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市场脆弱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4):30-34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市场脆弱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脆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金融业存在较严重的脆弱性。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脆弱性原因,并提出若干减少信息不对称、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说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银行作逆向选择,是银行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所谓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交易的一方拥有某一(些)信息,而交易的另一方不拥有相应的信息,或者说是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不充分了解,因而影响其作出准确决策,一般情况下,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的事前不对称信息,当事人隐藏知识信息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的不对称信息,当事人隐藏行动信息的可能性比较大,它们将使得当事人作出逆向选择,使得另一方当事人可能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4.
5.
6.
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国家声誉代替银行声誉,以此来维持自己的日常运营,这会增加政府负担,容易导致全面金融危机的爆发。本文在声誉理论框架下,运用信息经济学研究银行声誉与规制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且针对我国当前银行声誉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银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和不规范,监管机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高昂,因而银行风险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并因此产生风险。其原因,一是信息披露主体出于利益上的考虑而存在的信息选择性倾向;二是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机制存在诸多障碍时,缺少一个严格而有效的监管机制,因而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惯性发展。毫无疑问,必要的监管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手段是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管制安排的设计不足以及外资银行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形成了中外银行的不对称管制,客观上造成了中外银行的非均衡化管制环境,形成潜在危机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信息经济学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成因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如何将这种信息不对称降至最低,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与借款人、银行与银行之问乃至银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扭曲商业授信管理行为,降低银行风险管理质量,导致大量融资风险损失。为此商业银行应根据“激励兼容”原则设计对策.加强客户尽职调查和审查,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评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及银行同业的合作,有效识别虚假信息。合理设计融资合同。银行内部应统一授信,并尝试推广主银行制与银团贷款。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促进信息披露;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中介机构,以及不及时提供共享信息的银行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主体给予融资政策等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具体来讲,就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和宏观利益的考虑而在金融机构、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性变革和开发性活动.金融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作为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银行业务的电子化在我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不但各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了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一些新兴商业银行更是把电子化作为竞争手段的首要考虑因素,优先进行电子化建设,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纷纷进行业务创新,推出了很多新型的服务手段和金融产品,电子化建设大大促进了业务的发展。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电子化水平的提高、业务数据的大量积累,各银行从自身发展和同业竞争的角度出发,都在逐渐摸索业务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为银行的战略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经济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信息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有关信息,既是商业银行制定信贷政策、开展信贷营销的先导,也是信贷业务各个环节的重要投入要素,贯穿于信贷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可以说,现代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依赖于信息要素的投入,而且信息管理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决定着信贷运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法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功能与法律定义入手 ,提出了“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公众企业”的命题 ,并运用有效市场假设、公共物品和供求定理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认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法理基础是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产权制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一方面 ,会计信息披露是维护企业产权主体利益 ,反映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 ,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内容、质量等是不同的。因此将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建立在产权理论之下进行研究 ,将会有效推动企业信息披露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我国不同产权类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比较 ,提出改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省级保卫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描述了系统需求、保卫信息数据特点、分布数据库设计、系统结构及程序设计要点等。 相似文献
17.
FTP体系(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简称)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工具,自上世纪80年被美洲银行首次用于银行管理以来,在银行风险管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国际先进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FTP体系,而国内商业银行FTP体系还不尽完善或者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在金融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加快FTP体系建设,是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非常迫切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目标确定之后,需要由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予以实施,即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有效实施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保障。由于声誉风险管理既具有其它种类风险管理的共同特征,又有其个性化管理要求。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除了要认真落实国家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声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基本要求外,更要根据声誉风险管理的内在规律性要求构建体现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特定要求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模式是国家控股型股份制银行,还是社会公众型股份制银行?本围绕这一问题,就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特征,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模式设计的原则及这种模式可能带来的弊端,社会公众型股份制银行的优势特征及对我国银行的意义展开讨论,明确指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公众型股份制银行,并就这一模式的实现方式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