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紧凑型牵引交流器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中降压变流的功能。其不仅能够为轨道交通提供电能,还能够对电网实现车辆再生制动能量的回馈,使直流供电电压能够稳定。本文首先,对紧凑型牵引变流器优势进行了分析;之后,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变流器的方案,寻找最优方案;通过实验对此方案性能进行验证,最后验证此变流器的动态及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阶段,隧道交通工程的设计工作逐渐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对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可推广应用途径展开论述。结合工程实践,对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进行了实际工作的回顾,对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应用情况、产生的问题等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也为未来的轨道交通工程领域中的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投资回收期长、总投资额庞大、所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低而正外部效应高的特点。为此,有效拓宽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渠道、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就成了摆在厦门市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其他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实例,对各类融资渠道加以比较,进而提出拓宽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渠道的若干建议。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建议在厦门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融资采用"股权+债权+股票资本市场"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4.
按照山东省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政策,建立新增风光电配储能、火电机组配储能以及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3种类型储能电站典型模型,并对其盈利模式进行详细论证。结果显示:光伏电站建设储能系统将导致系统收益率下降1.83%~3.66%;火电厂建设电储能调峰电站效益较好,系统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16.85%~21.14%,其租赁价格与光伏电站自建储能系统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收益较差,需要进一步挖掘储能电站调频价值、峰谷套利等,优化项目商业模式,提高项目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日益短缺、环境压力也不断加大,从而使当前电网运行安全和电力系统运行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样的现状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了。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电网更加智慧,以便应对可再生资源入网和分布式发电对电网安全的冲击满足为实时电力平衡提供服务平台的要求。本文就从智能电网的内涵、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和电力市场发展前景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对电力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整,国家电力公司的经营战略由电源开发转向了电网的经营建设。国家计委已明确,除直接为电源服务的重要调峰、调频电站、大型坑口电站、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及高科技、清洁煤发电、环保项目外,常规火电项目今后不再开工。在火电建设市场严重萎缩的同时,电厂单机容量还在不断提高,市场动作愈益规范,竞争愈益激烈,这对电建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家电力公司第二步改革的推进,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自律服务的新型电力管理体制已经建立,行业行政管理体…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和在建规模持续增长,轨道交通产业逐渐壮大成熟。以济南为代表的城市,正处在轨道交通建设密集期,迫切需要利用后发优势和建设发展机遇,促进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针对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基于SWOTCLPV模型分析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及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济南需要不断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链附加值,全面探索面向未来的轨道产业布局,打造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新业态,吸引人才聚集,注重创新资源整合,提升济南轨道交通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近期,国务院又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达8820.03亿元。在早些时候召开的2009北京同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上,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500公里,投资规模达9937.3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近万亿元的商机,备受海内外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的青睐,纷纷抢占市场份额。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自主产权技术取得的进步,也获得了国际认可,轨道交通设备进驻海外市场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9.
新电改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电网是未来发展方向,也将储能问题再次拉入公众视野。2015年4月9日,欧洲首座并网混合飞轮储能电站项目宣布即将开建,这标志着这种纯机械、清洁、环保的储能技术正进入大规模实践阶段。储能技术常常被看做是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上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大都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李艳 《宁波经济》2023,(6):46-47
<正>“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步入了大发展时期。随着市域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大建设、大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轨道交通行业运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各类行业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存在教学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实训场地与工作场景、培养内容与岗位标准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质量不高。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供需失衡成为制约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已经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产业是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市场地位,既关系到城市自身交通建设能力,更影响着城市综合实力发展水平。文章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无锡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推进无锡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和对策建议,以促进无锡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无锡立体交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构建碳新兴业务体系、发掘碳资产的业务潜力与市场开拓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举措。本文从碳资产、碳管理、碳业务等概念入手,构建碳新兴业务体系,明确碳新兴业务体系的内涵、业务类型、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和重点,并以电网企业为例提出碳新兴业务发展策略与重点举措,为能源电力企业构建碳新兴业务体系、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在逐渐增加,汽车数量也在迅速递增,导致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能够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我国多个地区都在逐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在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政府担负的资金压力较大,为了更好地缓解大范围轨道交通建设压力,可以采取融资模式。PPP融资是科学化的融资模式,能够全面缓解轨道交通建设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也具有相应的经济风险。所以当前要对PPP融资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经济风险进行分析,拟定相应的规避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和能源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电力市场"进场"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电网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清洁能源开  相似文献   

15.
“双碳”议题下深圳新能源产业大有作为。将推动传统能源比重不断下降和新能源比重不断上升,利用以风电、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自主生产的清洁电力,以及氢能和燃料电池,使其逐步演变为主体能源,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将依托数字科技、金融、市场和制度优势,发展清洁电力、氢能、燃料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将提高发展新能源的思想认识,打造新能源发展先行示范区,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湾区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制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重庆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中,缺乏合理的运行评价体系,不能定性和定量地对其运行进行评价。对此,在对重庆轨道交通运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和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对目前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提出建议,对未来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储能系统通过一定介质存储电能,在需要时将所存能量释放发电。发展电力储能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常规电力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以及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记者: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储能技术将会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体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李云峰: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电池储能技术,通过遍布电网的储能节点,智能电网可以对能源进行更有效的调度,使得整个电网的能源效率得到提高。过去,电网一般都基于大型集中式电站,通过已有的输配电...  相似文献   

19.
<正>“双碳”目标下,储能是电力能源消纳的必要手段。特别是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我国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基础设施的维护需求也逐渐扩大.智能化的维护能够对轨道交通设施进行检测、预测和评估,并按照需求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减低设施的故障率,保障设施的良好运行.文章简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的现状,介绍了智能维护系统,并提出了几种帮助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智能维护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