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农村矛盾的突出表现 (一)土地承包引发的矛盾。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农民种地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原来不种地、少种地的农民要求按政策实行均田,原来种地较多的或在承包地里种了果树的农民以承包合同不到期为由抵制均田。另外,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也使一些新迁户、新出生人口得不到土地,人地矛盾突出。有的村调整土地方案没有征求大多数村民意见,多留机动地,甚至村干部以权谋私,自己多占地、占好地,引起村民不满。  相似文献   

2.
李墨刚 《魅力中国》2011,(17):109-109,103
土地延包是产生无地农民的重要原因,但其本质是人地矛盾和农村劳动力富余。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延长土地承包期限是增加农民货币收入和实现富裕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无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无地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机遇,须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3.
对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二轮承包政策可能带来的农村土地配置缺陷、人地结合矛盾,众多学者坚持通过培育土地市场、鼓励农地流转能有效规避。然而,本文作者对湖北省西部十余县市农村的考察却并未得出此种结论,其中红花村四组,尽管人地结合缺陷已经带来明显的不良后果,但借助土地流转来调剂土地余缺的主张似乎没有实现的迹象。而红花村四组仅仅是广大中西部农村的一个缩影。红花村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北  相似文献   

4.
山西岚县上明村在1991年进行了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为70年,如今,那些1991年以后出生的300多名年轻农民都没有耕地。这些年轻人要想种地就得去租种别人的,有的人家愿意租,有的人家不愿意租。即使这些农民租到别人的土地,也不能有长期打算,因为说不定哪天土地被原户主收回。土地承包70年不变,就会出现有的农民70岁了也没有土地种,因为农村的土地基本上是死人的了。那就成了,死人有土地承包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产权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当前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的保守和滞后,钳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的发展.如何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起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与此紧密联系的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三位历史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对土地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有一根主线将三的探索联系起来,同时三的探索又存在着差异。对此作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就保持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以下简称“长久不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农村承包地的调整变动困扰着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三权分置"的完善,调整的根据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基于生存保障公平地获得承包地的观念和机制、成员享有要求集体分配土地的民事权利即包地权的理论,以及农民集体应当拥有调地权能的主张。本文认为,均分土地保障生存的观念和机制等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治理格局和法治背景;包地权不是民法上的权利,而应当是宪法性权利;承包经营权应当立足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来进行定位和保护,农民集体不应调整已发包给农户的土地,农户的土地经营权不应被扰动。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推进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理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广东省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十分突出。现阶段能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开展土地整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合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枞阳县是我省农业大县,拥有农业人口88万.耕地面积65万亩,人均耕地0.74亩,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近几年,为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减少农田抛荒、撂荒现象,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人地矛盾,该县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不断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促进工作,通过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耕地不断向种田大户集中。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土地抛荒现象值得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个体选择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依靠给农民一些实惠就能保证提高他们种地的积极性吗?期望土地承包关系的延长就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农民对土地的投资吗?  相似文献   

12.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1993年虽然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但农业生产活力不减.农业总产值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4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15.3%和10.1%.这是为什么?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发活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制逐步表现出一些弊端,农业人口的增减与土地进出矛盾突出,土地纠纷日益增多,农民积极性下降,农业已不再有生产责任制初期那样的活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引入土地经营的竞争机制,激发了农业活力.首先,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那些人口增减与土地进出矛盾突出的地方,适当调整承包土地,有效地减少了土地纠纷,稳定了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其次,我们对土地租赁、有偿转让、股份合作、转包等经营形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土地租赁经营在我市推广面较大,  相似文献   

13.
河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当前我国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保障。河南作为全国的第一农业大省,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剖析河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出发,从人地矛盾、社会资本介入难以及土地流转不规范三个方面,深挖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在科学发展观及成功经验的指导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其他省市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多地少和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后备资源不足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限制:二是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改造已利用土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地力,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土地整理作为一种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式,对于改善我国的农业生产土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地力,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解决人地矛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完全着眼于土地数量的提高,还应该着重于占补的质量、数量的平衡,并且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合作社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长 《发展》2009,(4):26-27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弊端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农民享有相对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后,农民就已经开始自发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也始终伴随着另一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即基层政府或者村集体拿属于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包括实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自从改革开放搞活以后,许多农民由务农转而务工务商,土地逐渐不被重视。许多乡村干部开拓眼界,在商品经济中运筹,经营企业,也逐渐不重视土地。而办企业,势必要盖房子,农民收入增加,第一件想办的大事也是盖房子。于是,产生许多问题。首先是耕地面积大量压缩,有的省一年要减少一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第二是房地基的争执纠纷增多,有的破坏集体所有制,有的甚至要发生流血事件。至于土地承包到户经营,由于人口的变动,也要发生一些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农村仍应重视土地,要设法去解决有关土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日趋严峻,土地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实践,研究人员总结提炼出土地工程这一全新概念,运用土地工程的思想来解决土地上的工程性问题。本文从土地工程提出的背景出发,指出土地工程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出现有其现实性,土地工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它的必要性,介绍了土地工程的概念,明确了土地工程的研究内容以及未来与大数据相融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土地是农民的根,承包权则是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 "土地承包再延三十年" 的表态切中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切中了农业发展的根基性问题,是农民的福音,是农业经营者的福音,是农业和农村的福音,深得民心,让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阐明我国耕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我国人地矛盾的严重激化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国提出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2010,(3):57-57
我是村里的“农民头”,今年32岁了,打小伙子时就在村里搞农业,承包过桔园做过退耕还林,但一直都没钱。直到带头成立“国竹园淮山生产专业合作社”租用500亩地种植淮山才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