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要索财富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搞活国企、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生产要素贡献的度量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率作为分配的尺度.确立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路径选择:微观基础再造、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在于生产要素的所有制 (产权 )关系 ,我国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这一分配方式会对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带来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避免收入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3.
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
6.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要成为现实,必须努力完善三个方面的基础性条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8.
樊敏 《经济师》2003,(7):41-4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要求分配形式与之相适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 ,理顺分配关系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是当今时代发展要求 ,也是与时俱进的做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同时采取措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分配制度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从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就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作共同生产的价值,按各种要素的贡献由各要素所有者依据产权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产权论分别从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两个方面论证了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两论又紧密联系,不可缺失。  相似文献   

10.
传统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一个价值分割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对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因为 ,按照“价值创造一元论” ,在价值创造中除劳动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 ;如果运用“价值创造多元论”加以解释 ,又会落入马克思曾经批判的“庸俗共创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本质 ,确认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及其支配权的分配 ,财富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各要素按贡献共同参与财富分配 ,才能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邦根 《经济经纬》2000,23(5):18-20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按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来分配。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过程同产品价格形成的过程共同构成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总过程。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而且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但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形成的收入差距过分两极化,一定要给以政策上、法制上的限制,使所有的经济主体按照合理的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地竞争。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认为,按贡献分配将劳动与其他非劳动要素统一于生产要素,将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统一于社会贡献,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统一于按贡献分配。这一原则体现了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等时代性,把握了按贡献分配规律的必然性,是我国分配理论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一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是衡量该要素的贡献的合适尺度;市场经济中,厂商追求最大化利润的行为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即要素收入与其边际收益产品相等.要使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得以真正确立和运行,必须再造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微观基础,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替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辩护,西方经济学很早以前就提出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至今仍然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重要支撑点。本文对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特别是所谓边际产品等于生产要素贡献,要素贡献决定要素收入份额的论断,进行了多方面剖析,并且对比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揭示其谬误。最后联系我国实际,提出按劳分配存在多种实现形式,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制度的必然性,不赞成将“按要素贡献分配”作为唯一分配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经济评论》2004,130(6):15-18
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偏重效率的改革措施 ,一方面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 ,为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收入差距扩大。不过 ,这种分配制度的积极效应是主要的 ,消极影响是次要的 ,而且可以通过政府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郭飞 《经济学家》2003,(6):109-1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里的前半句话,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是首次完整出现的,可以概括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一原则?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认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正确认识或准确衡量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中的贡献(或作用)。为什么把生产要素的贡献理解为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贡献?我们可…  相似文献   

18.
潘国兵 《经济师》2004,(4):32-33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提出来的分配制度创新的理论 ,是十六大对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方式变革的必然性 ,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刻的理论意义 ,它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时期、新的条件下实现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因而是不科学的。本文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找不到依据 ,似乎在西方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 ,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 ,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 ,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而是不科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