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狼窝铺站位于京哈和津山两大干线交汇处,为适应运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对车站设备和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实施设备改造、加强车站作业组织衔接和枢纽作业组织等有关对策建议,主要是增设隔开设备、移设接触网分相位置,加强机车乘务员班次配备和作业组织,补强唐山北站列检作业能力,抓好卸车站出车组织和采取车流调整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广石线开通并接入江村站可以缓解广州铁路枢纽的运输压力,但给江村站的运输组织带来新的问题。在阐述江村站的基本情况和引入广石线后车流组织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广石线引入后江村站面临的折角车流增加、上行系统能力紧张、上下行系统车流不均衡等问题,从优化折角车流编组计划、均衡上下行系统通过能力、优化提升职工作业效率方面,提出广石线引入江村站后的运输组织优化对策,以提升江村站的运输组织效率,提高广州铁路枢纽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3.
由于太中线的引入,迎水桥站的作业有较大增加,鉴于目前迎水桥站峰前到达场、调车场,以及上、下行到发场能力已经饱和,分析各车场设备现状和近远期车流情况,提出车站各车场和机务、车辆设备的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京广线郑州北至武昌南电化后,信阳-漯河段区间通过能力仍很紧张,分析其原因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过长;本区段两端信阳,漯河的车站通过能力不足;本区段摘挂列车开行对数多和甩挂作业站多。为此,一方面对信阳,漯河两端站进行技术改善;增加接发列车平行进路,增加机走线和机车入库进路;另一方面采取行车组织和车流调整措施:空(上行)重(下行)方向牵引定数不同;取消摘挂列车,改开重点摘挂和小动转列车;加强车站作业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影响江村编组站运输效率提高的原因,针对车站站型、设备能力和生产组织存在的问题,从改善运输组织及进行设备改造两方面,提出加强运输组织、提高调机运用效率、加强折角车流处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岳阳北站为横列式一级两场区段站,驼峰属于半自动化小能力驼峰。在阐述岳阳北站驼峰技术概况的基础上,从线路布局及设备、车流的不均衡性、驼峰解体作业方案、驼峰各单项作业等方面分析影响驼峰解体能力的因素,对优化驼峰作业方法、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铁路枢纽运转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石太、侯月、丰沙大线三线增量及车流的调整,榆次站枢纽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调研榆次站枢纽现状,分析车流现状、各场能力及运用情况,针对既有运输组织方式下局部运转不畅的问题,提出优化作业组织、人员配备、编组计划等提升榆次站枢纽能力的扩能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武汉北站相邻衔接线情况、现行编组计划、能力利用率,以及现状折角车流和研究年度折角车流情况,分析产生折角车流的原因,提出减少车站折角车流的措施:调整路网编组计划、组织始发直达列车通过、枢纽地方车流组织直进直出工业企业站,以及修建贯通车站上、下行系统的北环线的工程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车站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朔黄铁路神池南站由于列车到达不均衡、车流高峰期列检接车组阶段性能力不足,以及部分机车转线占用咽喉时间长等问题,使车站通过能力日趋紧张。为此,通过对影响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关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正确处理枢纽站进出站线路布置的意义,介绍了株洲枢纽扩建前后的总体布局。根据株洲枢纽近远期的车流性质及运营特点,提出进出站线路布置及疏解措施,从而提高了区间通过能力,避免咽喉交叉,减少折角车流重复作业,减少地方车流与干线列车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