅速上涨趋势。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检验表明,两岸ICT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由驱动ICT全球性生产网络发展的垂直专业分工链条的分解所导致,而ICT最终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由市场规模等需求性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朱军  张文忠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86-190
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和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环境,职业院校需要在人才交付的及时性与质量上全面提升,解决“准确培养产业急需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难点问题。基于前置仓理念,产业学院通过“复制”其合作企业从而打造企业同频式顶岗实训学习,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更熟练地运用最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技能的培养规律与产教融合的本质属性,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演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产教、专创”双融合,打造基于“专业+创新创业+产业”的育人模式,是培养新商科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认为基于“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深化课程及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半导体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产业创新人才提出重大需求。传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无论是人才培养的规模还是结构都不能适应半导体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学、教、研、产的统一体,在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构建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政府、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四方协同的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宁 《黑河学刊》2010,(5):102-103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由学院单方负责教育教学管理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学院与企业签订用人“订单”,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分工协作,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院和订单企业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质量检验合格后直接就业,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对接。  相似文献   

7.
《华东经济管理》2014,(3):F0004-F0004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作为“数字科技园”的运作主体,由宁波经济技术肝发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信息产业局二方合资成立,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色,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信息产业局、中科院合作共建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歼发三位一体的“数字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8.
“订单式”培养是一种适应企业需求,促进教、学、产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及成功之路,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欢迎.本文结合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探索会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方案,以期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雨润集团为依托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大力发展“新工科”教育,对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武汉大学土木类和水利类专业为例,探讨了新时期水利土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水土交融”为理念构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学生教育和培养全过程。文章探索了“教学-竞赛-科研-实践”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的有效贯通,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四川省L市X职业技术学院实证数据,探讨“三教”协同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首先,分析研究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突出了“三教”协同背景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欧盟等案例,为继续教育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其次,深入探讨四川省L市X职业技术学院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实践及成效,如在内部治理改革、跨界协同创新、多元化实训模式、市场化运作策略、国际化合作拓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为相关高校探索“三教”协同下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工作,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创建创业型学院的战略目标,创新"科技强校,产业兴校"的发展战略,以提升科技产业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科技产业平台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把科技产业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师成长、专业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开创学院科技产业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下,职业技术院校应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优化师资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以“群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设“名师工作室”,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教科研交流等方式充分挖掘“名师”潜力,发挥名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加快了人才强校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是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融为一体,是教育与社会的紧密合作,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产业链,合理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最终实现互惠共赢,协同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文章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并以首批国家试点学院——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为例,详细阐述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东亚ICT产业生产网络的构建与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从“雁行模式”奠定良好基础、客观因素的促进、政策层面的转变、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五个方面阐述东亚生产网络形成的原因,分析东亚ICT产品内贸易影响因素为规模经济、要素差异、地理距离、资本技术差异、外商投资差额、国家平均关税水平等,并从技术效应、就业效应、产业转移效应、要素流动效应等方面对中国ICT产品内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从企业人才的特殊性探究企业员工培训创新发展的路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传统的培训人员管理模式,以计划或战略施予所有人员的特点,这种培训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培养人才的需求。本文基于“一人一策”人才培养模式,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崇左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人才管理现状为例,从企业人才的特殊性探究企业员工培训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创意经济崛起背景下天津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天津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性,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启示.通过对创意产业人才进行界定.引入了胜任力模型分析了创意产业人才普遍具有的能力素质。指出应从政府、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四个层面搭建官产学研联盟平台,提出了基于官产学研联盟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就业压力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与企业联合,积极探索和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文章以九江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经过实地调研,对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相应的办学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胡铁  宋梅 《中国集体经济》2014,(25):144-145
如何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许多职业院校共同的课题。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基于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良好契机,依托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结合其他职教集团相关经验,逐步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构建具有活力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又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发现,具有多主体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既不同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架构应以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导,包括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研发模式、产业化、创新文化、国际合作、评价体系等八个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推动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始终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己任的郑州高新区,深刻把握国家级科技园区新一轮创业路线图计划,着力探索创新与创业的“个性化实践”,从高科技领域领军型人才培养入手,全面激活郑州高新区科技创业与高端项目再创业的需求,开展了一场“高科技产业发展核心产业链”的主流实践,以更新观念、开辟内涵、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推动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力”、“扩张力”、“凝聚力”,驱动全区各项事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