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中率先复苏。在经济增长速度不再成为最为引人关注的挑战之后,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结构调整自然被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同区域的规划开始引起广泛关注,也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重要投资线索之一。如果说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镇化水平差距的话,那么,城镇化的推进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完善,会共同推动中国区域增长结构以及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2003~2015年30省(市、区)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增长、城镇化、第三产业、贸易开放与雾霾之间的关系。使用FMOLS和DOLS两种面板估计方法对长期弹性系数进行估计,结果发现,经济增长会带来雾霾问题;我国经济增长与PM10浓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存在EKC曲线;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会引起PM10浓度的上升,城镇化与PM10浓度之间也存在着倒U型关系;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雾霾污染;贸易开放度的扩大会导致我国PM10浓度的提高。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贸易开放是PM10浓度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方差分解表明贸易开放度对雾霾波动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的作用最小。最后,提出优化贸易结构,坚持绿色发展,提升经济增长效能,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勇 《时代金融》2013,(36):128-130
本文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4个国家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通过模型可以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并不完全匹配,存在生产率提升不足、城镇化发展低质量、劳动力未能有效转移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应注重发展高质量的城镇化,提升生产率,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开放户籍限制,允许居民自由迁徙,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省年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表现出的差异。对总体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控制了内生性、替换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旧非常显著。时间维度上,基于移动截面回归的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空间维度上,基于分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呈现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的局面,也暗示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城镇化支持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经济转型,城镇化以低价的土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充足的劳动力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新型城镇化关键是农民市民化,而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最艰巨的任务,因此农业银行推出一系列个人和对公"三农"产品,在促进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论文选择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采集1981~2016年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解释和被解释变量,以此来衡量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算法进行检验和估计,分析考察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考察期内,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系数呈"W"型变化态势,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系数呈"N"型变化态势;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推进亦具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镇化显著正相关,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V"型特征;城镇化、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国际比较、发展模式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金融》2013,(5):1-21
<正>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巨大引擎。"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位置上",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的城镇化水平约为51%,在2011年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未来20年将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跨越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2014,(4)
正与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钱荒、民营银行、地方债、影子银行等相比,2014年城镇化成为热点。近日我国公布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得到了各方关注。推进城镇化,既有在金融危机下刺激经济平稳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是"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由此,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新型城镇化的模式是建设"以城市为主导的区域",以城市群为基础,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增长与女性的自由发展经济增长无疑会带来人的经济价值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但一国GDP的增长却未必必然带来、或导致民主权力的增加和妇女地位相适应的提升。因为单纯的GDP增长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也不可能解决包括贫困在内的所有问题,也不能自然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13,(4):11-14
如果把城镇化建设比做一盘宏大的"棋局",西方早已将这盘棋走完。而中国,棋至中盘,胜败转折之际,移植"西洋棋谱"将会满盘皆输。中国的棋局,需要中国"风"。中国城镇化的"棋局"特色如何,在《金融博览》记者对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孝德的采访中,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1.
乔鹏 《黑龙江金融》2013,(10):27-2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城镇化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之一,也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把握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完善金融服务,实现银行发展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据测算,中国在新一轮城镇化基本完成时,将形成"2亿农民市民化、3亿农民城镇化和4亿农民现代化"的"234"模式。其中,涉及5亿人口的身份转变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因而也被称做"5亿人的城镇化"。作为改革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城镇化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不妨算一下。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既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大机遇。本调研立足武汉市城镇化建设实际,以农行支持武汉城镇化建设为例,探讨商业银行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找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在支持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增值和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4.
绿色金融是新型城镇化的保障城镇化道路是国家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既定战略,也是中国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的必然道路。然而,城镇化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加严厉的资源环境约束,这是由当前经济增长的规模、模式和速度造成的。近期北方雾霾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包含了制度和政策变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现代化等内容。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应坚持市场导向,将资金配置到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项目。信托公司在资本性、权益性投融资以及组合投资、金融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严格控制各类金融风险,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工作要求,将城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荆门市拥有"中国农谷建设"和"柴湖振兴发展"两大省级战略,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通过揭示荆门市城镇化建设现状以及农行荆门分行在金融服务城镇化方面的务实探索,剖析金融服务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城镇化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之一,也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应把握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2012年至今,不管是十二五规划,还是十八大或近期的中央经济会议,都谈论到"城镇化"这个议题。特别在中央经济会议中,首次就城镇化作为单独重点议题,确定2013年的工作重点由过去的8个项目加至9个项目,新增的就是城镇化内容,可见中央极其重视。在过去的3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  相似文献   

19.
<正>工业化成就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并为城镇化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自2006年创出47.56%的高点后一路下行(见图1)。截至2018年末,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9.69%,城镇化率上升为59.58%,与西方发达(工业化)经济体相比,我们即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主要方式技术、资本、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徐利 《中国财政》2014,(4):65-67
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彰显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增进的同时,也让深层次问题加速凸显。创新城镇化发展理念,完善城镇化融资模式是建立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实选择。新型城镇化是强调"人"的城镇化,重在提升城镇化品质,不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是工业化、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一次战略选择,利益重整,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制定体现人文关怀的分配政策;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要靠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