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励和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坚 《价格月刊》2008,(5):9-12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这两个约束性指标,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全局,需要在财政政策上给予支持。笔者从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出发,分析了财政政策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提出了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供暖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消耗的基础上的,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影响也越来越大,节能减排也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加强对城市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当前供热企业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企业节能减排问题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华 《现代商业》2011,(8):36+35
节能减排作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依赖,必须寻求科学的实施路径,其中政府的科学调控和企业的理性行为都至关重要。文章简要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节能减排的现状,并阐述了在以节能减排推进经济区建设中,政府和企业各自应履行的职能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商》2015,(12)
节能减排在最近几年越发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正不断将资金投放到节能减排中,但其成效却不显著。本文选用东中西三个地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数据,研究专项资金投入对其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在不同地区,其显著性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相比非东部地区而言,其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快,环境承载的压力不断加大,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主体,无论是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政府的促进力、市场激励力,还是公众需求的拉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影响企业的行为,只能成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外部动力,最终还需要企业自身的实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文从甘肃省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出发,提出必须在企业内部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清洁市场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蒋璐  张涵宇  卢沁 《现代商业》2014,(23):75-76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资金的投入,然而对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情况却普遍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本文介绍节能减排投入与社会绩效评价的关系,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考核企业在节能减排投入过程中对于自身绩效以及对于外在环境、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邯郸矿业集团公司作为省政府节能减排"双三十"重点企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把节能减排当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履行社会职责,积极打造绿色企业,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前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和目标。并提早谋划,研究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基于规制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应用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分别运用庇古税、节能减排补贴两种环境规制工具,结合消费者的绿色购买偏好,建立对称信息下政府与两个厂商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通过分析表明,随着庇古税税率的提高,普通产品的产量降低,价格提高,低碳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均提高;低碳产品的生产厂商节能减排量提高,利润增加;低碳产品购买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普通产品生产厂商利润降低,促进社会生产活动向低碳产品转移。随着节能减排补贴的适当提高,普通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均降低,低碳产品的产量增加。当政府仅出于对节能减排量的考虑时,应优先选择庇古税。政府在应用这两种环境规制工具时,应注意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调节政府、厂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绿色税收是政府促进节能减排有效的政策手段。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正由"十一五"的蓬勃开展逐步向"十二五"纵深发展过渡之际,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对节能减排的政策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开拓出节能减排中绿色税收政策的作用空间,然后针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重点研究了绿色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机理,在理论上对绿色税收政策的作用空间进行准确界定,以期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绿色税收政策的促进作用并顺利推进我国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武玉 《商业科技》2011,(4):19-19
邯郸矿业集团公司作为省政府节能减排"双三十"重点企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把节能减排当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履行社会职责,积极打造绿色企业,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前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和目标。并提早谋划,研究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2006年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也相继作出了节能减排工作部署。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同时通过对环境成本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实现绿色GDP,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逐渐枯竭,企业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因素包括企业经济利润、经营者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压力、政府的监管与扶持、竞争者与客户的节能减排偏好五个方面,政府和社会应该从这个些因素出发,制定和完善相关措施来引导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前,能源的大量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了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顽症。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实施节能减排责无旁贷。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2006年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也相继作出了节能减排工作部署。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同时通过对环境成本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实现绿色GDP,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能源的大量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了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顽症。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实施节能减排责无旁贷。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对华南地区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2011-2013年期间华南地区的节能减排效果,通过对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三个省份经济、人口的差异化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因素是影响地区万元产值能耗量的主导因素,人口则是对地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生活物质需求量产生影响的主导因素.因此,为更加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规划,我国华南地区应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调整能源结构,转变人们消费模式,同时强调政府在节能减排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实现华南地区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饭店餐饮业在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过程中,开展节能减排的行动迟缓。其原因主要是项目改造所需经费较大,而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支持的力度不够。推进饭店餐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关键要抓住技术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政策制度、自身建设重点的落实工作,落实好《绿色饭店》国家标准,引领和促进企业开发先进的节能减排低碳技术,以达到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生产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面对曾经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近年来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我国的财政政策都展现出了超强的控制力和防范功能,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仅连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更主要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配合;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了重点建设;稳定外需、促进扩大内需以及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我国财政政策效果显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近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与中国企业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绿色产业经济论坛暨2008中国节能减排推介活动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作为直接承担节能减排任务最为前沿的具体实践者,玉柴以绿色动力和绿色制造对节能减排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获得“2008中国节能减排功勋企业”殊荣,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标杆、典范和榜样。  相似文献   

20.
资源短缺、污染加剧使得我国的节能减排策略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而节能减排策略的实施固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它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内容。通过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与工业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进一步促进了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本文首先介绍了节能减排金融支持的必要性,随后又对节能减排金融支持的理论分析进行了阐述,紧接着分析了节能减排金融支持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又提出了加强节能减排金融支持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