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迪  张晖 《大众标准化》2022,(6):135-137
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5G终端快速发展,行业终端生态逐渐成熟,使大量的5G应用得以落地."中国广电"作为新挂牌的第四大运营商,手握700MHz的黄金频段,着力于打造一个多元的5G应用平台,构建新兴的5G场景,催生基于广电业务的5G全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5G通信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将5G技术应用于通信工程领域可以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网络使用体验.文章先对5G原理与关键技术进行论述,并对5G移动通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5G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3,(12):13-13
12月23日,中国移动和苹果共同宣布,双方达成长期协议,正式引入支持中国移动4G和3G网络的iPhone。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移动和苹果将于2014年1月17日分别在中国移动营业厅和苹果零售店发售中国移动版的iPhone5s和iPhone5c手机。中国移动官网和10086客服将于2013年12月25日接受用户预定。业内普遍认为,双方合作将是一次双赢。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5G移动通信网络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线上联系、信息获取,还是对网络有着较高要求的网络服务、电子竞技行业等,都相继应用了5G技术。这是因为相较于传统4G技术,5G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仅使移动通信更加方便快捷,而且通信信号也更加稳定。在5G移动通信网络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不断优化网络,打造更完美高效的网络通信系统。文章就主要对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云计算的运用以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云计算在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5G是当前社会的热门词语,也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其性能目标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据的传输,避免时间上的延迟,降低通信所花费的成本,可以实现移动通信与大规模设备的有效连接。在5G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实现大数据在短时间内的传输,并且提升现有的智能化水平,可以实现多人的协同组网,扩大原有的覆盖率和体验度,这与核心网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有关人员对此方面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5G网络的构成进行阐述,分析5G核心网的特点,并且就5G核心网的建设途径和部署进行分析,从而探讨5G核心网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闻轩 《价值工程》2021,40(22):129-131
煤矿行业的"黄金十年"成为过去,恰逢5G通信技术兴起,如何响应国家文件号召,使煤矿产业适应新时代发展,成为了众多矿业人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5G通信的各项技术,并对各项技术应用于煤矿生产做出适当分析,为煤矿行业转型升级,焕发生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冯恺文  谢群 《物流科技》2024,(3):122-124
作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代表,5G技术加速发展,涵盖了金融、交通、通信、能源等主要产业,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加速5G网络发展的同时,5G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评估和防范5G供应链安全风险是5G大规模商用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在分析5G和5G供应链安全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5G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将其与一般的ICT供应链安全风险进行比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促进我国5G发展及加强5G供需双方、5G供应链安全能力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这一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标准的运营许可以来,中国移动的3G网络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信息化水准,改变着国人的信息生活和工作方式.2008年8月,中国移动在厦门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无线城市",在广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无线城市群".随后,"无线城市"建设在山东、浙江等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5G+井盖”集成应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城市井盖的广泛分布,将井盖用作5G网络信号载体,解决5G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在世界上进行相关研究与开发的国家主要是英国、日本和中国,其中,我国只有极少数的国内公司在进行类似的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5G的概念内涵出发,对江苏省5G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深入剖析了5G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成本高、选址难以及缺乏"杀手锏"应用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5G技术具有高速度、低延时、高续航等特点.随着5G的快速发展,将与新型物流装备技术、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等相结合,并积极应用到智能制造以及更加广泛的领域中.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0年1~12月,中国市场5G手机出货量达到1.63亿部,占同期全部手机出货量的52.9%。而据市场研究公司IDC (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21年我国将有40%的用户切换为5G手机。网络口碑作为互联网信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在此背景下聚焦5G手机的网络口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消费者目前的5G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对5G手机网络口碑三个维度的看法,并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5G手机网络口碑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悦 《河北企业》2012,(7):60-60
<正>相对于GSM网络的"浓墨重彩",TD-SCDMA(以下简称TD)网络还只是一幅"轻描淡写"的画卷,还有很多空白之处留给中国移动绘制美好的蓝图。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不仅面临着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移动终端优势上的巨大压力,而且在网络建设方面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中国移动TD网络局限于市区、县城、重要党政军区域以及机场、火车站等特殊区域,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农村、重点乡镇、高速公路、铁路均进行了3G覆盖。一、造成TD劣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fifth-generation)是由于目前4G移动通信网络无法满足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情况下人们对未来移动通讯业务迅猛增长的需求,而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的能力更强劲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文章主要研究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特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20,(4):290-292
在新技术成熟、行业需求以及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推动5G网络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网络闪亮登场;5G关键技术如网络切片、控制面和用户面彻底分离、网络功能虚拟机化等,使得5G网络与其他新技术有非常广泛的合作前景:5G SA(独立组网)环境下移动通讯实时大数据应用、林业防火自动识别快速组网等应用场景应运而生。但5G网络也面临了前期部署成本、行业支持深度和广度、行业应用跨界人才匮乏的各种困难,需要探索和解决行业深度应用、产业链培育和跨界知识教育等挑战,最终实现5G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智慧医院"概念的首次提出以来,智慧医院在全国越来越普及,但智慧医疗的应用场景过于单一,各种智慧应用之间没有关联,医院运营管理呈现粗放式.将5G与医疗进行充分整合和运用,能够有效实现医院人、财、物全要素的管理协同,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医护诊疗效率和质量及医院运营管理水平,以应对未来多样化业务的挑战和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创新,将5G技术应用在其中可实现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通过对5G技术的阐述,明确5G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分析5G网络技术与广播电视发展的关系以及5G技术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并且预测分析5G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未来发展,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工业4.0正在制造业和物流业内推广使用无线连接,即在智能物流领域,新兴行业4.0技术被用于实现供应链的积极转变,降低管理、能源和存储的成本。蜂窝网络在物流过程发生的所有场景中都被允许连接,但在每个场景中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这些场景和问题,并提出将5G技术制作成一个全球统一的连接解决方案。此外,文章还提出构建一个利用5G网络的特性和优点来更好地满足智能物流需求的系统。最后,文章构建出应用程序流量建模过程,并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连接成本的主动网络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8,(8):220-221
随着世界各国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极大重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移动通信就从以往的2G/3G发展到现阶段的4G技术,在实际应用、用户体验等方面有了显著地提升。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能满足4G移动通信所带来的体验,相关的工作者正在研发一种更高端的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该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十年后将成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因此本文详细描述了5G移动通信的若干关键技术,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带动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从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开始积累起了自己的技术优势,目前我国通信技术逐渐步入了5G时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对物联网的介绍分析5G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优势,对物联网形势下的5G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进行探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物联网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