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尚娟  郝虹亮  王璐 《特区经济》2013,(9):122-123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陕西省的具体情况和必要的实地调查,运用SPSS19.0和EViews6.0软件,以非农人口比重作为人口转移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去研究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发展三产业、提高农民纯收入、发展医疗教育事业是人口转移的动因。陕西政府应提倡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促进农业人口的合理转移方案,提出大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色关联和线性规划的粮食种植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了2000~2013年我国粮食种植的面积及影响粮食的种植面积的因素的相关数据,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灰色关联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农民受教育程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化肥的施用量、农业劳动力人口、农村机械化程度等对粮食的种植面积有明显的影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进出口量等对粮食种植面积影响相对较小。这对研究如何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善农业人口的分配状况,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农业的发展和保证农民增收,都有着非常重耍的作用。 那么,农业人口的分配该如何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该向哪里转移呢?  相似文献   

4.
美国农业科技及农业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0%的国土面积为农村,80%以上的人口为农民。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中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正在从温饱走向小康。但是,我国农业由于受资源相对紧缺、人口压力等方面的影响,目前的整体水平、劳动生产率、科技文化水平与素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了解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及农业整体水平,并借鉴其经验,以国家科委农村科技司副司长申茂向为团长的考察团,对美国农业科技及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为期30天的访问,此文即为此次考察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力资源现状1.劳动力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重明显提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简称五普)资料表明,到2000,我省总人口达到了8997.18万,占全国的7.24%,仅次于河南,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同1990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我省人口量增加557.97万人,增长.61%,年均增长0.62%。2.劳动力资源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根据五普资料测算,2000年省劳动力资源平均受教育年限7.77年,比1990年提高了1.49。实际利用的劳动力资源平均受育年限为7.95年,比1990年提了1.21年。3.劳动力资源平均年龄提高,壮年比重上升。根据2000年五普料计算,15岁组劳动力资源数量少11.41万人…  相似文献   

6.
张彦虎 《乡镇经济》2008,24(10):13-16
改革30年来新疆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农民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和变革因素。农民在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经营规模、机械化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和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制约作用日益增加。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扶持,为农民提供相应服务,促进新疆农业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4,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由于农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以及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单位土地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产生了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的低下,导致增加农民收入举步维艰,出于解决生计问题或者提高收入的动机,很多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这条道路,挣劳务费成了许多农民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四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个农业大省,要解决农村人口的生计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然而,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针对农民受教育少、农村教育差、农业教育水平低的实际,在教育上创新。要实行“三化”、“三条路”并走,即富余劳动力要技术化,走农民致富之路;新生劳动力要知识化,走农民市民化之路;农业劳动力要科技化,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吴国琴 《特区经济》2007,221(6):158-159
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塌陷”,针对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且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下降、农业科技投入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等崛起障碍,应实施因地制宜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速度,加大农村的科技和教育投入等对策,促进中部农村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62%在农村,占绝大多数.“三农“问题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发展农村教育,搞好农民培训,是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思想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农村,在农业,没有9亿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致力于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从深层次来看,相当多的农民生活,生产还是延续着农耕社会的方式,社会结构、化层次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截至1998年底,全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为:100个农村劳动力,盲、半盲为9.56%,小学化程度的占34.49%,初中化程度的占44.99%,高中化程度的占9.15%,中专和大专以上化程度的分别占1.46%和0.37%,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为7.4年,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化程度80年代末为11年,目前已达到12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衢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有118万人,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量农业人口滞留在土地上,虽能解决温饱,但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比农业结构调整更重要、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理念,确定了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以劳动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农民收入灰关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1978年到2006年陕西农民收入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财政农业支出、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比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指标对于农民增收相关性较高,进而提出增加陕西农民收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大问题、大难题。针对新形势下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症结,我们响水紧紧围绕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村劳动力利用率,加强规划、引导、协调和服务,帮助农民拓展增收门路,落实增收的措施。一、围绕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狠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与现状,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反馈环分析,论证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增强农民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引起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并直接制约着农村农业生产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提高留守人口的劳动技能、教育水平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反哺家乡一系列举措,使得农业生产发展不会受到牵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留守问题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就地就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凯 《广西经济》2007,(3):42-43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又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化水平。广西是一个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农业省(区),现有总人口4925万,其中农业人口3984万,农村劳动力2275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并转移就业,为加快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安全的敏感性区域,其中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域内县域为分析单位,对2007—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人口增长率、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人口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人口多,为人口净迁出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低.区域存在人口总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发展水平低、外出打工农民比例大、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不强烈、劳动力素质低、区域贫困人口多等问题.最后,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的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