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浅议我国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条件李东荣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影响金融机构的储备头寸变化,从而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活动。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如何积极创造条件,启用...  相似文献   

2.
高彩霞 《辽宁经济》1998,(12):34-35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以影响货币政策的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实质上是一种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的经济手段,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它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思考张大龙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主动买卖国债、中央银行证券、私人票据、外汇等,以吞吐基础货币,调整金融机构流动性储备的业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运作,中央银行能够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银...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其效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1.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的一般性工具在总量控制中作用显著,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逐步淡出总量控制即一般性信用控制,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大政策工具的实施,达到调控货币与信贷的供应总量。其中,公开市场业务在近5年来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得到了充分运作。央行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操作方式来调控商业银行货币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包括正回购、逆回购、买断、卖断等不同品种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式组合,并开始选用数量招标和利率招标等多种招标方式。公开市场业务日益作为主要的货…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里面,使用比较频繁的政策工具非公开市场操作莫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本很少使用。此次中央银行恢复使用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6.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试图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或短期的名义利率,从而达到影响产出和就业等经济实际变量的结果。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化会通过货币传导机制的渠道来影响产出。在货币政策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由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组成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例  相似文献   

7.
SLO与MLF     
《天津经济》2015,(1):83-84
一、相关概念(一)SLO的相关概念SLO,即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它是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一般用来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中央银行根据货币调控需要,综合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状况、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灵活决定该工具的操作时机、操作规模及期限品种等。该工具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操作对象  相似文献   

8.
李明康 《特区经济》2014,(5):125-126
自2003年我国中央银行票据开始登上公开市场的舞台,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流工具之一。本文主要从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作用、我国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央行票据所承担的新的政策职能的角度来说明因为我国所处特殊经济金融的环境,央行票据作为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中长期工具,具有可持续性。最后本文还对完善央行票据制度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磊 《首都经济》2005,(11):38-40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和各自的特点自由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要求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但并不排除国家的宏观间接调控.即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及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  相似文献   

10.
《沪港经济》2007,(6):29-30
货币政策并非无所不能的“魔法石” 从发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到货币掉期、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再到调高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将针对流动性过剩所能使用的逆向货币政策工具用了个遍,可所换来的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宏观货币政策功能的质疑和审视。  相似文献   

11.
中央银行非冲销干预和冲销干预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对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对非冲销干预和冲销干预的理论做了评述,并对我国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及干预手段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回收再贷款调节货币供应量缺乏应有的弹性和灵活性,应大力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加强公开市场业务调节的主动性,以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2.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来实现的。本文拟就再贴现率政策在调解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加以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自向量回归(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期协整关系的约束力较强。需要通过调节国际收支、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以及发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新的冲销手段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调整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执行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当今典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林琳 《上海国资》2002,(5):41-42
货币供应量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刻划社会资金量的指标体系。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调整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来实现。但人民银行并不是货币供应量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唯一决定因素,公众的货币使用习惯、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都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而货币供应量则对国家经济的最终目标有重要的影响。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及货币变动引起的物价、经济增长的变动对股票市场的股价水平有什么影响呢?需求高于供给时,向高位波动股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首先是市场上一种  相似文献   

16.
赵伟 《浙江经济》2011,(12):28-28
过去年余时间经济界有个颇为流行的术语,这便是"量化宽松"。何为量化宽松?"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量,以近乎‘无中生有’的方式创造出预设金额的货币……"。这是经济学家们较为认同的一种解释,但这个解释同时有三个约束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秦宁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5):156-158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渐淡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吸引了众多关注,作为货币政策的日常操作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观察货币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市场已注意到,央行越来越注重发挥公开市场业务引导利率的作用,其在金融市场上对有价证券等的公开买卖,向市场发出利率走向的信号,其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它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增加贷款种类等。去年以来,中央银行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出台了许多拉动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的是用金融手段间接调控经济。从黑龙江省讷河市各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情况看,各项存款增幅较大,储蓄存款未因降息而受影响,只是在进入农副产品收购旺季或因储蓄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出…  相似文献   

19.
确保1998年经济增长8%,通货膨胀率小于3%,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要达到的共同目标,也是今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中心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多种政策工具的协调与配合,公开市场业务是其中之一。1、公开市场业务特点、作用的思考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  相似文献   

20.
量化宽松     
《天津经济》2010,(12):77-77
一、量化宽松的含义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也称"定量宽松",是由日本中央银行于2001年提出。所谓"量化宽松",其实是一种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