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基于人口经济学的文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面对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系统因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的依存度下降,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弱,而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却愈演愈烈.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城市化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是导致气候变化更为关键的因素.多因素交织叠加,导致人口变动产生的气候效应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更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达74万亿,同时在社会经济活动当中,因为不同类型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复杂的经济关系体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超过了人类大脑可以分析和理解的范围。因此我们需要对当代先进的统计技术加以有效应用,来对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在我国最近几年的统计学发展过程中,数据挖掘技术慢慢发展成为了经济统计和分析的全新形式,在社会的统计活动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戴海龙  赵慧娟  蒙渊 《中国市场》2011,(52):105-108,114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会引起降水、温度等气候因子的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等问题。气候变化必将对生计即人们使用的资源和谋生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生计内容引入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利用西吉县近五十年的气候数据、100多户问卷调查数据以及区域相关资料,研究过去及目前气候变化对西吉县农户生计的影响,探讨气候变化下西吉县农户生计在可持续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户如何实时调整生计以应对气候变化,最大限度的实现其生计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问题正日益影响人类的生活、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是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面临着减排的巨大压力,亟待寻求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本文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探讨,提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议,旨在构建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聂佳慧 《消费导刊》2009,(20):60-60
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在我国正式施行,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图就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对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利影响因素,我们应该继续给予支持;对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不利影响因素,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凌明泉 《中国市场》2012,(22):125-126
在当前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背景下,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创低碳经济时代,是人类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把握与抉择。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原有传统积极增长模式,大力发展我国低碳节能技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同时制定严格的低碳法律法规,树立全民低碳意识,最终使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旭景 《中国市场》2024,(6):13-15+182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风险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气候变化与公司金融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重要的学术前沿。文章首先从我国气候金融相关政策体系研究发展现状、金融工具与气候风险管理、资本市场效率与气候变化、短期行为与企业排放及行为金融学与气候金融研究五个方面进行最新文献梳理。其次,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气候金融相关研究的汇总与分析,文章指出了气候金融相关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最后,归纳了气候金融研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对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无疑是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本文对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概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所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皓 《消费导刊》2011,(7):37-37
当前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加剧而面临着重大挑战,并且气候的加速变暖正在严重影响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针对气候变化问题而越发被国际社会重视的低碳经济在未来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陈淑梅 《现代商业》2012,(14):36-37
目前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低碳经济无疑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从低碳经济的概念着手,对低碳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及构建进行了细致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新一轮人类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全面反思,同时表现出各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态度。2009年11月25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我国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航空活动的发展,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航空活动中的排放物和衍生物对全球大气层尤其是巡航高度层的大气成分和大气运动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综合介绍了航空活动对气候的具体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对相应的技术改进和政策支持手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球环境却越来越恶劣,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地球环境的关注,主张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因此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理念。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将明确低碳经济的内涵,分析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以及探究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挑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向选择。低碳经济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就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从长远看有利于是实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中短期看则可能要付出一定代价。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而且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低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模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找到最适合的经济发展路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从内求外需两方面说明中国走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目前最关切、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设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的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技术、制度和策略等角度,深入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区域经济发展可把握的机遇和将面临的挑战,希望能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孟才  刘阳 《中国市场》2013,(48):71-72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和挑战。本文阐述低碳经济这种发展模式以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并描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210-211
适宜、稳定的气候是人类在地球上得以生息繁衍的必要条件。近200多年来,人类的某些活动导致了地球气候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非自然的变化,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性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在国际上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在国内则需要强化区域的合作。本文从立法,组织建设、机制建设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合作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为,气候的变化严重影响了水文与水资源系统,将对人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大幅提升,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力求从要素投入和生产效率两方面,剖析郑州与武汉两省会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差别的原因,分析要素投入和生产效率的差异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选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两省会在经济增长中的差异,发现郑州同武汉相比,一直未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提出郑州应加大在资本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投入,保持经济发展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