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对自然资源重视和分析不够深入,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的研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贡献。自然资本论拓展了经济学中,资本概念的含义.通过给自然赋予资本的属性巧妙地把经济学和生态学思想整合在了一起。本文认为,探讨经济有效增长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在于重新认识自然资源,必须重视自然资本这一经济增长的基础变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然资源的约束相当严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理论却忽视自然资源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出发,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是如何忽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并探讨了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与评述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演进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作用于经济增长效应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肯定自然资源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存条件与基础的前提下,提出自然资源并不是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尽管世界已经进入资源高价时代,资源诅咒的效应并未消失等观点,并回答了为什么自然资源对有些国家送去的是"福音"以及人类是否能摆脱"资源诅咒"这样的问题。文章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经济增长看,技术进步总是比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是,许多文献证明,自然资源的丰裕与经济增长呈现的是负相关关系,即自然资源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非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陷阱。经济学家用“资源诅咒”来描述这一经济发展中的悖论。本文对自然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作了理论分析和总结,并在更加广泛的视角上,探讨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西部大开发等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尽管自然资源并非所有生产活动的直接要素,但却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要素来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本文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建立一个包含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土地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研究表明,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于人均GDP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可以减轻自然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但是当一国经济过分依赖资源时反而会拖累其经济增长能力。最后,本文利用历史事实对模型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资源为切入点分析金砖四国近20年来的经济增长,研究表明:矿产资源消耗、能源的生产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金砖四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自然资源通过直接转化为自然资本财富、自然资源出口和影响产业形成与发展等途径影响四国经济增长。文章还分析了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并为金砖四国长久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在现实中,自然资源也会抑制经济增长。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省际层面存在自然资源诅咒,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资源禀赋主要通过内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流动、技术创新和外生的制度安排三种渠道制约经济增长,资本转移、制度弱化、人力资本不足和创新挤出是其中的关键。因此,资源丰裕的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条件下,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不仅存在比较优势的积极作用,更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消极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双重影响,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消极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效应分为资源约束效应和资源诅咒效应,我国对于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集中于区域层面,从国家层面来说,研究资源诅咒效应的文献很少。本文采用国家层面数据分析了中国的资源效应,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单方面的自然资源消耗的增加,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会增加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目前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就国家层面而言,我国存在资源约束效应,但资源诅咒效应不显著。在得出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卫.罗默的假说,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实际的经济增长将呈下降趋势,即存在因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引起的"阻力"。通过计量分析,计算了1981~2004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阻力,"平均每年约为1.5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由于土地资源的消耗,在1981~2004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降低了1.53%。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显示,一些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存在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但由于新疆资源开发的主导力量是国家投入,加上其资源输出成本较高;因而不论从全国地区间的比较,还是从个体情况的考察来看,新疆的资源优势是其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可见,不将资源输出作为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地区发展经济的必选项、以经济多样化减少对资源部门的依赖、降低资源开发部门对其他行业的挤出效应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是避免“资源诅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考察了主要发达国家在早期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弥补了已有相关文献历史事实依据不足的缺陷,又扩展了分析视野,对于当今自然资源丰裕型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源依赖型增长"陷阱",选择具有历史依据和现实可行性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丰裕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避免负面效应,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世界各国经济进行研究时,人们会发现一国的丰裕资源并非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充分条件,甚至资源丰裕国常常出现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经济学家提出了"资源诅咒"解释这类现象。山西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其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与其资源禀赋极不相称的落后状态。本文在实证分析山西省经济陷入了"资源诅咒"的基础上,提出了摆脱"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互动关系:教育的发展促使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可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从而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三者之间可以实现一种良性循环。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促使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才能实现贵州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的国情,现实中存在像稀土这种非产权化战略性可耗竭资源,合理开发这种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章试图利用模型的方式探索非产权化战略性可耗竭资源最优利用的经济增长路径,认为只要政府有效诱导,在人力资本与技术不断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足够的情况下,合理利用非产权化战略性可耗竭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有无价值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和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态度。从哲学角度出发,结合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相关理论,可以认为,自然资源的价值在于其满足人们的需要,自然资源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其稀缺性、开发条件和重置成本。如何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关键是对其价值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