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户的非农就业机会越来越多。非农就业工资率的不断上升直接导致农户从事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的提高,进而影响农户的从业选择。农户就业的多元化将对我国农地流转的供给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使农地顺利流转,必须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促进农地需求,故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认为,制度供给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作用有限,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供给的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不是一般地提出使农民增收,而是必须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稳定达到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因此,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真正缩小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突破口是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制度创新,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推进,必须依赖于户籍制度、农村金融、土地制度这三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对于非农就业转移是否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本文采用改进后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吉林省1990—2011年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论显示,非农就业转移过程显著地缩小了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虽然"非农就业转移比"每增长1%,城乡收入差距仅缩小0.849%,却预示着非农就业转移在降低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具有可以挖掘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将农地流转、非农就业与农民减贫构建在一个理论框架,实证分析农户农地转出与转入行为对其贫困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转出和转入都能显著降低农民的贫困风险;无论采用国家贫困线还是采用国际贫困线来衡量,农地转出与转入对中国中部及北部的农户家庭减贫作用最为显著;农地转出与非农就业相互正向影响,农地转入与非农就业相互负向影响,但农地转入对非农就业的负向影响不显著;农地流转通过非农就业对农民贫困产生间接效应。目前应合理引导低效劳动力转出农地,从事非农工作,改善家庭收入;促进农地转入户向职业农民转化,特别是在中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前提。基于广东省茂名市辖县级市化州市播扬镇4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家庭中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将促进农地流转,非农就业收入增长对农地流转有积极效应,非农就业稳定性程度对农地流转有明显影响,非农就业地点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决策。研究认为,从促进农地流转的视角,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就业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收入水平;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要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以激励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城乡差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收入、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是一种互动关系,如何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虽然农民要获得财产性收入会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本文认为,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改革税制等办法,对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并考察信息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在其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农地转出的概率并显著降低了农地转入的概率,且对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超过了对农地转入的负向影响,使用处理效应模型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并从农地有偿流转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具有高收入水平和低农地禀赋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效应和非农就业效应两种途径影响农地流转。据此,提出加强农地流转互联网平台建设,制定差别化政策推进农地流转和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使得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体的小规模农业经营体系已经难以维持。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实现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然而,现实中土地流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流转速度仍然很缓慢。本文通过Probit模型对CHIPS2008的8 000户农户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IV Probit和2SLS方法来回避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农户家庭中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增大有助于提高农地流动的概率,但非农就业比对土地流转的正面作用会受到来自农业兼业化的负面影响。第二,与非农就业收入水平相比,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更高,这揭示了城乡分隔体制下的中国小农经营与外国单纯追求利润的企业化农场经营行为方式是有差异的。第三,养老和医疗保险可以减少农民家庭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对土地作为社会保障手段的依赖程度。但从具体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有无城市户口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程度要比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因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农地流转需要谈判,需要讨价还价,从而形成真实的土地价格.谈判和讨价还价形成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发现价格,或者说交易成本是发现流转价格的价格.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当今农地流转过程中交易成本与流转价格关系,以此考察农地流转市场的成熟程度和交易成本发现价格的功能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0.
笔者基于2003年~2010年中国地区数据,使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技术的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U型:一定范围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当农产品价格涨幅超过一个临界值之后,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同成因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农业技术滞后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因此,政府需要引导农业技术进步弥合工农生产率差异,充分释放农产品价格上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城乡保障的二元化,不仅导致二次分配无法弥补一次分配的缺陷,反而使差距扩大。农村弱者沉淀的确导致土地利用率低和农业生产率低。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原因及经济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农民从事农业劳动收入低以及农民工工资水平低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从多方面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业,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农地资本化流转与农业投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强 《财经问题研究》2011,(10):120-125
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在于现有分散的、以家庭为主的农地经营模式以及与之匹配的、以农户为主且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投入机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不变、加速农地资本化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市场机制和农地经营权价值形式实现了农地流转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提高农地经营主体收益预期,激励和吸纳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全面建构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且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多元投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忽视。为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20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利用超效率EBM模型测度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后参考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流转在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从样本期看,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超过5%,其中东部地区的均值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影响效果看,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作用较显著;从中介效应看,人口老龄化显著地促进农地流转,且农地流转的中介作用为44.9%。据此从鼓励采纳农业绿色技术、完善农业生产退出保障、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新时代人们科学认识乡村人口老龄化以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维洁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472-473,475
本文参考三门峡市委农办对渑池县、卢氏县、陕县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价格的调研数据,利用经济学的供求均衡原理,构建了不同质量的土地流转价格的意愿需求与意愿供给曲线并运用SPSS软件构造出估计方程式,求出流转的均衡意愿价格,将其与实际流转价格比较,得出了实际流转价格低于意愿流转价格,水地意愿价格与实际流转价格的差距更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李实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如果仅看货币收入差距,或者名义收入的差距,津巴布韦的城乡收入差距比我国稍高一点,但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空间动态面板系统矩估计和Han-Philips矩估计,计量检验了相对价格扭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市场化转型背景下这一影响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价格扭曲是促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相对价格扭曲不仅会直接形成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会通过加剧城乡投资失衡以及拉大工农生产率差距等方式恶化城乡收入分配.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化转型和经济开放,相对价格扭曲及其带来的城乡收入分配扭曲会弱化.同时,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开放使得受教育程度差距日益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方达  郭研 《经济学家》2020,(11):107-11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农业生产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直接与间接机制。直接机制层面,以农地"三权分置"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缩小了城乡要素市场的差异,直接带来级差地租I的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异。间接机制方面,农村土地流转间接提升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可能带来级差地租II的提升,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上海松江和辽宁辽阳的案例研究从实际经验的角度证明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异影响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城市化模式不当,城市化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海萌 《发展研究》2016,(9):97-100
本文利用1994-20,—4年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发展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进出口贸易量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方向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较发达地区,进出口贸易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对中部及西部较不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则较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两种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质量偏向效应拉大了收入差距以及就业数量扩大效应缩小了收入差距.根据结论,我国政府应当意识到对外贸易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具有两面性,应当就此调整结构、趋利避害,实现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