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认为内部控制即是内部监督。一些人以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件和制度;也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还没有概念。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  相似文献   

2.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没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也有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也未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普遍的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淡漠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业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给丢掉了。  相似文献   

3.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但是实际企业的频繁破产倒闭说明内部控制监督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本文主要分析内部控制监督弱化的原因,期望能够引起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解内部控制并没有很全面的定义来诠释,对其说法也是人云亦云。参考某些相关报告,将内部控制的要素确定为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运行是否有效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能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没有一个健全而完善的内部控制。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入手,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构建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尚未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认为建立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而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制约机制。各项经营环节和岗位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工作透明度不高,内部审计工作薄弱,一部分企业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体制不顺,人员的素质也不都能适应的了工作需要,不少中小型企业至今还没有单独设立审计部门。  相似文献   

7.
控制的误区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是许多管理者非常头疼的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控制思路,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和效率永远是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必须走出以下误区。误区一:控制就是牵制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个人或部门之间职务设计上的相互牵制,业务权利的责任分工来实现交叉控制,达到控制的目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事务日益复杂化,简单的内部牵制不仅难以取得控制的效果,还使企业自身发展受到制约。企业要谋求持续发展,就要求其具有一套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风…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强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势必要求企业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新的审计任务,即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本文主要对内部控制系统审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COSO委员会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于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这个报告中,它们提出了内部控制具有以下三个不能克服的限制:1.没有明确企业战略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仍将其视为管理工具而非管理本身;2.没有认识到企业应当在综合考虑成本效应的基础之上建立内部控制;3.它只能为企业经营提供合理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控制是企业改善经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企业将内部控制仅仅作为一种制度、方法,没有将其深化到形成一种理念、员工遵守的契约和企业精神,从而弱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笔者认为,通过管理在企业员工中形成自觉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办事、积极维护内部控制各环节运行的理念,也就是形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总体上讲,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比较低下,控制效果不尽如人意。 1、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对落后 这是因为我国在理论上进行内部控制研究和实务中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实践的时间都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直到现在,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内部控制为何物。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颁布比较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也进入到研究的视角中,并成为颇为重要的问题。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每个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确保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内部控制的运行不利主要是由于投资者没有重视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性以及治理层没有对内部控制实施有效监督。所以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保障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作用,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治理职能。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治理功能发挥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总是需要动力(动因)的,若没有动力(动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也不会实现变迁.文章在回顾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深入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变迁的内动力(动因)和外动力(动因),以加深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变迁过程的认识,以期对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变迁和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会,然而企业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明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权利,使各个部门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协调和控制好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关系。但就目前来讲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内部控制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通过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制度建设尚待加强 尽管财政部已经颁布了很多内部控制规范,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适用于各种类型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指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无法准确地运用已有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就是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入手,立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对在此现状下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增强内部控制观念、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可行对策,从而有利于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健康、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企业的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因此,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问题。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企业的建立以及我国加入WTO,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就成了最紧迫的课题之一。但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很不统一。其中,多数学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停留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还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即是内部监…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国家开始推进将市场运作方式引入高校后勤后,高校后勤独自经营、独立核算、盈亏自负。但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出台针对高校后勤的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其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参考企业方面的内部控制法规。本文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首先对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高校后勤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