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解释了我国为何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同时,对与我国形成强烈反差的西方国家弱化该制度的现象也进行了解释.这主要基于使用该制度的隐含假设和一些外部新因素带来了变化.其中,税收效果、对经济的震荡、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目标和手段的变化、银行监管的新发展、直接融资和存款类金融机构占比等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韩国央行管理富余流动性的过程中,边际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在汇率制度弹性较弱和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加强了流动性管理,又未对整体经济造成过大的冲击。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市场条件和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与韩国当年的情景非常相似,可以考虑借鉴其成功经验,实施边际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既加强流动性管理,又可避免"一刀切"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陈翔 《武汉金融》2007,(2):56-57
央行于2006年7月起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政策实施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结构以及经营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从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到2003年的近20年里,我国仅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6次调整。但从去年8月到目前不足8个月的时间里,人民银行就连续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两次仅间隔18天(分别为3月24日、4月11日),政策实施时间为同一天(4月25日)。人民银行如此频频出招,与近一年来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以及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分析最近这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其政策力度和着力点各有不同,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政策连续调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宏观调控工具箱的内容,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动性管控的效果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实施及预期效果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应对流动性不断充裕和通胀压力显著加大等挑战,  相似文献   

6.
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外汇流动性压力较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年内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在对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效应及今后的货币政策预期。  相似文献   

7.
杨真 《金融论坛》2004,9(8):22-2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在我国实施该项制度的效应和历史地位,得出以下结论:(1)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的工具,也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手段;(2)该项制度是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配合的尝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配合机制将会受到考验;(3)该项制度的近期效应影响有限,重在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效应,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无理性放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4)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属于一种过渡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9.
孙柏 《金融博览》2008,(4):78-79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自1月25日以来的第二次调整。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调至15.5%,再创我国自1984年创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琳 《新金融》2010,(7):14-18
本文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较西方国家更加有效、调控流动性更具优势、以及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矛盾更具成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期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从收缩流动性、减轻通胀压力、缓解房地产上涨动能等方面,综合评估了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据此对我国货币政策取向进行了预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但是近年来我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带来很大的压力。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存款准备金屡次上调给其流动性带来的影响,保障商业银行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2月25日起,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今年第一次上调一样,专家认为,此次上调也是为了对冲市场充裕的流动性,管理通胀预期,并非是货币政策收紧的根本信号。节前公布,节后实施,经过春节长假的消化,准备金率再次调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改革后,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由过去的辖内管理变为现行的按法人实行统一考核。作为地市级人行来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具体体现在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的考核。法人考核比过去辖内管理具有准确、便捷,节省人力和费用等优点,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隐患,影响着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4.
许英 《金融会计》2008,(9):70-72
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决定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已走过24个年头。其间,人民银行先后25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7.5%。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从最初的法规上升为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人民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防止通货膨胀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存款备金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0年1月12日至今已经上调7次,现处于19%的历史高位.本文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出发,探讨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0年1月12日至今已经上调7次,现处于19%的历史高位。本文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出发,探讨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是否应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 《新金融》2006,(5):8-10
中国人民银行吴晓灵副行长最近一次的讲话引起了市场对央行在近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猜测。最新的数据显示“松货币”的状况将有可能转变成“松信贷”,这也许更加重了央行高层的担忧。随着央行票据收益率的上升和超额准备金数额的下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成为央行收回过多流动性的低成本工具。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即从7.5%提高到8%),对流动性最直接的影响将是收回800-1100亿人民币。流动性的进一步趋紧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将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但它是一个效力较猛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凸显了目前货币政策实施中所面临的困境。较优的政策组合应该具有加快人民币升值和使外汇更方便地流出这些特征,以减缓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因为这是目前流动性过多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于力 《金融博览》2006,(5):14-14
央行近期会不会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呢?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关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适度调控市场过多流动性的表态,已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近日发表讲话:“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和中性的同时,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的水平”;“适度调控市场的流动性将是人民银行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将此解读为央行即将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收缩流动性.并且央行票据发行量的大幅减少更是增强了市场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但是,笔者认为,目前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并不是很成熟。  相似文献   

20.
存款准备金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最初的主要功能是政府变相地向商业银行征收税收。历经美国1863年的《国民银行法》、1935年的《银行法》,准备金制度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保证银行支付清算、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稳定市场利率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以及金融创新活动的潮起,存款准备金率普遍大幅度下降,准备金制度重要性显著下降,逐步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的辅助性工具。反观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