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志琳 《商业时代》2011,(14):53-54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人民币汇改前后美元兑日元、美元兑港币两种货币汇率收益率序列进行建模,研究它们的风险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美元兑日元,美元兑港币汇率变化的风险评估中,所建模型很好的体现了人民币汇改这一事件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其条件方差序列,进行两种汇率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这一事件对美元/日元、美元/港币汇率的影响较小,风险水平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攀钢作为跨国企业的雏形已现,对拥有的外汇资产、负债如何有效防范其风险已成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仍是属于不可兑换货币,因此,美元汇率的波动也间接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外汇资产与负债的价值。2002年下半年以来,欧元、日元、澳元等币种兑美元的汇率升值达20%~30%,使得国内企业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出现幅度不低的贬值,而以日元、欧元计价的负债则大幅升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攀钢作为跨国企业的雏形已现,对拥有的外汇资产、负债如何有效防范其风险已成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仍是属于不可兑换货币,因此,美元汇率的波动也间接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外汇资产与负债的价值。2002年下半年以来,欧元、日元、澳元等币种兑美元的汇率升值达20%~30%,使得国内企业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出现幅度不低的贬值,而以日元、欧元计价的负债则大幅升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兑港元汇率不断创下新高,对香港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从通胀压力、港币贬值压力、本港经济所受负面影响、民众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四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下的香港困境,并指出港币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放弃美元转与人民币挂钩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沈子荣  王秀丹 《现代商业》2007,(17):176-176
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兑港元汇率不断创下新高,对香港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从通胀压力、港币贬值压力、本港经济所受负面影响、民众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四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下的香港困境,并指出港币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放弃美元转与人民币挂钩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2016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约6.82%,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态势,同时这也是人民币对美元最长周期和最大幅度的跌幅。人民币大幅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其他方面的危害。短短一年间,人民币如此大幅度贬值,必有其原因,文章从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影响及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陈辉 《现代商业》2011,(7):26-27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启动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转而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启动汇改五年零八个月后,人民币在改革之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8.27的基础上升值了22%。如果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算起,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53%。如果说从2010年6月份人民币第二次汇率改革算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3.7%。2008年中以来,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相对美元大幅贬值。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中国的出口增长也自2008年初开始大幅减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开始考虑人民币还能稳定多久便会追随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一起贬值的问题。人民币对美元会不会贬值?事实证明,人民币对美元不仅没贬值,在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后,又进入了升值通道中。判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要考察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错位的实际情况是其汇率变动具有不对称性,人民币对美元处于升值趋势,但对其他货币如欧元并不处于升值态势,人民币对日元的升值或贬值趋势并不明显。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相关影响进行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以来,由于日元升值,不仅对日本自身经济有较大影响,而且对与日本有密切经贸关系的我国也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中日贸易的现状和日元升值趋势的分析后指出:人民币对日元在近期内也会相对有所贬值,即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将利于我国改善中日贸易的逆差状况,但其所起的积极作用不能高估。为此本文提出我国对日贸易策略的选择应该是:提高我对日进口价格需求弹性;调整债务结构,加强汇率风险的防范;大力吸引日商直接投资,在不减少我利用外资总量基础上,起到减少我对日的债务、避免因日元升值而产生汇率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陆珉 《北方经贸》2014,(6):16-16
为了缓解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政府的操纵下,美元不断贬值,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持续下跌,从2013年初的6.57,持续走低,目前已经跌到了6.0785的历史低值。可以预见,美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走低,人民币将会被迫不断升值。规避美元汇率下跌风险的对策是:积极挖掘国外新市场,减弱对于美元依赖;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品市场,规避汇率风险;选择"硬货币"为结汇币种。  相似文献   

11.
一、全球汇市波动格局 1.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超过15% 自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三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呈不同特征(见图1)。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且升值速度逐年加快,截至08年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达15.37%。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也呈现波动变化,人民币对欧元贬值10.72%,对日元升值5.95%。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缓慢升值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4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7349元人民币,较2005年7月21日升值首度超5%;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为100日元兑6.5070元人民币,升值约11.7%。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常项目不能得到弥补而导致美元的贬值,亚洲未能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人民币继续钉住美元导致人民币跟随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应正视人民币升值压力。目前不实行人民币升值是正确的,但应采取短期和中长期措施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提到,"从2005年7月份,我们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1%。特别是最近这一年,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并不那么大,但是由于欧洲货币、亚洲货币大幅地贬值,人民币实际上也处在升值的状况。"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05年我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这些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升值状态,并且目前还没有看到反转的迹象.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升值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的将其与日元升值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化环境下的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发展的比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的CPI为研究对象,运用R/S分析方法对人民币的对外升值以及对内贬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都具有长期记忆性,即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冲突还会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进出口经理人》2005,(6):58-59
且不谈人民币什么时候升值,升值幅度有多少,我想知道如果升值,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近期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份提案.要求中国政府在6个月内允许人民币升值.否则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将可能面临高达27.5%的关税惩罚。5月18日新增的美元港元、美元日元.美元英镑等品种8种外汇交易品种.使得新一轮升值舆论再度沸沸扬扬。且不谈人民币什么时候升值.升值幅度有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升值预期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本文利用2006年到2014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日汇率数据建立了随机游走模型,运用ARCH族模型检验其残差发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时间序列r具有"尖峰厚尾"和集群性特征。并且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对人民币升值与贬值存在不同的反应,并且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市场信息有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期,人民币的两面性——对外升值却对内贬值让人们大为不解。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前汇率相比,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9%。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猪肉、蔬菜、房产等价格的上涨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钱越来越不值钱”。升值和贬值是方向截然相反的词汇,看似人民币陷入了一种怪圈:我们感觉不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带来的购买力增强,却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日益削减的无奈。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商界》2008,(5):12-12
“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至于升值多快、均衡点何在,则主要看美元能够贬值到何种程度;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步伐还没有追上美元贬值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