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甘肃旱灾成因及治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甘肃气候日趋干旱 ,既是全球气候变化使然 ,又应归咎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甚至破坏行为。这些因素皴染沉淀 ,磅礴郁积 ,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旱灾频繁。然而经过历史风风雨雨蚀磨 ,劳动人民积累了一套治防经验 ,包括开沟挖洫 ,植树造林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于今开发甘肃而言 ,这些现象仍值世人警策、借鉴。  相似文献   

2.
古代甘肃气候日趋于旱,既是全球气候变化使然,又应归咎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甚至破坏行为,这些因染沉淀,磅礴郁积,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旱灾频敏,然而经过历史风风雨雨蚀磨,劳动人民积累了一套治防经验,包括开沟挖洫,树植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于今开发甘肃而言,这些现象仍值世人警策,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甘肃的工业开发活动为线索,全面论述了资源委员会在甘肃的工业开发活动,具体分析和客观评价了资源委员会在甘肃工业开发活动的功过得失。认为:资源委员会在甘肃的工业开发活动,是近现代甘肃工业化的继续,它努力发展近现代工业,健全工业门类,合理配置工业布局,扩大生产规模,对甘肃近现代工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开发活动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开发建设刘仲华甘肃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民族在丝绸之路这个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上,你来我往,生息不已,甘肃古代各民族不仅在开发建设甘肃的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大熔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  相似文献   

5.
<正> 一、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有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早在两千年前形成的联结中国与中亚、西亚、直到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正从甘肃经过,沿河西走廊留下许多著名的佛寺,古迹。合理开发利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在就任陕甘总督、督办新疆军务的紧张繁重的军事、政治活动之外 ,对甘肃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主要内容有屯田垦荒 ,振兴农牧 ;治河修渠 ,大兴水利 ;改进耕作技术 ,推广新品种 ,提高农业效益 ;严禁种植罂粟 ,提倡种植草棉 ,完善农业结构 ;植树造林 ,改善农业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几方面 ,并对之认真地进行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实绩实效 ,为甘肃近代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农业基础。研究总结左宗棠的开发甘肃农业的思想和政绩 ,对今天搞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中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中国工业化进程以牺牲生态环境和文化财富为代价。纵观甘肃盛衰交替的经济发展史及中外经济发展的成败历史 ,甘肃经济大开发不能停留在几个项目建设上 ,而应该从综合、系统、次第发展的全方位去深入研究和组织。  相似文献   

8.
<正>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08——452年)在位期间,对甘肃河西地区制定了较成功的开发政策。河西地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古代这里水足草茂,农牧业开发较早。北魏在前代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了在河西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9.
目前,甘肃省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但甘肃与其他省份的发展差距突出表现为开放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差距。甘肃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改革开放推进开放开发,努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  相似文献   

10.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平 《开发研究》2007,(4):100-103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范式和经济形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本文论述了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中国入世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社会发展机制滞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口总体素质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应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