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资源危机与环境压力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特别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着眼于发展环境友好、过程高效的工业生物技术,有望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21世纪唱主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保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由于地球上化石能源过度开采与消耗,能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的危机,使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研究和开发不同于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所谓新能源,亦称非化石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能源。它的显著特点是有利于生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与水泥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工业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消耗型原材料产业,其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代价的。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枯竭形势,已经严重威胁到水泥工业的发展甚至生存。只有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水泥工业的原、燃材料战略化转移,乃至整个行业的生态化转型,水泥工业才有可能保持长久活力。本文从水泥工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角度对水泥工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水泥工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并在此基础上从节省资源和能源、利用废弃物和发展散装水泥等方面为水泥工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交通用液体燃料资源短缺,供应紧张。短期的替代可以靠洁净煤技术进行煤的液化,但是从考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液体燃料既具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影响。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独有生物质能源资源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它具有资源再生、技术可靠、环境友好,经济可行和利国利农的发展优势。其燃料特性和应用方式,与化石液体燃料有许多共同点,便于纳入现有的交通液体燃料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人类发展的两难选择 自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技术革命以来,人类开启了以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的工业文明时代。所谓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国家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高开采、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原始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运用到产品生产中去,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透支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探讨了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太阳能照射下诞生出来的一个耗散结构,所谓的工业文明也只不过是化石能耗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化石能枯竭极易导致工业文明崩溃;进而提出我国应确立“先用可再生能源后用化石能”的原则.以及应以“平衡”思想指导各级政府经济调控等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亚信息》2004,(2):19-21
淡水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第55届联合国大会接受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的提议,宣布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淡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健康、粮食生产、能源、维持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资源。地球表面的70%为水所覆盖,但只有一小部分是  相似文献   

8.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内核的新形态经济。生物经济的发展为消除贫困、对抗疾病、资源循环、生态恢复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正逐渐被世界各国列为优先发展方向。俄罗斯于2012年出台了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作为世界能源大国和粮食大国,无论是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转型还是在与环境保护具有协同作用的生物经济领域,俄罗斯的行动举措都十分具有研究价值。该文通过对俄罗斯政府采取的生物技术支持政策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梳理,力求对俄罗斯近10年的生物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江苏科技信息》2004,(6):52-52
<正> 以生物催化为核心内容的工业生物技术在支撑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已被提到空前的战略高度,并在世界范围内继医药和农业生物技术之后,掀起了第三个高潮。以生物催化、生物加工过程优化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生物加工技术为支撑的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已形成了庞  相似文献   

10.
能源,要有百年打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紧张已成为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中国也不例外。迄今为止,人类在自身发展尤其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一直把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品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地球经过亿万年演进累积的这些能源,支撑了人类由原始走向现代的需求。但地球所蕴藏的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11.
藻类制油比玉米大豆更有潜力 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紧缺加剧,全世界都在寻找可替代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目前,生物柴油刚经历了一段从“广受追捧”到“广受质疑”的波折——利用玉米、大豆等提炼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虽解决了碳排放问题,却会产生“与粮争地”的后果。“生物柴油加剧粮食危机”的提醒日益引起关注。因此。新的生物柴油来源成为全球的热门课题,国内科技界也在抓紧研发。  相似文献   

12.
人类未来能源的希望之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未来新型洁净能源的紧迫性 能源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故有"煤炭是工业粮食,石油是工业血液"之称.能源工业发展既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当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两大压力,一是能源短缺的压力.世界能源供给以化石能源为主即不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3.
《江苏科技信息》2004,(9):49-49
<正> 以生物催化为核心内容的工业生物技术在支撑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已被提到空前的战略高度,并在世界范围内继医药和农业生物技术之后,掀起了第三个高潮。以生物催化、生物加工过程优化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生物加工技术为支撑的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群。环境生物技术产业在环境的治理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工业和环境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轻工食品、医药、化学、石化、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06,(2):59-59
张国宝在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发布会上说,我国人均化石能源资源较少,特别是探明的油气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按水力资源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重复使用100年计算,水力资源占我国常规能源剩余可采储量的40%左右。“从我国能源资源特点来看,优先发展水电是必须坚持的能源发展方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表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资源透支型经济增长方式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透支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探讨了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太阳能照射下诞生出来的一个耗散结构,所谓的工业文明也只不过是化石能耗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化石能枯竭极易导致工业文明崩溃.进而提出我国应确立"先用可再生能源后用化石能"的原则以及应以"平衡"思想指导各级政府经济调控等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6.
风电,主导着世界电力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必将面临枯竭的境地,与此同时,气候出现异常状态,地球的环境危机警报已经拉响。发展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专家指出:就目前而言,洁净、环保的风能是最佳选择。它对于保护生态、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电源结构,点亮智慧地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1年8月,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华召开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提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和特征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来不断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它不同于常规化石能源,可以持续发展,对环境无多大损害,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重点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我省的淮北、淮南、马鞍山、铜陵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地,也是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城市。2007年,这四个资源型城市土地面积8125平方公里,人口654万人,分别占全省5.8%和9.8%,经济总量占全省近20%,工业经济总量占全省近30%。但这几个城市所共同面临着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长期所形成的资源依赖性、经济结构单一性及环境污染等掣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所引起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碳减排政策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热点问题,并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为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碳减排目标的有效实现,文章对国内外碳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税收控制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应,多数研究均验证了税收对于碳减排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作用;能源价格的提高在直接方面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间接方面对能源效率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非化石能源项目进行补贴后,可以转变非化石能源的生产结构,二氧化碳的减排量有所增加,而对化石能源的补贴减少,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也有所增加。最后对碳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于这个地球,人类已经严重透支。其中能源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一,这将是21世纪各国全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中国政府已将建筑节能纳入宏观经济整体调控之中。“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部的战略部署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方向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