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M(Mobile Market)是中国移动借鉴苹果App Store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电信市场特征和消费者需求特点,为突破3G发展的应用瓶颈而推出的应用商城,致力于让更多的手机应用开发者参与到移动应用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手机应用,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MM的出现也是中国移动带动整个增值业务运营模式转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2010,(12):73-73
11月10日,中国联通手机应用商店“沃商店”在上海正式发布,加上之前2009年8月开张的中国移动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以下简称MM)和中国电信的天翼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的升级换代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3G手机视频业务已被业内认为是3G时代最激动人心、最具前景的应用之一,国内外一些著名研究机构对其发展前景都表现出乐观的态度。国内电信运营商均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重点3G增值业务应用进行战略布局,如广东联通与南方传媒集团联手推出的"悦TV"视频分享平台,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视讯"业务,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视频"业务。虽然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在视频业务上发力,但放眼手机视频市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却是各大视频网站。同时,伴随着优酷网和土豆网的合并,运营商手机视频业务的开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的手机视频业务该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4.
春节假期,北京的李泽在家“宅”了5天,从老家回来的朋友问他闷不闷,他晃晃手机:“怎么会,‘MM’里有多种应用,这个手机的玩法多了去了。”李泽口中的“MM”不是美女,指的是中国移动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简称MM)。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三大运营商3G网络的逐步完善,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快、更方便、更实惠的信息通信业务。笔者认为,当前应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和移动应用商店,以应用推动3G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会议     
《当代通信》2005,(1):74-74
中国移动手机闹“新春”;中国卫通中标三峡水上智能交通系统;中国铁通业务增幅发展迅速;新加坡移动运营商推出3G网络拥有更大的定价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3G手机可视电话业务的目标用户群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手机可视电话业务,即通过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的实时、双向的语音和影像会话服务,是3G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本针对3G手机可视电话业务的目标用户群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能为各运营商如何开展该项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 3G网络建设和运营开始升温 随着日本和香港和黄控制下的3个公司在意大利、英国等多个市场推出商用业务,全球3G网络建设出现升温势头。 2003年9月,新加坡的SingTel开始推出免费的3G试验,从12月开始为至少100 位用户提供为期1个月的免费试用。目前的手机定价策略是参照大容量手机的最高价位,大约是1000新元(约569.2美元)。为避免手机高价格对业务推广产生障碍,公司称还在与提供商,包括LG、三星、Motorola和SonyEricsson协商,希望能够降低手机的价格。SingTel公司希望通过本次试验能够看到所谓的3G杀手锏服务,并为2004年第一…  相似文献   

9.
电信运营商创新困境 电信运营商已切切实实感觉到危机的存在,在高层已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共识,并在业务产品、网络技术、管理模式上寻求创新,但整体创新效益离预期还有一段距离. 下面以中国移动为例. 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断跟进互联网企业、设备厂家的优势产品,却从未超越对手.从基于Android系统发展自有手机操作系统oPhone、借鉴App Store推出应用商店Mobile Market,到模仿微信开发飞聊,这些微创新产品要么表现平平,要么夭折. 在技术创新方面,最直观的反映是发明专利和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专利授权303件,尽管位居三家运营商之首,但明显低于华为2734件、中兴2727件.  相似文献   

10.
阿杜视点     
《中国电信业》2009,(9):8-9
“未来两到三年是3G在中国大发展的良好时机。”工信部部长李毅中。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践。”中国移动应用商场正式开张、中国电信携11厂商成立双模终端联盟、中国联通发布iPhone事宜……最近一段时间,许许多多与3G有关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都有些应接不暇了。其中最让记者感兴趣的还是几家运营商最近在3G增值服务上频有大举动,颇有些内容应用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的意思。中国移动启动G3业务创新大赛,高调推动3G增值服务发展,还在分成模式、平台服务机制、申报方式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将第一年信息费100%提供给SP,不计付出,建设技术、管理、运营平台,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3G时代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资费竞争.而是全业务的搏弈,是差异化的经营。中国移动选择了以手机上网的丰富应用来吸引用户转向3G;中国电信则选择“捆绑优惠”的3G策略,通过将手机、固话和宽带进行捆绑实现一定的优惠;  相似文献   

12.
移动应用商店是3G时代移动通信的新体验,是移动互联网和3G终端共同催生的产物。苹果App Store的成功,更加印证了应用商店能满足用户终端应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事实,也使应用商店成了时下丰富终端应用内容的主流解决方案。移动应用商店不仅是软件行业的突出点、应用开发者自由发挥的舞台,也是用户获取个性化服务的平台。目前,移动应用商店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热点法律、监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期封面文章从法律、监管角度对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对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提示。其中,既有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业务快速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有手机应用商店应注重的法律风险提示和防控风险建议。总之,移动互联网要想健康快速发展,版权保护需要先行。  相似文献   

14.
3G时代手机动漫蓄势待发 手机动漫业务即采用交互式矢量图形技术制作多媒体动画内容,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下载、播放、转发等功能的一种服务。2003年,中国移动手机动漫业务启动;2006年,中国联通也推出了手机动漫业务。然而,7年时间过去了,手机动漫并没有像当初业界人士所期望的那样创造奇迹,甚至影响力远不如彩信。  相似文献   

15.
3G意味着更好的移动通信体验:随时随地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移动数据业务的高速下载、更好的通信质量、更丰富的智能终端选择等。手机应用商店正是体现3G独特优势的核心业务,而且随着草果的APP Store一夜成名,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厂商也纷纷开始在手机应用商店市场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6.
手机定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被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尤其是3G移动运营商所采用.2004年5月和黄宣布将向韩国LG定制300万部3G手机,以供应和黄的3G拓展,动用资金高达10亿美元.1999年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就开始定制手机,并获得很大的成功.韩国的SK电信、英国的Orange与沃达丰也是定制手机的倡导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美3G移动运营商加入了定制手机的行列.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早在2002年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全面启动时,就开始按照自己制订的标准向手机厂商采购大量CDMA手机,开辟了我国手机个性化定制的先河.2003年7月,中国移动与索尼爱立信联手推出了一款"动感地带"用户专用手机T312,向定制手机跨出了关键一步.同年10月,中国移动又在河南试点,与三星、首信、摩托罗拉、联想、索尼爱立信等几家厂商合作,共推出了5款定制手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7月,苹果应用软件商店正式上线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给整个手机终端行业带来了一种新的赢利模式,即App Store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苹果公司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允许遵循其约定的手机程序开发者为其手机终端提供应用程序,并就销售应用程序的利润与开发者进行分成。App Store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手机应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成为丰富手机终端应用内容的一种主流解决方法。随后,微软、谷歌、诺基亚、三星等众多知名的软件公司、终端制造商以及电信运营商都推出了各自的手机应用程序商店,形成了一个由软件开发者、终端厂商、用户和运营商等参与的新产业链。随着3G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拥有更强处理能力的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手机应用商店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进入3G时代,推出有特色的移动增值业务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重点发展方向,如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邮箱、手机门户、手机报、手机搜索、手机定位、手机阅读、手机支付、应用商城等,这些新的增值业务与原有的短信、炫铃、丽音、彩信、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31日,中国移动宣布其手机阅读业务正式商用。手机阅读是中国移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客户提供各类电子书内容,以在线和下载为主要阅读方式的自有增值业务。手机阅读的实现手段目前主要包括手机客户端WAP,彩信、手持专业阅读器、在线平台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手机阅读产品,中国移动给出的定义是:手机阅读是以打造新的出版发行渠道为定位,以具备内容出版或发行资质的机构或大型互联网文学网站为合作对象,以嵌入TD通信模块的G3阅读器为核心业务形态,整合各类阅读内容,以满足用户各种阅读需求的一项业务,阅读万式包括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