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结构调节法生态化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努力消除传统模式下产业发展上的问题,探索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发展新思路,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产业结构体系,需要现行产业结构法律规范做出回应。依据生态发展规律,完善产业结构生态化规划和指导制度、产业生态化法律责任制度、产业生态化技术与标准制度、产业生态化激励机制、健全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共生机制、改善生态不利产业淘汰和转向制度,对于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生态化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向着生态产业系统演进,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生态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是资源稀缺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生态挑战,要在立足区域实际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化、高级化、合理化、协调化的目标,从产业体系的构建、产业时空布局的调整、生态技术的创新、生态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探索积极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与生态环境矛盾趋于加剧的背景下,生态化可促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产业生态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重要生态战略地位的秦巴汉水区域为例,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同时指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以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生态化为根本形成推力系统,以旅游消费模式的生态化为重点形成拉力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形成支撑系统,以产业生态化发展环境的营造为手段形成保障系统,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产业生态化:从理论与实践论平衡理念下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产业是经济由粗放转化为集约过程中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转轨经济中的我国已将此提到议事日程,该课题很新也很重要.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产业生态化的本质并不是单纯求得生态环境保护,而是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这需要克服传统模式下生态产业发展上的诸多问题,探索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态聚集等多种模式,在产业链延伸,工业园模块化设计中将产业生态化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5.
衢州作为浙江母亲河源头的守卫者,面临着保护好源头生态的责任,同时,作为欠发达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压力,为此,构建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产业生态化,是实现产业发展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更是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孙二伟  李盈 《经济视角》2010,(10):37-39
产业集群是当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组织之一,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两种产业组织形式存在较强的互动性。对此,本文从产业集群的生态特性、产业集群是产业生态化的最佳组织形式以及产业生态化发展促进产业集群演化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当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组织之一,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两种产业组织形式存在较强的互动性.对此,本文从产业集群的生态特性、产业集群是产业生态化的最佳组织形式以及产业生态化发展促进产业集群演化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生态发展脉络的梳理出发,结合海洋产业生态特性,界定海洋产业生态化内涵;并在综述产业生态化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指标选择原则与指标体系构成两个方面构建包含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海洋产业技术生态化的指标体系框架,以期为定量评估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识别生态水平的区际差异并提出解决对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化创新的宏观背景是企业面临政府环保要求、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产业生态化创新是在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对产业生态系统内的各组分进行优化组合,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生态体系的过程。产业生态化创新的核心是技术生态化创新,本质是全程生态化,内容主要有技术生态化创新、绿色制度创新、绿色文化营造等,其实现形式是建立生态产业园。文章认为,生态产业园是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是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模式。文中还对沱牌集团生态园的建立和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建设需要,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受到过度开发,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理念不符.在绿色发展导向下,对过度依赖资源的产业进行优化是必然的趋势,产业生态化的目的是在经济与生态处于协调的情况下,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于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思路和对策的研究由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文明观下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观的超越,代表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升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尊重生态规律,能缓解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日益趋紧的矛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为推动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需不断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实施鼓励生态化转型的产业政策,推行并完善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3.
推进产业生态化和工业生态园区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而言,是十分迫切的任务.生态工业园区所具有的工业链条、循环经济模式、经济外部性以及企业之间的复合共生等生态化发展特征是推动当地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结合四川省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工业园区发展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实践上.研究了推动四川省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晶  王艺 《经济论坛》2022,(11):56-64
会展业通过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等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联动能力强,关联水平高,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强大的带动效应。对应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会展业由简单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转向生态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展是市场规律,也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我国2018年投入产出表,计算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产业的关联和波及效应。从产业关联角度来看,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度较高,与服务产业的后向关联度较高;从产业波及视角来看,会展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能够产生联动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促进会展产业绿色化发展相关建议,以期借助其影响和辐射作用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活力是西部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依托,为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工业化与生态化的协调发展,从产业工业化与生态化的耦合内涵出发,运用DPSIR模型和SD方法,建立了西部地区产业工业化与生态化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模拟评测的基础上,提出三种耦合发展路径并对不同路径的发展趋势进行情景预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发展路径下,产业工业化与生态化耦合发展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各耦合发展模式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缺陷;(2)根据贵州省的发展特点和一般规律,应用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更适合现阶段的产业发展;(3)考虑到资源存量的不可逆性与西部地区产业的生态依赖性,提出从优化布局、建立门槛等方面提高环境承载力和资源储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观的超越,代表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升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尊重生态规律,能缓解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日益趋紧的矛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为推动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需不断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实施鼓励生态化转型的产业政策,推行并完善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中蕴涵着许多深刻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化发展的思维。分析其中精华:有"天地人一体"的生态化思维,包括生态价值论、生态和谐论、生态系统论等;有"天地人中和合"的生态化目标,包括人内在的生态化、人外在与周边生存环境一体的生态化;有"与天地参"的生态化行为,包括以人为本"明于天人之分"、"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知和知常知变"的和谐推进方式、"知止知足知生"的创新发展模式等。探讨古代生态化的思维、目标、行为等,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对于丰富生态文明内涵、促进当代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循环经济、共生理论、生态工业园和生态产业链的逻辑关系辨析入手,探索了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及生态产业链构建的4种类型,主要针对国家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对改造型及混合型产业生态化路径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生态产业实现过程中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和信息链4条关键生态链的构建,及企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区域生态化3个层面生态化实现的具体途径,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除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外,人还具有基础性和复合性的生态需要;实现生态公平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的重要条件,人力资源的生态化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建设高层次生态文明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东北经济区的突破发展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针,进行生态化的产业重构。为此,有必要及时进行金融创新,构建生态产业投资基金,激发东北地区的产业绿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