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生茨菇田套养泥鳅培育花白鲢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作物茨菇田套养泥鳅,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中动物性饵料,而且还能减少茨菇病虫害(因泥鳅畅游索食害虫,起着生态防病作用),使茨菇与泥鳅共生互利达到高产的目的。近几年,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双官村农民宋忠建利用自家10亩责任田栽植水生作物茨菇套养泥鳅,培育花白鲢,经过4—5个月生长与培育,取得显著成效。一般每亩能生产商品鳅80~100kg、花白鲢鱼种100kg、亩产茨菇1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2.
生态养鳅     
<正> 生态养鳅包括稻田养鳅、茨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水田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茨菇、荸荠等)是很好的遮荫物,水深符合泥鳅生长要求。泥鳅在田中捕食害虫,钻洞松土,增加肥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同时又符合泥鳅、农作物(水稻、茨菇、荸荠)需水、喜肥的习性,从而共生互利,互促  相似文献   

3.
农存 《农家之友》2011,(10):21-21
生态养鳅,包括稻田养鳅、慈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模式。水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慈姑、荸荠等)又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泥鳅生长。泥鳅在田中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既有利于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生态养泥鳅,包括稻田养鳅、慈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模式。水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慈姑、荸荠等)又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泥鳅生长。泥鳅在田中钻洞松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各地纷纷兴起养鳅的热潮,但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鳅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现根据我镇养鳅专业户赵金忠等同志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何捕捞养殖泥鳅的几种实用操作方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池塘精养泥鳅的技术已逐渐成熟,一般亩产成鳅可达450~500kg,亩效益1800~2000元。  相似文献   

7.
田藕、泥鳅种养结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莲藕为喜温作物,适宜生长温度20~30℃,是传统的营养保健和食疗珍品,其悠久的种藕历史,一直承载着我县厚重的农耕文化情感与积淀。泥鳅为小型经济鱼类,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15~30℃,最适水温22~27℃;却食性较广而杂,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人们一直被其及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和药用功效所拥戴。一、模式概述藕田养鳅简言之即通过强化田块工程建设,选择将种植莲藕(水生经济作物)适当地套养泥鳅,改依赖化肥和农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势头很快,出现了苗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利用鳅池繁育苗种有利可图。现将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花陇村养鳅专业户赵金忠利用鳅池培育泥鳅苗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泥鳅养殖在闽西北山区将乐县近年来迅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相继在黄潭祖教、南口蛟湖、古镛桃村等地发展连片池塘养殖泥鳅,养殖的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大泥鳅等,蛟湖百亩养鳅点开展泥鳅人工繁殖育苗供自养有余外  相似文献   

10.
正养殖性能较好的泥鳅品种有台湾泥鳅、日本泥鳅、濮阳泥鳅等,但迄今未有经国家正式审定的良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与东乡县恒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利用鄱阳湖区丰富的泥鳅种质资源优势,初步筛选出了一个具有较好养殖性能的泥鳅良种"鄱阳湖1号"杂交鳅。按照标准化养殖技术,鳅苗(3cm)经5-6个月的养殖周期可养成平均规格为30尾/kg的商品鳅。亩均投苗  相似文献   

11.
<正>稻(藕)田泥鳅综合种养,是一种种养结合,稻鳅共生、稻鳅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将种稻和养鳅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地重叠在一起,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鳅,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不但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达到增粮、增肥、增鱼、增收目的,同时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松土,减少劳力投入和农药化肥支出,有效减缓污染,  相似文献   

12.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讲座(7) 泥鳅的稻田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稻田健康养鳅的意义(一)成鳅能充分摄取水中的适用饵料和杂草,少投甚至不投饵料也可产鳅; (二)水稻能吸取鱼类的排泄物补充所需肥料,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鳅鳝产业,特别是泥鳅养殖这几年在江西得到迅猛发展,但2016年底以来,泥鳅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泥鳅养殖的比较优势降低。现在的江西鳅鳝产业似乎被笼罩着一层迷雾,是继续养还是优雅转身?站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养殖户面临一场艰难的抉择,相关水产企业也亟需重新规划发展自己的鳅鳝养殖事业。笔者基于高值化思维,探讨了江西鳅鳝产业发展对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藕田养殖泥鳅,不占用其他土地资源,节约养殖泥鳅成本,降低藕田害虫的危害,减少用肥量,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1公顷藕田可以产出莲藕30t、泥鳅975kg,其收益可达12万余元。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藕田条件用作养殖泥鳅的藕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良好、进排水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要黏、腐殖质丰富,以利于莲藕的生长和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田埂无  相似文献   

15.
<正>菏泽市处于新旧黄河的三角地带,荒洼地多,莲藕种植面积大,年种植面积一般在15~20万亩。为了探索藕田生态健康养殖的新途径,山东省农科院水生蔬菜研究中心联合菏泽市水产局,实施藕田套养泥鳅技术研究项目,并在鄄城县大埝乡、彭楼乡,巨野县开发区洙赵新河区,菏泽市高新区吕陵镇等地积极探索莲藕田养殖台湾泥鳅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2000年开始在全国进行推广养殖,因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起捕率高,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泥鳅养殖品种,但其养殖面积仍然较少。苗种培育成活率低,是目前台湾泥鳅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2018年,我们在成都崇州市骏景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是湖北仙桃人。近几年,我地有些渔民从外地购进野生鳅苗养殖,但多以亏本或微利告终。为了弄清原因,我们走访了几户养鳅渔民,其中一胡姓渔民说:"某贩子从山东买来鳅苗,我买了450kg,投放在二亩池塘里养到年底出售,结果亏本3000元,人工除外"。他说:并不是泥鳅没有长  相似文献   

18.
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鳅共生是典型的稻田综合利用模式,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稻鳅共生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稻鳅共生种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鳅养殖密度下的稻鳅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对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水稻长势在株高、有效分蘖率、根长等方面有一定提高。养殖田水稻株高增高了3%,有效分蘖率提高了8%~11%,根长提高了8.8%~31.3%。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了7.1%~21.2%,孔隙度增加了4.1%~14.7%。实验前后养殖田内土壤有机质增加了3.5%~26.5%,对照田降低了2.5%~5.8%。土壤肥力(氮、磷、钾)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对照处理。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提高了5%~25%,同时稻田增收泥鳅1 725~3 375kg/hm2,净收入为1.836 0万~2.307 0万元/hm2,经济效益提高了3.65~4.84倍。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中泥鳅的养殖密度为30万尾/hm2时稻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论]稻鳅共生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稻田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养殖泥鳅、青虾的莲田条件及工程改造 1、养殖田块的条件: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国家养殖水质标准,且保肥保水无渗漏;养鳅田面积一般5—10亩。 2、养殖用莲田工程改造:沿莲田四周挖2—3m(视田块大小而定,田块较大则开沟较宽),深1m的围沟,开挖时表面肥泥可抛向田中,下层死板土用于筑埂,埂宽2m,高0.6—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建好养黄鳝、泥鳅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的大小一般20至100平方米,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鳝、鳅,放苗前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