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王千峰 《商》2013,(8Z):52-52
如果一方以另一方的产出品为投入品,进行生产、销售或消费,那么双方就构成了一组纵向关系。每个企业都处于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的纵向产业链中,并在受到本产品链中其他厂商的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纵向关系。纵向关系各方在合同中,除线性价格之外,还规定了更复杂的契约安排,这些契约安排称之为纵向约束。纵向约束理论可以追溯到现代经济学起源时代,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等经济学家共同构筑了纵向约束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是这样介绍纵向约束含义的:“经济理论所研究的大多是线性价格的情形,即买者对卖着的支付与所购买的数量成比例的情形。而纵向关系常常包含着更复杂的契约安排,这些契约安排被概括的称之为纵向约束。”(泰勒尔,1997)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零售商在纵向产业链上主导地位的确立,市场上由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行为也越来越频繁.一般意义上,纵向约束是零售商为应对产业链上的纵向外部性和横向外部性而采取的举措.在我国,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缺失、零售业内竞争激烈、零售商经营战略选择不当等原因,导致我国零售商实施的纵向约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损他性.  相似文献   

3.
周勤 《财贸经济》2004,(8):55-58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连锁超市模式高速增长的原因,认为零售厂商采用连锁超市模式是为了解决市场势力与赢利之间的矛盾,实现对上游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控制.而目前连锁超市过低的市场进入壁垒诱发过度进入而导致纵向产业链的崩溃,形成"超市黑洞".因此,要采取提高连锁企业的进入壁垒,保护纵向产业链;防止零售商卡特尔;降低制造商向零售商交纳的"负特许费",建立必要的行业规范和建立必要法规制度,健全市场信用体系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零售市场集中度提升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零售商对制造商行使纵向约束,这种新型流通组织创新模式极大地提升产品服务效率。文章从分工深化、顾客需求、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分析零售商纵向约束的演化逻辑,研究表明分工深化是推动零售商的纵向约束演进的动力机制,信息技术是零售商行使纵向约束的充分条件,顾客需求变化是零售商行使纵向约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型零售商的双边市场特征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奇  岳中刚 《财贸经济》2008,(2):105-111
本文研究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的性质。运用已有文献为分析同业市场结构而建立的理论和模型,假定零售商处于买方垄断地位。以这种处理方式来研究非同业的纵向结构关系是不恰当的,其结论也没有获得实证检验的支持。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分析在零售商占主导的市场环境下顾客、零售商、制造商三者的利益关系,并寻求相应的规制含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07年区域与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从生产者服务视角实证研究零售商对制造商行使纵向约束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在零售商纵向约束下,零售商通过专业化分工优势、市场集中的规模效应和连锁经营的服务创新对制造业产生积极的生产者服务绩效。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其生产者服务绩效更显著。在行业层面,零售商行使的纵向约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者服务绩效最大,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服务绩效次之,而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生产者服务绩效不显著。现阶段为发挥零售商主导的生产者服务绩效,我国需要加强法制化、专业化分工、信息化和标准化等方面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欧美反纵向垄断协议的实践看,其执法表现出四个特点:与非价格垄断相比,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受到了更为严厉的处置;合理推定原则适用范围扩大成为一种趋势;执法理念演变反映了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反纵向垄断协议执法逐渐趋向于个案的经济分析。基于欧美的执法经验,完善中国反纵向垄断协议执法需要逐步明确合理推定原则,加强纵向垄断协议方面的补充立法,结合经济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开展个案的经济分析,还应加强非价格纵向垄断协议方面的执法。  相似文献   

8.
肖祺 《商》2013,(24):112-112
中粮集团由传统贸易代理向粮油食品加工转型以来,通过并购、重组和业务构建等方式进行多元化发展,目前已在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番茄、饲料和肉食等领域上分别搭建起了八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本文将以小麦为中心搭建起的产业链为例,来分析纵向控制的决策。  相似文献   

9.
纵向市场圈定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开发或保护市场势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萌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17-18
纵向市场圈定理论是纵向一体化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法里面,关于市场圈定的观点直到最近都没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关于纵向合并是否会产生反竞争效应的学术争论持续了几十年。基于垄断厂商开发或保护市场势力的目的,梳理了纵向市场圈定理论的产生和演进的脉络,并介绍了这一理论的应用和实证检验成果,最后指出了现有理论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方向。  相似文献   

10.
品类管理绩效主要体现在参与者的利得上,可以通过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三个方面采反映.本文通过采集品类管理实施各方的经验数据,分析品类绩效在零售商与供应商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上的积极效应,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纵向一体化是纵向经济组织最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反映了前后相继的产业或生产阶段从市场契约的关系转变为企业内部关系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纵向一体化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是否实施纵向一体化,在何种程度上实施纵向一体化都将对企业经营和产业绩效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董烨然 《财贸经济》2012,(3):94-102
本文运用数值例子和一般化博弈模型对1个生产商、1个大零售商和n个小零售商的市场进行了考察,给出了大零售商对生产商拥有讨价还价力量、生产商对小零售商拥有讨价还价力量时的市场均衡。结论为:(1)在大零售商使用包含通道费在内的"三部费"合约的市场均衡中,上下游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利润。与生产商对下游完全拥有市场力量的情形相比,消费者剩余不会降低,市场价格不会上升,生产商获得的利润也不会减少。(2)大零售商的利润来自于消除上下游市场外部性,以及对市场效率改进的边际贡献。通道费可以视作是大零售商通过挖掘市场效率而获利的一种机制设计。(3)从政策角度看,用单一禁止通道费来提高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与其简单地取消进场费,还不如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支持小零售商、改善零售市场结构效率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控制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磊 《商业时代》2012,(27):86-87
在竞争范围广、竞争程度激烈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与体系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而价值链理论的逐步演进和发展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优化明确了方向。本文从传统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入手,将价值链理论运用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分析了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的优化、横向价值链以及纵向价值链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李冬 《市场周刊》2007,(9):28-29
在实际工作中,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可以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其中之一就是以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为控制对象,即从物流系统(或企业)投资建立、产品设计(包括包装设计)、材料物资采购存储,产品制成人库和销售,一直到售后服务,凡是发生物流成本费用的各个环节,都要通过各种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就是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已经成为全球零售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征。自有品牌有助于零售商驱除在位竞争对手或阻止潜在进入,同时也提高零售商在纵向竞争结构中的议价势力,并产生促进竞争效应和反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6.
杨莉 《价格月刊》2014,(4):92-94
纵向价格垄断协议是一种常见的垄断行为,在部分行业,纵向价格垄断协议成为了一种潜在的"行规"。近年来,国家发改委重拳出击价格垄断行为,开出了我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给市场予极大震撼,社会对反价格垄断执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从几起典型案例入手,通过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及其法律监管加以分析,进一步深化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纵向经济是电力产业成本结构的重要特征,是电力体制改革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随着世界各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都对纵向经济和电力体制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电力产业纵向经济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已经推行的厂网分离和即将开始的输配分离改革,对纵向经济的政策含义进行探讨,指出以输配分离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改革可能导致严重的纵向经济损失,因此改革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07,(11):76-80
百丽国际(1880.HK)是内地最大的女装鞋零售商,截至2007年6月底,其自营零售网点达到4816间,比2006年底增加988间。公司目前经营8个鞋类品牌,其中下属四大品牌2006年在内地市场占有率达到17.7%。不仅如此,百丽国际还是耐克及阿迪达斯两大运动品牌在内地最大的零售代理商。百丽国际的成功固然有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以及“她时代”经济的兴起等宏观因素,但采用纵向一体化的连锁商业模式,巧妙安排上下游资金流人及流出的节奏以及轻资产运营策略,却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资源型企业经济、生态效益的共赢,是当前学术界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线性关系假设及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以2010-2021年A股上市资源型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并理论挖掘纵向产业链延伸与CSR(企业社会责任)对资源型企业绩效的协同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纵向产业链延伸对资源型企业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对未来一期的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2)CSR调节增强了纵向产业链延伸对资源型企业市场绩效、未来一期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抑制了纵向产业链延伸对当期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3)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化水平、环境规制更高的地区,纵向产业链延伸与CSR对资源型企业市场绩效的协同正向影响更加显著,且两者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协同正向影响不随制度环境异质性发生改变。基于此,企业应合理利用CSR优化纵向产业链延伸方式;政府应优化营商环境,以强化CSR和纵向产业链延伸的正向协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超市激烈竞争 ,缺乏竞争力的小超市纷纷倒闭现象。文章从“小超市倒闭”现象出发 ,分析了我国超市行业的特点 ,认为小超市倒闭的原因包括行业进入门槛太低、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纵向的关系不健全和超市同质性过强三大原因 ,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