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翟珊 《中国经贸》2010,(18):81-8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法律合同翻译的研究已成为翻译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法律合同翻译而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可行而有效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
高璐  张晓雨  马荟慧 《魅力中国》2010,(35):263-263,25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人们的日常表达与交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了解中国文化很好的媒介。本文主要讨论汉语成语的翻译方法,根据汉语成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在不失原语文化特色的同时,更好地为译文的读者所理解,克服在文化因素方面的障碍,使跨文化交流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蒋少琴 《魅力中国》2013,(22):259-259,261
汉俄民族都是在特定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因而文化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作为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的人类二者思堆又有其相同的一面,所以文化有其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在语言上时.汉语和俄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而二者语言的翻译也就有了一定的复杂性。本文就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的成语来说说汉俄语言中的成语翻译。  相似文献   

4.
研习中西翻译的历史,早期的翻译主体问题研究主要是译者主体的研究,对翻译的态度偏重于"主观".但是随着研究需要的变化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对于翻译研究学派以多元取向为特征的探索.同时,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影视作品翻译成为了翻译研究的新热点.本文试图将影视作品翻译作为研究语料来探讨哲学文化和语言主体间性之间有效交往沟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封晨 《黑河学刊》2011,(8):30-31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瑰宝,它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字凝练,意义深远,表达生动。成语不仅仅应用在书面语言中,也在口语中有广泛的使用。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世界渴望更加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因此,成语翻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翻译成语之前,需要对成语本身进行研究并分类探讨,这样可以使成语翻译研究更加细致、系统。本文立足汉语成语的来源,以此进行分类,并在分类基础上讨论了成语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6.
谢东山 《魅力中国》2014,(11):230-230
尤金?奈达是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也是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在国内外的翻译界都颇有影响,对翻译实践也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并且被广泛运用到各种题材和语言形式中。成语是语言艺术的精华,中英成语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困难,也有很多技巧。这一翻译理论不仅能够指导其他翻译实践,在中英成语翻译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出中华民族语言之精华--汉语成语。其数量众多,包罗万象。现代汉语成语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冬贵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3):132-134,142
公示语翻译涉及到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是语言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语言生态环境又是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同时服务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由于种种原因,公示语翻译存在语言运用混乱和语言污染严重等不和谐的现象,成为语言生态环境建设的障碍之一。文章以语言生态学和翻译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城市圈旅游景点木兰天池公示语翻译为突破口,从公示语翻译的角度探讨构建良好语言生态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由于汉维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汉语成语在恰如其分的翻译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使译文的成语保持原文的形象性,感情色彩,民族和地方特色。汉语成语的维译技巧包括加词法、减词法、引申法。  相似文献   

10.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本文通过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或基本不对应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对应问题,以解决翻译疑难,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读者角度看广告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传递信息并促使读者(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广告词应该从读者角度出发,广告翻译也应该以读者为中心.从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角度看广告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扮演着实现原广告目的的重要角色.广告翻译不仅仅要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 还要考虑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当前翻译界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研究的现状出发,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所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原理,即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个中间环节,分析了存在“翻译主体间性”的主要原因,以及现实、认知、语言三者之间关系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启示。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谁是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体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当前翻译界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研究的现状出发,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所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原理,即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个中间环节,分析了存在“翻译主体间性”的主要原因,以及现实、认知、语言三者之间关系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启示。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谁是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体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语言是政治活动主体在涉及政治权力的场合用来交流政治信息的特定语言,是政治交流的工具,是政治信息的符号载体。政治语言的意义指向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要正确理解政治语言及其作用,就要以语言哲学为基础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通过讨论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翻译实例,提出了直接翻译、双关分译、变通译法、直译加注、意译法五种双关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语典故英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典故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凝固性 ,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多边文化交际的角度审视汉语成语典故的英译 ,分析异化的可行性 ,主张尽可能地采取异化的手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7.
黑话的语言特色和特征明显,其一为词汇多样性,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黑话;其二为语义隐晦性,即其会话含义很难一下就被准确地诠释出来;其三为语言时效性,即不同年代,不同时期对待相同和不同的事物的表达则都会有不同的黑话产生.本文研究了如何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研究黑话的语言特点即人物特性以及背后折射出来的社会文化特性即风土人情特性.  相似文献   

18.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不仅是跨越19世纪和20世纪而至今蜚声世界的哲学家和数理学家,而且是当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全面而深入地参考维特根斯坦的传奇人生、经典言论和思想转变等细节,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他的语言哲学理论的独特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英汉成语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文章比较分析了两者在地域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上的文化差异,并针对其复杂性探讨了直译、借用、意译、直译意译结合以及直译加注等几种灵活处理英汉成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俄语成语承载着俄罗斯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而翻译并非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对接与转换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递.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灵活地翻译成语、 调整结构,更能准确地将俄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最大化地体现出来.准确地对成语进行翻译不仅能够真实还原信息所传达的内容含义,还能帮助翻译人员摆脱原信息的束缚,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成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