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戏剧差异的产生主要源于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审美观理想的差异。对中西戏剧的产生时间、地位、结构、爱情悲剧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提升我们对世界文化的认识,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人类情感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选材。本文试图在中西经典文本中归纳爱情题材类作品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即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无法同爱人结合时,女性自愿或被迫地选择死亡;有情人终成眷属时,女性虽死犹可复生。男性则很少这样的状况。通过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的不同表现,以及面对挫折时的极端表现,这类爱情故事总是或隐或显地透露出有意无意的男权意识。爱情里,女性总是相对弱势的一方,而女性的弱势地位是怎样造成和传达的,也是本论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遇见爱情     
需要一些时间,用来寻找自我,各自坚强独立,为了在最好的时候遇见爱情。二十年前的那部经典爱情轻喜剧《西雅图不眠夜》已情节模糊,脑海里徒留"浪漫"二字。如今这部《北京遇上西雅图》却没那么轻松,浪漫的底色中晕染着许多对现实的无奈。中西爱情观永远有着那么一点油和水的感觉,所以才有观众感叹吧,叹中国永远拍不出西方那种爱情电影。虽是个挺平庸的爱情片,但放在国内电影的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与简爱是中西文学作品中两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比较了两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和爱情观。她们的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抗争不公的命运而受到人们的赞颂,一个是缠缠绵绵有始无终,一个是一波三折终成美眷。尽管她们爱情结局大相径庭,但对后人的人生观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海兵 《魅力中国》2010,(17):196-196
海岩的小说能打动人、吸引人的重要原因是作品中的爱情,他极富创作性地对爱情进行独特构制,将爱情推向了极致,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震憾、共鸣、延留,将阅读者的情感推向高潮和极致。他作品中爱情的极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极端对立化;二是爱情绝对悲剧化。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每谈及它,就会想到神秘、激情、浪漫.但在西方,尤其是在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作品中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描写,更多的是一种抗争,一种人与神的抗争.本文通过三部作品进一步阐明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一种纯洁而高尚的心灵交融.古典婚恋诗里完整真实的爱情体验特征,不单单展现了爱情心理的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它蕴含着爱情的审美感、 道德感和理智感,大学生感同身受的同时,更加受到爱情的教育.古典婚恋诗表现的爱情体验,有追求爱情之时的大胆真挚,相恋之时的幸福愉悦,相思之时的缠绵悱恻,分离之后的悲怨哀婉,失恋之际的痛苦坚强,这些体验不仅能引起大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使他们接受一次爱情真挚情感的洗礼.  相似文献   

8.
《穆斯林的葬礼》 是一首生命的哀歌,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命运的波涛中浮沉,最终酿成一场场爱情的悲剧.读后虽使人产生压抑的情绪但却能够触动读者的灵魂,凄婉的旋律裹挟着深厚的内涵.美有千万种,但从悲剧中提炼出来的美是安静的、 持久的,更是人们心中平日难以触及的.在《穆斯林的葬礼》 中从韩子奇和梁君璧的爱情悲剧、 韩新月兄妹的爱情悲剧、 以及爱情的葬礼这三个角度来描写,不同时代、 不同背景、 不同文化的交错纠结的爱情悲剧,从交错的命运爱情悲剧,个人性格的爱情悲剧和宗教信仰的爱情悲剧这三个方面了分析造成悲剧的文化背景.《穆斯林的葬礼》 通过对爱情那个悲剧的塑造给我们带来民族文化的深深反思.  相似文献   

9.
如果单纯从爱情角度去理解,"幸福不在于爱情,在于真理"这句话,应该可以看作是契诃夫的爱情宣言。作为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必然有着理想主义者的一面。从他笔下的爱情描绘,以及足下的爱情演绎,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所追求的爱情是以真理为号角的,能与其感官、心灵与思想共鸣的不朽的绝唱。  相似文献   

10.
邓刚  阎峰樵 《东北之窗》2011,(Z1):82-83
最近,《非诚勿扰》的电视节目很火,演绎着当今五彩缤纷或五花八门的爱情观,特别是爱情与金钱的抗争,令人感动并感慨。一些人为此很兴奋,认定在洪水猛兽般的经济社会中,这是爱情的自尊和反抗。坦率地说,我个人并不为此而乐观,相反我感到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挣扎。冷静地思索一下,我们从远古的历史到今天,除了神话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外,人世间所有的爱情基本上是"等价交换"才能成功的。这个等价或是"郎才女貌",或是"郎财女貌",或是"郎彩女貌",空手套白狼的爱情绝对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说穿了,爱情的功能只是家庭  相似文献   

11.
李娜  刘宝 《魅力中国》2011,(5):287-287
近百年来,关于中西绘画的差异问题的讨论,十分流行。但起止日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始终是众说不一。再者由于中西绘画的比较范围较大,艺术门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艺术创作的物质载体决定的,中西绘画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质材料的差异造成的。所以本文选择了从物质材料的角度,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色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章永璘与黄香久双方的爱情是不平等的,造成这种爱情悲剧的根源除了植根于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男女双方性别上的不平等之外,还有着男权社会中畸形复杂的性文化、性心理在作怪,而这些注定了在这场爱情的角逐之中,黄香久要独自承受一个人的孤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力图通过对中西女性主义发展脉络的梳理,比较中西女性主义在文化传统、哲学传统、起源以及倡导者等方面的差异性体现,分析中西女性主义融合的可能性,为女性主义的本土化提供路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实主义大师曾雪芹的《红楼梦》以及法国现实主义巨匠小仲马的《茶花女》这两部典型作品的比较,反映出中法两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佳作光辉,曾雪芹和小仲马两位艺术大师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茶花女》塑造的林黛玉和玛格丽特犹如一对明星,遥相辉映在东、西半球,丰富着世界人民的情感生活。本文试图对这两个人物形象及作品风格等进行比较研究,从中西爱情悲剧中寻找些许积淀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的恋爱是永远的话题,莘莘学子们考入大学,期待的大学校园爱情终于到来。在大学校园里到处可以见到一对对情侣们手牵手,这也成为了一片独有的风景,可以说大学校园的爱情现象是正常的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多个方面的结果,然而低成功率的大学爱恃也是人们常常关注的问题.如何培养情侣的爱情关系,如何结出美好的爱情之果,走向美好的未来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6.
郭芳 《新西部(上)》2014,(1):79-79,81
本文解读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分析小说中五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探讨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作者的婚姻观:财产、门第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没有男女双方感情做基石的婚姻注定会失败;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财产为保障。奥斯丁的婚姻观强调爱情和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但爱情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她所处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杜红琳 《魅力中国》2011,(2):239-239
在德国作家罗尔夫·布莱辛的长篇小说《爱情马拉松》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对长跑的执着表现,构建了现代社会年轻人对爱情追求的另一模式,相信一见钟情,制订追求计划,历经艰难过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特别是小说中爱情和长跑两条线索的并列,展示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汪洁 《黑河学刊》2015,(3):24-27
亦舒的小说,爱情是永远的主线,其中女性形象最大的特色就是渴望纯真的爱情,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面寻找到一份能够做最真实的自己的理想爱情。但是,亦舒在大量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陷入对美好爱情的叙述,而是善于以多样的视角来审视爱情。与"琼瑶式"纯粹歌颂美好爱情的写作取向不同,她从未停止对于理想爱情的探索与思考,这种思考贯穿于亦舒的作品当中,透过"第三人"的视角来展现,并且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更为深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谈恋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为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本人做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多年来讲授"爱情婚姻家庭"公共选修课理论基础上,结合我校大学生恋爱实际,从爱情本质和恋爱动机两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安徽的今天受益于东中西的互动合作,安徽今后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向东开放,做好承接的文章;进一步扩大东中西合作,传好发展的接力棒.我们愿意在原有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与东中西各方合作的空间,丰富合作的载体,创新合作的机制,携手建立东中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