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是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以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地方工科院校的根本使命。文章从对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出发,提出注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在对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关联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求用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背景下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要使思政教育覆盖教育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由全体教职工乃至社会全员和各学科课程共同承担思政教育的历史使命。心理育人应结合思政育人,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在对教材关联内容的补充和优化中,将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教育方式上也要进行创新,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方式方法,构建集认知、体验与行为参与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育心和育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工程成本会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实施中,存在专业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效果不显著以及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等问题。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为此,文章以广东省X职业学院为例,构建了三课堂三线齐发的教学模式,全面协同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教师和教学管理教师等多方力量,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该模式旨在提升“工程成本会计”课程的育人成效,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以期为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础会计”课程着力于传授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思政观点的深度挖掘,有助于为会计产业后续课程的技能学习和思政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认识、开拓其视野、提升其信息素养的重要举措。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的育人挑战和机遇。文章旨在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基础会计”课程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并对“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可通过思政理论课程增强工程创新人才的理想认同和道路自信、通识教育课程提升人文素养和复合能力、专业教育课程滋养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实践教育课程培养责任意识和创新人格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理念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日常生活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文从建立长效沟通垂直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建立联动的考核标准等方面,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分析目前地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存在着育人功能发挥不够、体系不完善、重经济资助轻心理帮扶、重权利享有轻责任承担、重政策落实轻过程监控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二是全方位构建以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为核心的资助育人体系;三是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分析目前地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存在着育人功能发挥不够、体系不完善、重经济资助轻心理帮扶、重权利享有轻责任承担、重政策落实轻过程监控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二是全方位构建以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为核心的资助育人体系;三是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舒琳 《重庆与世界》2011,28(3):79-81
在分析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结合工程英语专业的改革实践对创新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舒琳 《重庆与世界》2011,(5):79-81,85
在分析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结合工程英语专业的改革实践对创新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于涛  曹琦 《改革与开放》2022,(16):31-36
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效性,前提在确立符合时代、地域特征和校本人才培养特色的劳动育人目标,关键在拓展“劳动+”的实施路径,重点在搭建动手实操的实践平台,载体在设置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江苏省G高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五维一体”劳动育人目标指导下拓展实施路径、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构建“五维一体”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地方本科院校正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迈进,而引领转型、促进发展的动力则是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决定了大学的文化育人性质,其育人路径是一个多维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基于某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将探索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指出在全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文化过程中,地方高校要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大学精神,努力构建集服务文化、公寓文化、学术文化、体育文化、产业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高等医学院校是向社会输送医学人才的主要基地,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学历水平稳步提升。研究生是医疗人才的重要来源,提升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当前,医学院校呈现研究生学业压力大思政活动参与度低、导师学术水平高但思政水平提升空间大的特点。学校亟须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B中医药大学S学院依托中医药特色,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双螺旋计划”特色思政品牌活动,以沙龙与实践、导师与朋辈互动为路径,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提升了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政活动参与度与思政教育水平,以期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6.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学生党支部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XX大学XX学生党支部,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生源特点,探索形成"三个一"的教育培养新模式,提升了基层党支部党建质量水平,增强党建育人效果,提供了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7.
以公益社团为载体的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公益性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们作奉献、受教育、长才干,公益实践活动成为“实践育人”理念的良好载体。文章基于对“实践育人”基本内涵的理解和学习,对以公益性社团为载体的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作了一些探索,以期更好地发挥公益性社团在大学生“实践育人”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出发,分析了地方院校新办法学专业的特点,从设立法律实验室的角度,对地方工科院校新办法律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设立法律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对思政工作“如何培养人”提出了新要求,也必将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大思政课”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平台。文章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挑战为切入点,旨在探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路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姚武 《老区建设》2023,(2):68-73
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专业融合、文理渗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文科类专业建设的重要主题。以邵阳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亟须改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需要探索、知识技能融通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跟进;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要坚持“产教融合”,根据“产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还要探索“专业及学科融合”,建设“融通型师资队伍”,促进专业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