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于许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就业迷茫"直接反映出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而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顽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的原因。正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创新教育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改变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如劳动力总雄供大于求的局面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期望、自身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对称加剧了其就业的难度。最后从国家、高校以及大学生本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如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期望、自身的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对称加剧了其就业的难度。最后从国家、高校以及大学生本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传初 《乡镇经济》2010,1(3):58-63
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文章主要对大学生"村官"出现的背景、现状、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曲威 《东北之窗》2011,(19):31-31
自金融危机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确保实现高校毕业生全面就业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玲 《黑河学刊》2005,(4):77-79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和关注,加快就业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正确评价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才能正确把握未来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就业工作也由传统的定向分配转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系。与此同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伪造证件、制作虚假简历、单方面毁约,以及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虚高招聘条件等诚信缺失现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缺失行为不仅有损大学生、用人单位的形象,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但就业岗位增长很小,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业市场上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高校就业服务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做好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必须创新就业服务工作,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在高等教育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毕业生人数也在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和话题,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相关指导文件中,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动力。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作为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指导的就业指导课,从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提供针对大四毕业生的课程服务实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胡怀利 《黑河学刊》2013,(9):191-192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创新思路,探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此,需要将就业指导的重心工作前移,从导致他们就业能力不强的特殊原因入手,努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心理健康的辅导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的出现对辅导员就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方法,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完善就业服务方式,加大个性化指导力度,提高就业服务能力,进而实现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李卉  李彬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156-160
文章运用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制造业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技术型人才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大学生作为技术型人才主要来源,制造业整体就业结构需求直接受着大学生专业结构的制约,制造业结构变动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变动.笔者认为,伴随制造业结构变动,改善大学生就业供给结构,合理进行学科专业设置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随着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的发展,研究生就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如何帮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克服各种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就业活动,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解决思想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样也能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因此,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生就业过程出现的各种难题,鼓励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地就业。  相似文献   

14.
魏伟  陈潮填 《南方经济》2016,34(5):87-96
文章把大学生就业管理看成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利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从需求侧数量、供给侧结构、服务功能、政策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从大学生就业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过程的角度构建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结构模型、分析框架模型和控制结构模型;最后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拓宽供给,分流需求,柔性就业,动态平衡”的宏观调控策略及就业管理系统工程的优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疆当前就业形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 《新疆财经》2007,(2):19-24
充分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2006年新疆就业形势好于往年,但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增加的矛盾突出;劳动者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新疆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曹榕  马静  江泉 《特区经济》2012,(4):239-241
和谐就业是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在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国目前不和谐就业现象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就业造成困难、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劳动者的幸福感降低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就业总量上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劳动者的才能不能尽情发挥;为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加强法制化建设以及完善和谐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速缓慢,受此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培养国际货运代理人才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下降。该类专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与困难时,更应该正确定位,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毕业生。本文将对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如何解决毕业生困境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研究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出现了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其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的今天,毛泽东的伦理思想对当代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其心理健康受到了较大的威胁。研究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婚恋压力。减轻研究生心理压力,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措施在于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regional patterns in employment of less-educated men in Japan from 1990 to 2007. The 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 of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 men (9 years of compulsory schooling) decreased from 1990 to 2007. Wage growth across regions had a unique pattern during this period: it was high in the low-wage regions in the 1990s but high in the high-wage regions in the 2000s. We use these regional variations in wage growth to identify the labor supply elasticity of less-educated men. The estimated elasticity of the employment-to-population ratio of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 men is around 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