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田佳奇)5月15日,“2014智慧城市高层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开放·发展·服务——聚焦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为主题,以“汇聚全球智慧之光,分享创新应用成果,谋求城市建设动力,点亮城市美好未来”为着力点,旨在深入探索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数据开放、信息共享的新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步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深水区的创新服务新模式,交流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的理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武倩 《魅力中国》2011,(17):299-299
本文对“花园城市”的建设进行婆剖析、对比,将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作为经典案例,进而放射到中国花园城市建设,以成都为例,阐述了“花园城市“的建设背景与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邯郸市以“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带动“四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为城市建设总目标,坚持超前谋划、突出特色、科学建设、有序管理,以大投入、大举措、大力度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大变化。城市空间迅速拓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成为城建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城市空间扩张速度最快、城市特色塑造最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王瑞强 《开放潮》2005,(9):16-17
近年来,鲤城区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目标,主动对接省委提出的“城市抓社区”的思路,认真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以加强领导为保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整合为突破口、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共驻共建为抓手、以社区自治为基础、以社区和谐为目标”的社区建设新路子,形成了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区建设良好格局。2002年以来,鲤城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集体、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等十几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搞好城市建设管理,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件大事”之一。九龙坡作为主城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际眼光高标准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扮靓城区,打好城市建设管理“大会战”,全面实现城市大改观。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城市”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成为当今时代所有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步伐,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东营市于1999年提出了建设数字化城市的奋斗目标,并编制了比较完善的“数字化东营”规划。“数字化东营”是指通过东营市宽带信息网的建设和应用,对东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以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7.
杨振军 《发展》2012,(7):22-23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城市建设管理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构建以陇上宜居、宜游、宜投、宜会、宜商的“五宜”新型生态城市为目标,依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建设与管理并重、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提升并重、功能完善与产业支撑并重,科学统筹加快“建设首善之区”进程,广大民众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樊甫龙 《发展》2008,(2):96-97
近年来,甘肃省临洮县城乡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根本,以把临洮建成兰州“卫星城”、“后花园”和“一城十镇”框架体系为目标,坚持“道路搭骨架、土地换资金、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着眼长远、立足实际、超前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城市定位、城镇经营、建筑带建设、开发促发展等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推动全县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打下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唐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数字唐山”建设,坚持统筹规划,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公众服务为重点,以城市重大信息化项目为抓手,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和整合共享,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城市信息化进程,对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综合发展能力和先进服务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与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推进国际大都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化自觉”的意识,其主要表现是:重城市经济,轻城市人精神;重城市“形态”,轻城市化“精神”;重化“活动”,轻化“内涵”。以“化自觉”的精神反思与指导国际大都市的化建设,既要在着眼于世界化的前沿,又要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维护民族化主权;既要形成一流的化设施、化环境、化艺术人才,又要从国际大都市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形成区域化功能相区别、各具特色、多元化形态纷呈的“化圈”;既要重视城市“形态”,更要重视城市的化精神,要使城市“形态”与化“神态”融为一体;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化产业增强化竞争力的经验时,要反思建设国际大都市,发展化产业面临的体制、管理模式、政策等深层次的问题,以切实增强国际大都市的化竞争力,形成国际大都市的化魅力。  相似文献   

11.
孙佳 《内蒙古工作》2006,(10):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包头市作为重工业城市,在“大工业”与“小农业”经济发展格局中,农村经济仍占整个国民经济较大的份额,“三农”问题不仅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也是实现建设经济强市发展目标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放在全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位置,以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为突破口,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年城市建设,深圳人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初步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发达,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园林式现代化城市,建立了一套比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一套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妥善处理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坚持城市规划高起点,城市建设高标准,城市管理高效能,以规划为龙头,把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环境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维护规划的权威 和法定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迄今为止,深圳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松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荣誉,用2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探索了一条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道路,为深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地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吴三明 《发展》2013,(12):42-42
敦煌市莫高镇坚持以“为文而农、为游而农、为城而农”为发展导向,以“核心圈层融人城市、中间圈层服务城市、外围圈层对接城市”为发展目标,抓产业调结构,抓项目促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城市化过程也是城市自我更新、与时俱进的再造过程。这一过程已经潮起三波,即以“旧城改造”为号召,从住宅建设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城市环境建设的三次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新变大变强了,但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千城一面”的城市雷同化问题和城市风格特色问题,如“城市失忆”的古城历史风貌问题和城市传统化问题,“天人失和”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人居环境质量问题,乃至城市的形象特征及其识别系统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5.
资料链接     
《宁波通讯》2013,(9):19-19
低碳城市目前己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自从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蓝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又陆续衍生出了“低碳建筑”、“低碳城市”等新概念。丹麦、美国等国家也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以下分别简要介绍有关国家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低碳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经济》2008,(8):73-73
阿克苏市2006年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两年来,全市以“创模”为综合平台,坚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搭建环保大平台、大市场,推动“创模”工作,努力构建和谐阿克苏市,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三个中心”的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上海原有的单一城市功能,增强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扩散效应。换言之,就是要增强上海的经济竞争力。在世界信息革命时代,信息化是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上海“三个中心”的建设与信息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将对“三个中心”的功能从信息上重新定义,使其具备以信息为依托的核心地位;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建立“三个中心”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软件和服务保障,如金融电子化、贸易电子化、城市经济网络及遍布全市各企业甚至各户的城市基础网络等。上海“三个中心”建设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性支撑,而信息化进程要以“三个中心”为核心来展开。以“三个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化,使全社会的信息化有了明确的中心,并提高了其流动效率,强化了信息化的经济功能。从信息角度讲,“三个中心”也就是经济信息生产、集中、处理与传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是我省及各市“十五”期间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十五”城市建设,要打破过去那种“重视建设,轻视经营”的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确立经营城市的新思路,把城市的资源作为资本,对诸如土地,住房,道路及桥梁等构成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形成及人力作用的资本及相关的命名权,广告权,保洁权等延伸资本进行聚合,重组,营运,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再将所获收益投入到城市城市的新领域,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市场化新路子,从而使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19.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保护实现初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典型。五年前,经过努力,我市摘回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桂冠。五年来,我市在巩固创模成果的同时,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以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为龙头,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整治水环境为重点,以优化城市布局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强化环境执法为保障,深化基层创建工作,全市生态环境在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护良好,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局部区域还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细胞,是城市管理的“末梢”,社我建设是城区工作的永恒主题。如何搞好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群众中的管理作用,我认为,关键在于实施好“五民”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