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银行市场结构重组的制度约束与改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尧麟 《当代财经》2002,(3):24-27,39
我国银行市场结构重组面临两个重要的制度约束:国有银行制度和银行管制制度。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的改革重组,目标应定位于保持社会的银行信用稳、货币信用过程能够正常进行的宏观效率前提下;应破除国有银行的寡头垄断格局,建立一个有利于金融风险分散、银行机构之间能够适当而且有效地竞争,中央银行不仅拥有真正的监管权力,而且能够公平、公正、公正执法的高效率的银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对发展中国家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动因,并探讨政府选择什么类型的国有银行进行改革。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国有银行较股份制银行效率低下,政府控制的银行体系暴露出来的问题可能对整个国家带来潜在的金融和财政风险。政府对国有银行实施改革后不能显著改变其经营绩效,只有政府完全放弃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银行改革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国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能显著提升银行绩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前国有银行战略引资的改革背景,构建银行业混合寡占、国有银行混合持股的古诺竞争均衡模型,研究认为战略引资后的均衡股权结构与国有银行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及私有银行数量密切相关;国有银行政策性负担与私有银行的经营绩效正相关,但从整体来看则损害了社会总福利.另外,政策性负担不影响市场可容纳的最大银行数量,但会影响达到这一数量时国有银行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卫东  高彬彬 《当代经济》2007,(12):106-107
文章运用我国12家银行2000-200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估计银行存款增长率对银行风险变化做出的反应,实证的检验了我国的市场约束力情况,结果显示市场约束力对于四大国有银行较弱,对其他银行有较强的约束力,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我国只覆盖国有银行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李刚 《经济问题》2005,(4):63-64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在信贷活动发生时往往会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道德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存款人、银行及银行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在信贷活动中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高利率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分别在借款人和银行方面产生逆向选择。为了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必须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业绩效生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中国银行业转型和开放的双重背景下,选取四大国有银行与十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4~200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中国银行业的绩效生态以及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绩效差异的决定机制,从比较中寻找差距,探讨国有银行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历着从经济体制到行政管理模式的逐渐转变。普遍的观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行政手段的干预。中国的银行业正处于改革中,包括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四大国有银行。本文仅从银行改革的视角,探讨政府控股(行政管理模式)和外资参股(市场运行模式)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1994-2010年的银行效率来预测改革效果。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是效率最低的,外资银行是最具有效率,少数外资股份有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我们认为四大国有银行通过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减少行政管理手段是可以有效提高银行效率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中国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和管理授权入手构建了银行业混合寡占、国有银行混合持股的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分析国有银行为达到既定目标如何选择国有控股比例及适当的管理激励合同。研究表明,国有银行会选择利润收益合同作为占优管理授权,而放弃相对表现激励合同;当国有银行将最大化社会福利作为目标时,国有银行成为市场垄断者,私有银行被挤出市场;仅在利润收益激励合同下,国有银行将最大化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之和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银行业和证券业实行分业经营和管理,严格限制银行业进入资本币场和从事证券经营。虽然《商业银行法》第三条有商业银行可以买卖政府债券的条款,但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买卖国债必须得到人民银行批准,仍受到严格的限制。目前资本市场中仍只有证券经营机构可以从事国债和股票的经营,资本市场对国有银行来说仍是一个空白和禁区。笔者认为,债转股对国有银行走向资本市场应该说是一个契机,一种动力,其作用和影响将会是积极和长远的。一、债转股有利于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和银行化解金融风险.对国有企业和银行来说可谓是一种双赢战略1.…  相似文献   

10.
策略性竞争、管理授权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一个双头寡占市场结构下价格竞争的混合寡占模型,前瞻性地讨论了在外资银行进入和利率市场化的市场条件下,国有股份制银行与外资银行互相竞争的问题。研究发现:(1)外资银行的利润会大于国有银行的利润;(2)国有银行在采用了管理授权的策略之后,利润有所增加;(3)作为国有银行委托人决策变量的最优的代理程度是负值,且与两家银行的存款收益率无关,此代理程度随着两种存款产品的替代程度增加而减少,表明国有银行应该停止盲目存款扩张而着重追求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与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银行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多重委托-代理框架内,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严重的代理问题。完善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必须改革产权制度,明确银行法人治理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的契约体系和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银行服务创新战略分析:基于浙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银行服务创新战略问题,采用简单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在浙银行为研究样本,对创新目标、创新方向、创新模式和创新领域四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的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银行服务创新战略:总体上,浙江银行业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创新目标进行有意识、系统化、基于市场信息的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市场细分和差异化战略,进而实行产品创新;其中,非国有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以扩大市场份额为创新目标,采取定制化战略模式;在创新领域上,非国有银行重视产品创新,区域性银行重点进行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13.
易宪容 《经济》2006,(10):16-16
在国有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国有银行的改革注重的是对法律制度、市场规则等有形制度的学习和引进,而无法建立起支撑这些有形制度的文化、道德等无形制度,从而使得有效的市场制度及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无法确立。特别是,这种有形制度学习与引进位是为少数所谓的精英阶层所主导、所垄断时,那么中国的金融改革或国在银行改革就可能成为少数利益集团谋利的工具。就从建行计划给员工普遍增加50%工资情况来看,如果建行作为一家完全现代商业银行,其业绩好,增加员工的工资、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是天经地艾的事情;但不得不考虑的是,这家银行刚刚获得国家巨大的注资,才刚刚在政府政策庇护下有所改进而已。  相似文献   

14.
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后,银行信息垄断的打破会降低银行贷款利率,但大型国有银行贷款利率下降的程度要小于中小股份制银行,而且垄断性市场结构的信息垄断比竞争性市场结构更难打破,此外,大型国有银行偏好大型企业和贷款.针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本文提出的建议是:优化金融市场融资结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信贷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7月5日,中国银行在沪市挂牌交易. 作为首只登陆国内股票市场的国有银行股,中行创下了多项记录:首个回归A股市场的H银行股、迄今为止中国资本市场市值最大的公司、首家在国内股市发行股票的国有银行等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历时5年的过渡期正式结束,中外资银行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开展竞争。为了解银行业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及对中资银行的影响,我们对无锡市两家日资银行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重点选择部分国有银行和中外资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总体而言,金融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形成了中外资银行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创新能力、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直接碰撞,  相似文献   

17.
高利润的消费类车贷一直是银行的主营业务。近期受国内车价大跌影响,车贷的违约还款率随之高涨,四大国有银行被迫停止了这项业务。随之而来,一些厂商与经销商却在第一时间盯住了这块难得的市场空地。  相似文献   

18.
国有银行经营目标的症结与对策吴友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各式各样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不断地涌现,金融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银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何求生存、图发展?笔者拟将对国有银行经营目标存在症结和采取的对策进行一些探讨。企业是盈利...  相似文献   

19.
邵凯旋 《技术经济》2001,20(9):55-56
(1)化解金融风险。早在1995年国际权威资信评级机构之一的美国穆迪公司认为,我国国有独资银行不符合国际监督标准,并将其信用评级降为E级(最后一级)。所以,没有理由不为我国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担忧。虽然现在有中央政府良好的政府信用为国有银行作担保,但是一旦人们对国有银行的资信失去信心,爆发金融危机的外因被激活。居民大量从国有银行提款,对国有银行形成挤兑。而银行由于不良债权太多,无法兑现城乡居民的挤提,从而引起社会恐慌,爆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1,自引:3,他引:108  
中国于 2 0 0 1年 1 2月加入WTO ,5年之后必须对外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市场。中国的银行一直以大量不良贷款和效率低下而著称。尽管在逐步改革 ,中国的银行体系仍由国有银行主导并形成垄断控制。怎样提高效率是国内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和成功的关键。以下两个重要因素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国的银行效率 :所有制改革和硬预算约束。本文使用了 2 2家银行 1 995— 2 0 0 1年期间的一组数据 ,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所有制结构和硬预算约束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经验结果表明 ,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效率高 1 1 %— 1 8% ;面临硬预算约束的银行的绩效比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本的银行好。本文结论的重要意义是 :在加入WTO 3年后的今天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