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区域油气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东盟地区及大洋洲地区,以天然气为主。已发现油气资源主要位于南海、印度尼西亚周边海域以及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域。近年来,东盟地区油气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大洋洲地区油气储量分别保持稳中略升、稳中略减态势,预计未来这两个地区的油气储量将呈递减趋势。预计2022-2030年东盟地区石油产量将继续下滑,大洋洲地区先降后升;东盟地区天然气产量小幅下降,大洋洲先抑后扬。以国际石油公司为主的外国公司在RCEP区域油气上游领域的参与程度较高,部分国际石油公司在一些资源国占主导地位。RCEP区域炼油工业发展不平衡,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炼油工业发达,其他国家炼油工业大多发展缓慢,炼油设施陈旧老化。长期看,东盟多国都有炼油设施技术升级改造以及新建炼厂需求,该地区炼油工业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大洋洲地区炼油工业难有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田景惠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4):70-75,112
2012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增速总体回落,其中汽油、煤油保持较快增长,而柴油消费同比仅增长1%;受经济结构调整和用油结构变化影响,消费柴汽比下降至1.97;以燃气为主的替代燃料发展迅速,但总量较小;国内炼油能力稳步提高,炼厂开工率小幅降低;石油产品消费税新政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但执行力度尚待观察。2013年,预计国内经济形势略好于2012年,成品油需求量将同比增长5%;替代燃料保持较快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小;国内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4500万吨,使得全国炼油能力突破5亿吨/年,市场供需保持宽平衡。海南、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已具备供应高标准汽柴油能力的省市,可能先行推出本地的油品质量升级计划。  相似文献   

3.
越南炼油工业快速发展,成品油供应能力不断增强,未来几年,越南成品油将供过于求,富余的成品油或将出口。2009年2月,越南1号炼油厂投产后,结束了成品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对越南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并将影响周边国家的成品油市场。成品油供需基本平衡2011年,越南石油消费量约为1650万吨,石油产量为1590万吨,石油供需基本平衡。在原油加工能力为700万吨/年的1号炼油厂投产之前,越南仅有PVOIL在头顿市附近有一家于2004年投产的加工能力27万吨/年的凝析油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品油市场由供应紧张转变为供应宽裕。预计随着国内新建炼厂的陆续投产,供过于求的趋势仍将延续,寻找外部市场将成为国内生产者实现产销平衡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快速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应眼光向外,关注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预计未来亚太地区油品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趋缓;区内炼油能力过剩突出,炼厂开工率将大幅降低;区域成品油贸易仍将保持活跃,但进出口总量将减少;各经济体的市场化政策对成品油贸易有显著影响。分析认为,为实现均衡生产和保障产销衔接,中国石油企业未来可能需要与国外市场进行品种互换,或向周边市场出口。面对价格竞争压力,目前中国石油企业最切实的做法是提升运营水平,降低炼化、销售和物流的成本,同时加强服务管理,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尽快找到非价格竞争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2009年增幅达到历史高点后,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增速明显放缓。预计在2015-2017年间,亚太和中东地区会迎来新一轮炼油能力扩建浪潮。亚太地区不仅原油蒸馏能力激增,同时二次深加工转换能力也在大幅提高,并较原油蒸馏能力增速更快。亚太地区的运输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煤将面临过剩。迄今为止,中国和印度大部分的炼油规划项目并没有被取消,但日本、中国等部分国家与地区有关闭炼厂的计划。如果出口型炼厂还能继续拓展市场,预计未来亚太炼厂利用率将会回升。预计亚太地区在未来仍将是液化石油气(LPG)、石脑油、燃料油、沥青、石油焦等石化产品的净进口地区,同时成为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在内的交通燃料的净出口地区。该地区交通燃料出口国家的炼油商不仅要争夺本土的市场份额,还要争夺国际市场的份额。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越南、澳大利亚、菲律宾的油品贸易未来会发生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增速、人口变化、汽车保有量增长、百公里油耗下降,以及客货运输等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中国汽油、柴油、煤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350万吨、17900万吨和2500万吨.根据炼油能力规划,届时中国的汽油、柴油、煤油产量预计可分别达到8950万吨、18200万吨和2600万吨.2010-2015年,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将由目前的有少量缺口转为基本平衡.但由于亚太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炼油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且日、韩油品质量标准较高,未来其成品油出口到中国的竞争力将会增强.未来中国将对东北亚成品油供需的增长起主导作用;中国成品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将对地区供需起到稳定作用;逐步放开的中国成品油市场将对东北亚地区成品油期货市场的建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煜 《中国石化》2002,(9):18-19
当前,全球炼油行业面对的挑战主要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毛利空间变小,二是环保压力很大。致使许多炼厂出现亏损,甚至破产,因此普遍重视资源的优化。亚太地区炼油毛利一直低于欧美,但2000年以后,差距增大。由于近几年亚洲炼油能力增加较多,2001年亚太地区炼厂平均开工率只有80.9%,而同期北美炼油厂为85.4%,西欧炼厂平均为83.3%。再加上亚洲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价格高于欧美,因此亚太炼厂的毛利远低于欧美炼厂,2001年三季度以后已低于2美元/桶。国内炼油行业随着原油和成品油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联动,毛利…  相似文献   

8.
世界炼油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炼油能力平缓增长,比2007年增长0.3%,达到42.8亿吨/年;炼厂规模继续扩大,平均规模提高到653万吨;炼厂深度加工能力增长迅速,加氢处理能力占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1997年的35%增至2008年的51.9%;炼油装置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利用率明显下降。同时,经济减速导致油品需求出现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供需依然不平衡。炼油毛利在持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后转而下行,炼油工业持续数年的景气高峰期结束。政府对可替代燃料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威胁到全球炼油项目的投资前景,预计2015年全球油品生产能力可能将低于需求。各国对清洁燃料的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导致炼油行业整体灵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略好于2012年,但回升幅度非常有限,预计GDP同比增长8.0%。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2.65亿吨,同比增速为5.6%,其中汽油需求同比增速回落至5.8%,柴油需求增速回升至5.1%,煤油需求增长8.4%。2013年替代燃料量将达到1120万吨,同比增长13%,但占成品油需求量的比例仍将在5%以内,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2013年国内主营炼厂一次加工能力将出现近5年来的最大增量,按发改委统计口径(含主营炼厂和部分地炼)的炼油能力将突破5亿吨/年,国内成品油产量预计达到2.68亿吨,高于需求量约300万吨,市场供需保持宽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加约4.9%;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67亿吨,同比增长5.6%.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车用柴油质量开始全面向国Ⅲ标准升级;主要炼油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厂挖潜技术改造、环保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2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65亿吨,增幅为4%左右;2013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我国成品油需求整体温和增长,但增长重心明显向汽油方向倾斜,成品油产量增长较快,国内资源整体富余。展望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将更为稳定,国内经济仍然以稳为主,但不乏结构性亮点。成品油需求也将继续平稳增长。但汽车市场政策压力渐显,汽油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柴油需求则在工业、农业周期特点的带动下有所好转,综合汽柴煤三大类成品油的需求情况,预计2014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有望达到2.72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由于2014年国内新增炼油能力较多,国内成品油供求关系相对宽松,预计全年成品油产量将达到2.88亿吨,需要通过出口和调整炼厂生产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炼厂加工深度不高、二次加工能力偏低,油品生产结构中燃料油比例偏高、汽柴油比例偏低,油品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平衡;同时,炼油工业布局不合理,小型炼厂数量众多。近十年来,俄政府高度重视炼油行业的发展并采取多项举措鼓励炼油企业加大对炼油装置改造和扩建的投资:一是以高标号油品标准和炼油改造规划力促炼厂升级改造;二是改革成品油出口税率,调整油品出口结构;三是对不同标准的油品征收不同的消费税。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俄罗斯炼油行业升级改造的投资不断增加,油品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3年经济大环境的疲软,造成了行业陷入被动局面,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终端需求持续低迷,炼油企业盈利空间大幅缩减。在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后,成品油的调整基本实现市场化,产能增加资源供应充裕,油荒不见踪迹,但汽增柴降局面加剧。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仍保持低位,抑制成品油需求量的涨幅,但仍预计成品油全年需求量接近3亿吨。随着国内炼油能力的不断扩张,整体成品油供需保持宽平衡状态。成品油在新机制下仍将保持震荡格局,但油品升级加价政策将全面提高成品油的调价基准。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受经济低迷及核电站重启影响,日本石油需求量进一步萎缩,炼厂加工量和原油进口量都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经济增长和低油价的驱动下,印度石油需求量大幅攀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印度油品出口量有所下滑.韩国的石油需求量和原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较高的炼油毛利支撑韩国炼油商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并不断扩大油品出口,使韩国超越印度成为亚洲最大的油品出口国.日本炼油能力萎缩和印度油品出口削减为中国扩大成品油出口提供了契机;日本、印度两国规范炼油业、取消行业补贴等举措以及韩国炼油商极其灵活的经营策略都为中国炼油业和炼油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23年,中国炼油产能再创新高,炼厂开工率回升,成品油产量大幅增长;成品油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不同品种恢复节奏存在差异,航空煤油消费明显恢复;成品油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供需差量扩大;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宽幅震荡背景下,成品油批发价格小幅增长;成品油商业库存“汽跌柴涨”,油库建设需求旺盛;成品油进口大幅下降,俄罗斯成为中国成品油进口主要来源国,成品油出口量继续增加,主要出口至新加坡;多项市场专项整治方案出台,规范成品油市场运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成品油市场监管仍将持续完善,炼油行业将继续扩能,成品油产量将继续增长,成品油消费将回归低速增长通道,国际原油价格将宽幅震荡加剧成品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12年底,加拿大共有17座炼厂(不包括油砂改质厂),总炼油能力为197.5万桶/日,形成了以埃德蒙顿、蒙特利尔和萨尼亚为中心的三大炼油基地。炼厂从经济角度考虑,仍保持加工部分进口原油。油砂改质是改善油砂沥青运输性能和产品品质的主要手段,油砂改质厂已成为加拿大油砂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的重要配套设施,未来仍将与油砂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配套规划建设。未来加拿大国内的炼油能力预计不会有较大增加,加拿大政府和企业正在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出口通道,可为中国的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提供补充。中国在加拿大直接投资油砂上游资产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油砂沥青加工和改质技术的研发,为将来大规模进口加拿大油砂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炼油能力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20%。截至2012年,美国运营中的炼厂共有134座,总计加工能力8.37亿吨/年。虽然近年来美国炼厂数量下降,但总炼油能力并未下降,其中前10家公司的加工能力占总能力的70%。美国炼油行业注重炼化一体化发展,超过半数的炼厂具有化工品生产能力。近年来,在美国炼厂的原油供应中,本土轻质原油取代了部分进口原油;在美洲主要原油供应国中,加拿大对美原油出口量逐年上升。2011年,美国成品油净出口量达到877万吨,自1949年以来首次由石油产品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成品油生产比例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汽油比例下降,柴油比例上升。得益于大量的国内自产原油、丰富的加拿大进口原油以及廉价的天然气供应,美国炼油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将延续此前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优势并拓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家欢 《国际石油经济》2004,12(5):23-26,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炼油工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已成为炼油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随着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化工原料需求的增长超过油品需求的增长速度,汽车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均对油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油品与化工原料在数量平衡、质量兼顾、成本变化、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将逐渐显现且日益突出。从我国炼油业的实际出发,保障交通运输和国防用油是首要目标,化工原料油只能有限增长,各类炼厂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石油化工发展不能受炼厂的制约,需要通过进口裂解原料、走出国门在资源地建厂等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炼油业布局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都是石油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两国在地理环境、炼油发展进程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美国炼油能力集中的地区至少有自产原油和进口原油两种来源,原油资源、目标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美国大型炼厂布局的主要因素。在美国交通运输不便利、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小型炼厂比例较高;在原油产量较高的地区,小型炼厂数量也较多,但小型炼厂一直是炼油结构调整过程中关停的主要对象,而规模较大的炼厂主要集中在大型国际石油公司手中。分析美国炼油业的发展过程和炼油业布局的特点,对中国今后炼油业的发展和布局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市场、资源和运输应是中国炼油布局结构调整首先考虑的因素;炼油布局应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小炼厂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但同时也将是炼油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