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广角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建议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纳入五年规划之中,同时也标志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进一步明确,即"逐步实现可兑换".由此可见,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事关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本项目现状的分析,探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存在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进一步理解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建议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纳入五年规划之中,同时也标志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进一步明确,即“逐步实现可兑换“。由此可见,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事关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本项目现状的分析,探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存在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进一步理解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台湾地区较早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而且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基本保持了经济金融的稳定,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从台湾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主要阶段来看,其选择的是循序渐进式的开放模式,体现了渐进性、平稳性的特点。大陆可借鉴台湾经验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变得极其重要和迫切.本文结合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对当前汇兑管制措施加以评价,提出分两阶段可控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并探讨了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发展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波动加大、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如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外汇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在对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发展现状和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现实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状况、市场开放程度和宏观政策及其配套相关性。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将国内市场化改革与资本项目相关领域紧密结合,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宏观效应与宏观运行紧密结合,及时动态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新形势下,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实现最小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是实施资本项目开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利时机,剖析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序推进可兑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概念,国际经验表明,一国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应根据本国经济特点制定战略目标、开放重点和开放顺序,实现最小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开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根据情况变化对开放路线适时调整,不断完善资本项下的管理框架。资本项目不断开放仍然是国际趋势,我国应结合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规划,借鉴国际经验,在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处理好资本项目开放和国内金融改革的关系,视情动态调整开放顺序,并应加强对开放过程的动态监测,不断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日本从1964年宣布经常项目可兑换到1998年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前后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文章详细介绍了各阶段政策措施及经济背景,分析了中日两国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在国内外环境和采取的政策上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日本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应处理好其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重建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不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制度质量等方面能够带来诸多潜在收益,但这些潜在收益也存在着明显的“门槛效应”,良好的制度质量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有效的金融体系和监管措施等,是保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收益的先决条件.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收益的相关定量化研究,以期对我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舒婷 《新金融》2003,(7):9-11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在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目前我国正处于创造条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阶段,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可兑换面临的环境要复杂得多.尤其在当今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资本的流动瞬息万变,虚拟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实质经济的增长速度,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有可能会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从而影响本国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因此对待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要非常谨慎,需要从各方面作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稳步推进,我国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交易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目前,中国对资本流入管理的基本政策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韩国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较高的新兴国家之一,灵活的制度安排给韩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同时也造成了韩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和经济不稳定的特点。因此,韩国政府在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但实践证明,管制的效果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景和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涉及国内国际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本文综合分析了国际经验及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通货膨胀、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关系,提出我国可以在多维区间内拟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国自1996年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以来,已经在对外贸易、投资及其他多方面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打下了基础,为更有预见性地推动这一进程,还需要正视改革需要付出的代价,正确认识套戥行为,妥善解决双重价格问题,争取做到利大弊小,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张莉  孔蕊 《金融与市场》2006,(10):7-8,28
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金融改革目标之一,但目前距这一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本文阐述我国在资本流出方面的改革成果并提出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扩大资本输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管理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稳步推进。本文通过可兑换成本收益分析,全面概括了其必要性;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账户,梳理了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及相应的可兑换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同时,对下阶段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政策发展方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2月,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成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但总体上的开放程度和开放范围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在研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对我国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具有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正处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影响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国家(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为研究对象,回顾了中国周边4个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并从可兑换进程、可兑换过程中宏微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影响因素三个视角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进行分析,论述了4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成功经验、改革教训和可行性参考政策,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资本项目开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国际可兑换经验及实证结果和我国当前实际提出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已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国家的经验表明,资本项目开放要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目标来制定开放时间、开放顺序和开放战略,目标是以最小的风险实现最大的收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但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和规划,积极吸取国际教训,借鉴国际经验,在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同时,在开放过程中要处理好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国内金融改革的关系,避免大的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