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村经济》2021,(9):135-144
基于家长同群效应视角,本文研究了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家长具有提高子女学业成绩的强烈动机,在由家长构成的社会网络中,家长之间可能互为参照,因此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相互影响。子女随迁入学有助于重构农村家长的参照对象,从而影响其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sobel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结构方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农村家庭相比,随迁家庭面临的教育竞争更加激烈,主要表现为所在班级的其他家庭期望子女接受的教育程度更高,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对随迁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最终有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研究表明,在随迁入学对农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总效应中,14%~32%经由家长的同群效应(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渠道驱动。  相似文献   

3.
贾晋  温虎  张齐圣 《农村经济》2022,(9):98-106
在“双碳”政策调控约束和“双循环”农村消费市场激励的背景下,农村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成为减碳政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正规信贷对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正规信贷在总体上促进了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正规信贷通过提升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抑或通过改善消费结构降低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正规信贷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结构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特征。积极发挥正规信贷的调控作用,着力降低整个生产周期的碳消耗,引导家庭向绿色消费模式转变将是应对当前环境压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家庭农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利用全国主要省份1742个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降低家庭农场务农人数比重,促进家庭农场劳动力转移;使用电脑上网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使用手机上网可以显著地促进家庭农场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目前没有使用手机上网的家庭农场如果开始使用手机上网,其非农就业人数比重提高幅度更大;只有同时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对自主创业的正向效应才是显著的。因此,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鼓励上网方式多元化以及对有需要的家庭农场给予购置互联网设备补贴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劳动者的群体决策特征探讨农民工过度劳动问题,可以为缓解过度劳动创设有效政策干预提供参考。本文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同群效应角度研究农民工过度劳动行为的群体特征和作用机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发现,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同区县农民工过度劳动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工个体过度劳动的概率显著增加0.73个百分点。机制分析发现,同群农民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社会模仿以及形成的收入渴求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男性且低学历农民工的过度劳动行为具有更强的导向效应。本文研究证实了过度劳动行为决策的群体性特征,利用同群效应可以实现劳动力市场治理效果的延展性。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存在复杂的联系。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2019年两期调查数据,采用OLS、2SLS和中介效应方法,探讨了持有金融资产对农村家庭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与机制。研究发现,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显著提升了农村家庭消费水平,加大农村家庭在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教育等发展型消费方面的支出。机制分析表明,持有风险金融资产通过金融财产性收入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农村家庭消费。以金融理财产品为例,进一步探究农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影响因素,较城镇家庭,农村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可能性低,没有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购买、受投资门槛限制是影响农村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持续提高农村家庭金融素养,引导农村家庭适度参与风险金融市场,从而更好地优化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将家庭类型、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户籍、组织差异和职业差异六个因素与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进行交叉分析,对六种家庭特征对家庭消费支出水平影响效果进行定性分析,得到六种家庭特征对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交叉关系,发现家庭人均年收入、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户籍、子女数量、组织差异和职业差异等都与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有显著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农村流通体系的分析,认为制约农村消费的原因主要是流通体系不健全,只有解决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才能改变农民的消费方式和提高农民的福利。  相似文献   

9.
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农村电网改造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消费环境制约着农村居民的消费,以农村电网改造为例,可以看出改造农村电网工程可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外部性、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应着力改善消费软硬件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金融资产、住房和非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实证表明:收入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金融资产、住房资产和非住房资产,但非住房资产对消费有负的显著影响;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金融资产和社保金融资产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资产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非耐用品;户主年龄特征、家庭所处地区以及家庭收入高低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差异性有一定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渐进倍差法、PSM-DID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家庭金融资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增强社会信任程度促进农村家庭选择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原本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促进这类家庭的生计策略向非农化转变;对于原本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不仅促进这类家庭继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还可以增大其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对于原本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会强化这类家庭继续采取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会显著提升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数字支付和数字借贷对农村家庭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做好农村家庭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农村家庭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使用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通过促进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和创业水平、提升农村家庭的金融素养和保险参与间接降低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而通过增加农村家庭的相对收入和净资产,直接降低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边际效应在不同特征的家庭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且不同数字金融使用类型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借贷反而提高了农村家庭发生财务脆弱的概率。因此,应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结合农村地方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数字金融,同时加强对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为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在众多领域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居民消费在国民消费中占比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正逐渐提高,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研究互联网效应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效应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家电下乡是中央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家电下乡的背景及状况出发,深入探讨家电下乡对农村消费意识、消费结构、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就如何以家电下乡为契机培育合理的农村消费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林牧渔等不同性质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检验互联网使用对正规信贷部门、非正规信贷部门的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获得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促使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借贷行为及信贷需求分别提高了25.69%和18.94%,对非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行为及信贷需求不产生影响。(2)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的金融素养,促使农户开通“电子银行”的行为提高了7.14%,这两种行为显著促进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及信贷需求。(3)进一步分析显示,互联网有助于提高林农及高森林覆盖率地区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对非林业生产户及低森林覆盖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的影响则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借助互联网发展降低信贷成本,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加强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的使用率;继续推动落后林区、通信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缓解林农信贷约束的同...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加深了市场竞争程度。本文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基于2008—2019年273家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本文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从整体上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通过直接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且部分中介效应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大于直接效应对风险的影响;(2)从作用机制来看,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商业银行在负债端、资产端和中间业务端展开激烈竞争,并通过付息成本、贷款结构和多元化收入三个中介渠道影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具体来看,互联网金融通过增加付息成本和缩窄多元化收入的途径增大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但互联网金融也促进贷款结构优化进而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建材下乡政策下不同补贴方案的效应,测算农村家庭住房的消费需求,本文结合微观调查截面数据与宏观统计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两阶段模型对是否建房的逆米尔斯比率和住房消费需求量进行联合建模,估计农村家庭建房消费意愿支出额。在此基础上,构造住房消费意愿指数和支付能力指数。重点分析农村家庭住房消费需求决策的影响因素、消费意愿以及支付能力的变化,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建材下乡政策方案和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互联网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的数据,运用工具变量(IV)法实证研究了农村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学业表现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本文按照“要求”和“反应性”两个维度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专制型、权威型、溺爱型和忽视型。研究发现,(1)农村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呈倒U型,其阈值为平均每天使用1小时,农村青少年长时间使用互联网通过“时间挤压效应”“健康损失效应”等途径恶化其学业表现;(2)相较于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其他三种教养方式都可以正向调节学生互联网使用时间和学业表现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权威型的调节效果最为明显,溺爱型次之,而专制型相对较弱。因此,净化网络环境、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对子女的关心程度等都有利于积极引导农村青少年合理使用互联网,避免产生“过犹不及”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危机的远去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河南省农村经济开始复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消费者占河南省消费者的大多数,在社会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研究后金融危机新形势下农村家庭消费市场的现状及特征,以期为政府和商家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些许建议,为河南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