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乐柱  任成龙 《山东经济》2010,26(6):97-102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主要症结在于没有以农村需求为导向的结构性失衡,其根源在于:农村信贷需求的层次性及有效需求不足,弱质市场与强势制度供给导致农村金融供给的低效率,农村金融指导理论存在悖论等。基于现实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路径:深化正规金融务农趋向的改革;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民有金融机构,开发需求导向的多元金融产品;探讨多元化供需对接的农村信贷模式;构建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文章在对几个农村金融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创新需求层次,构建多层次供求均衡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信贷供给主体,构建我国开放的、多元化的和多主体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发展思路,应对农村金融供给的“市场失灵”;创新法律和监管制度,优化农村金融商业运作模式和培育信用文化等举措,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30年的改革历程,农村金融体制的变革一直在探索和进展之中。本文简要回眸了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归纳出农村金融改革呈现时序上的“跟随性”、路径依赖的“强约束性”、制度安排上的“供给引导型”态势,在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与市场建设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体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然而,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这种由供给不足导致的金融抑制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当务之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既要建立合理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制度,也要优化农村金融体系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金融的一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的需求考察和制度供给考察,揭示当前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给出农村金融工作存在症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建军 《乡镇经济》2010,1(1):77-80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受到政府、金融机构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力量的制约,表现出严重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不健全,资源分配不公,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严重弱化,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合作性金融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非正规金融所具有的制度缺陷也严重影响了它金融支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今天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要从根源上把握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方向,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加速金融深化,推进农村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金融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弱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的“三农”资金需求依然无法得到满足,农村金融供给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在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中更多地表现为供给主体变异、环境的非生态性等方面。而要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就必须对当前的制度进行重新厘定,建立起协调机制、保障机制以及驱动机制,从而实现和谐供给。  相似文献   

8.
当前,资金严重短缺困扰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原因是: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如何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关键是要搞清农村金融需求的结构和特点到底是什么,由此,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方案,而不是分别就现存的金融机构提出金融机构单独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利用市场集中度和荷芬达指数两种指标测度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现状,发现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具有较高垄断性;运用均衡论、成本最小化理论、博弈论等分析工具,诠释了市场结构是怎样影响整个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并从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角度探讨了垄断形成的原因。在对农村金融市场垄断性进行再探讨基础上,提出了培育真正竞争性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推动金融中介体的创新及以需求衔接供给的制度创新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分析了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供给的方式及制度供给的基本原则,既要实现制度明。同时,提出制度明建设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次贷风险化解:分担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政府力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发放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三农"信贷缺乏有效抵押物,农业保险严重滞后,金融机构承担巨大风险,亟待进行风险化解、分担和补偿。应从政策、市场和金融组织自身发展三个方面对农村金融次贷风险进行分担和补偿,化解农村金融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2.
王彬 《改革与战略》2011,27(3):94-96,100
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研究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现状和特征以及供需匹配情况,发现该地区农村金融供需之间存在结构性不匹配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毕节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搭建农村多种融资平台;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进一步改革毕节地区现有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内农村和农业的资金供给与需求处在严重的失衡状态,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按合作制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使农村金融体系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改革的要求.建立农村资金需求主体获得信贷资金的有效承贷机制,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玲  王雅鹏 《乡镇经济》2009,25(7):118-120
文章在金融约束对我国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金融约束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和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发展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导金融资源回流农村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在全国各地,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文章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尝试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最后给出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有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耀军  鲁涛 《改革》2004,(5):56-63
最近20多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显著发展,但与全国整体金融发展程度相比,农村金融还处于被抑制的状态。目前中国金融发展的二元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相反有着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存贷差等指标表明,中国农村一直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着数目可观的金融剩余。农村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金融配置效率低下,这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农村金融供给不能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IMF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其改革是权力结构变迁的合理性诉求,也是制度自身不断调整与效率提升的内在需求。在世界权力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转移的大背景下,IMF的改革在当下将仅表现为制度的不断调适而非完全被取代。  相似文献   

18.
金融抑制是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供给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梁莉 《特区经济》2010,(9):161-162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这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融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而农村金融服务领域远远跟不上形势。本文就是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